孫國原 劉哲哲
校企合作是高校培養技術型人才的主要途徑,也是滿足行業發展需求,提升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渠道,對更高效的完成院校教育任務具有重大意義。本文基于校企合作視角,提出構建物流管理專業創新實踐教學體系的措施,為物流專業創新發展提供借鑒和建議。
在當前教育環境下,構建校企合作的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創新體系,已經成為院校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然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完成從理念教學到實踐教學的轉化,實現校企合作在課程中的整體滲透,還需要教育工作者的進一步探究。因此,研究校企合作理念下物流管理實踐課程創新體系,促進教學與產業的對接,提升學生崗位實踐能力和職業技巧,對物流管理專業創新發展具有主要意義和價值。
在傳統教學體系下,學生存在職業能力薄弱的問題,需要高校在校企合作的視域下,以學生能力發展為出發點進行教學創新,轉變傳統單一傳授式教學方法,不斷提升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習技巧。在具體課程設置過程中要逐步提升實踐教學的比重,可采用在企業中開展實踐訓練的方式,為學生熟悉物流管理工作環境提供機會。根據物理管理專業學科特點,將不同學習基礎和能力的學生分配到不同崗位中,提升實踐訓練的針對性的同時,促進學生理論知識和基礎實踐技能的全面發展。這種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利于學生在企業實踐中能夠實現學習理論性內容與具體業務的對接,并在業務處理過程中提升自身職業能力。同時,物流管理管業可充分借鑒企業管理模式,將先進管理軟件引入到實踐課程之中,建立物流管理實訓平臺。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平臺中完成模擬訓練,強化理論知識的具體應用,為學生隨時隨地完成實踐練習提供渠道,全面提升學生實踐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此外,為全面保障實踐課程體系的實用性,學校可在學生進行崗位實訓之前,進行具體課程實踐訓練,可利用競爭模式提升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積極性,通過職業技能競賽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為學生參與企業實踐提供助力。
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傳統物流管理實踐教學模式,不能跟隨時代變化進行課程創新,對物流行業所產生的新技術和新業態了解不夠全面,導致物流專業人才能力結構不均衡,無法滿足現代化物流行業的人才需求。因此,物流管理專業要結合外部市場變化展開實踐教學創新,充分了解物流行業對人才的基礎要求,重新定位物流管理專業教學目標,不斷優化整體課程體系,實現與具體產業的無縫對接。高校教師要充分了解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結合學生學習實際需求,對實踐課程進行整合和設計。物流管理專業教師可聯合企業,引導企業參與到課程設計之中,聯合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課程內容,并有效利用科研成果完成教學內容的轉化,使實踐課程內容更加貼合產業發展態勢。另外,院校教師可邀請企業先進員工到校園內開展專題講座,為學生普及現代化物流管理的先進手段和方法,使學生能夠掌握先進管理技術,和了解行業整體發展趨向。還可為學生解答在實踐訓練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并提供解決方法和策略,豐富學生物流管理知識體系的同時,培養學生利用現代化技術完成物流管理的能力。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構建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需要重視實踐訓練的連續性,保障學生通過階段性的實踐學習完成整體知識體系的整合,為職業能力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高校物流管理專業要有效利用校企合作的發展機遇,對職業人才培養計劃進行階段性的劃分,重新設置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時間。在充分結合物流管理管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確立實踐教學時段,將實踐教學具體劃分為:物流管理課程理論學習、模擬工作場景訓練、生產實踐、崗位實習,并保障實踐教學內容在每一階段學習中的滲透,切實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和質量。物流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需要在掌握專業學生能力發展情況的基礎上,結合學生職業技能提升的共通點,完善與企業的合作,保障共同培養模式的健康發展,完成對學生職業經驗的積累,為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市場競爭力、發展潛力的協同提升提供良好的基礎。
總而言之,在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物流行業發生實質性的變革,這種變化對物流管理教學提出全新的要求,在校企合作中創新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是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必要選擇。所以,物流管理專業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實踐技能,明確新時期背景下物流行業對校園人才在職業能力和理論知識方面的具體要求,積極引導企業參與到人才培養之中,構建以職業能力為基礎的實踐教學體系,為培養高技能和高素養的物流人才提供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渤海理工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