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李淞
己亥元月,晚生試填《水調歌頭》一詞,贈畫師張守堂先生:
相遇山城地,有幸作望年。深交尤佩高雅,君畫動心弦。墨筆清純遨志,色彩均勻圖趣,國粹自生箋。描盡好山水,四季有新顏。入軍旅,勤藝術,走書山。為情北上,仙鶴棲處兩纏綿。旭日東升起舞,皓月西臨裁幅,不惑夢何圓。矚望風云錄,畫展最當詮。
國之粹,族之魂,唯國畫是。
我與張守堂先生相識是在去年全市文藝界碾子山區大型采風創作活動中。方寸之間,幾番言語,數次交流,便覺其尤為謙和大氣,獨為出眾。張守堂先生不僅僅是中國美協會員,同時,更是一位純粹的畫家。
國畫以墨筆、線條為骨,寫實與抒意相合,以畫之神韻為重,簡明大略而又深邃悠遠,形成了國畫之特有風采。線條,為中國畫的精髓所在,它是表達物象結構的骨架,是中國繪畫中極具概括性的藝術語言,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而留白,更有虛實相生之奇效,于細節處見真章。
笪重光于《畫筌》中語:“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慧開禪師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由此,便可見得給心靈留白,做到專心致志,便可在得失之間,寵辱不驚,這實乃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國書畫極其注重藝術與自然的關系,講究以形寫神,強調意境,與書法更是密不可分、淵源頗深,即書畫同源、書畫同法。中國畫與詩有相通之處,因而推崇畫中有詩,以添韻味之美。
在與張守堂先生見面前,早有耳聞其畫作集靈氣、功夫、才情于一體,畫中形體、布局和自身修養自然融入,創作基調獨具特色。當日一見,果不其然,其每幅畫作都仿佛“獨有得靈氣”,每一點水墨揮灑都透露出恰到好處的功夫。
我與張守堂先生進行了深入友好的交談。于交談中,我對張守堂先生的敬佩之情愈來愈深,混雜嘆服。
張守堂先生的習畫之路并不輕松。于解放軍藝術學院初次學習,得恩師言傳身教,使他受益終生,也奠定了其繪畫基調。畢業后在部隊、文藝創作室,進行一系列早期創作,之后在魯美深造進修,對國畫認識加深了,探求到了藝術上更深的東西,知曉了如何才能走得更遠。
勤奮為一。
早期的張守堂先生,為了創作,不顧身體,十二點之前鮮有休息,而是筆耕不輟。此外,張守堂先生還喜愛寫生,大量找速寫,曾深入高寒地區實地寫生來積累素材。他以為,勤奮是作為藝術家的基本,有時間就要用于創作,放下塵勞和喧囂,方能有所突破。
情感為二。
張守堂先生說道:“藝術有感而發”,他強調追求自由的狀態,一種情感表達的自由,唯有自由,方能生動、感人。一個藝術家,情感到了,山水花鳥人物,便也無所謂了。如白石先生所言:“似于不似之間,便是藝術的最高境界。”畫畫的目的很明確,投入了情感,使作品不再空洞,而是顯得飽滿,便可躍然于宣紙之上。這樣每一次落筆,所表達的都有自己的真情實感。
內容為三。
在作畫的過程中,內容比技法更重要,重要的是內容的飽滿,包含著許多惟妙的東西。沒有內容,空有情感,畫便會顯得空洞,沒有神采,沒有靈魂。
若要重點介紹張守堂先生之代表作,便是其應邀為市博物館繪制的長十一米寬四米的大型壁畫《老卜奎風情圖》。該畫傳神刻畫了老一輩人記憶中的市井模樣,使得大家興致勃勃回憶往昔,參觀者不絕如縷,被譽為“老卜奎的清明上河圖”。筆墨間,傳遞的是深厚的情感和機敏的洞察,附加極為細膩的刻畫,使人嘆為觀止。張守堂先生更有作品在全國美展頻頻亮相,其作品《稻子熟了》獲第五屆青年中國畫年展金獎,《長海九月》獲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優秀作品獎,作品《朝陽》入選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全國美展等。
2017年9月15日,“向人民匯報”系列書畫作品個展——張守堂中國畫作品展在鶴城藝術宮開幕。齊齊哈爾市政協原副主席王小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畢肅生等領導出席了開幕式。此次畫展展出了張守堂先生近期創作的國畫作品,更加顯示出張守堂先生在書畫界的地位。不僅如此,此番展覽除了向市民展示其高超的技法、深厚的情感,同時也可展露出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常人難以望其項背。
深入了解之后,我以為張守堂先生實乃當代大家。他生活簡譜,不尚虛華,將日子過的緩慢而簡單,在靜中求真意,其作品也透露出他的人格魅力,灑脫、真誠、不浮躁。國畫畫者中,不乏泛泛之輩,而張守堂先生卻于其中脫穎而出。張守堂先生不僅于畫壇聞名,于為人處事也是受人仰慕。相近時親師信道,相處時敦厚溫柔。我以為這個時代已是娛樂至死,浮躁至極,于畫壇更是如此。走穴淘金、囿于名利場,真正可謂“畫師”者已寥寥無幾。而張守堂先生卻勤于創作,筆耕不輟,遠離名利場。不僅如此,先生還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畫作記錄生活、表現生活。真正做到不辜負自己,也不辜負社會的德藝雙馨的畫師。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畏將來,不念過往,于畫筆間見真章,生活如此便好,生活這樣就好。
“越畫越覺得自己欠缺的東西多,今后要讓自己變得更厚重。”這是張守堂先生對自己的規劃和目標。一直在路上,仍在途中,不問歸期,這便是張守堂——一位真正的畫家。
冬去春來,自然的輾轉,歲月的輪回。時光不知不覺悄悄地流逝,荒蕪的季節慢慢地長出了新綠。守堂先生的筆墨生花,他在新春的季節里,會繼續聆聽大自然的鳥語花香,用自己的畫筆創作出更多絢麗多彩的畫作,且行且畫,不負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