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媛
很多讀者在閱讀過加西亞·馬爾克斯的 《百年孤獨》之后,也許都會有一種孤獨感涌上心頭,而“孤獨”也是這本書唯一的主人公,這里的每一個人都擺脫不了孤獨的命運,人類又何嘗不是呢?
《百年孤獨》是由馬爾克斯耗費數年而創作的一部現實主義巨著,作品為我們講述了拉美世界的百年巨變,在國際社會上廣受贊譽,因此也于1982年斬獲了諾貝爾文學大獎。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授予馬爾克斯這個獎項的理由是:他在其長短篇小說之中總是以一種超人之姿為讀者描繪一個向往不可及的世界,那是一個與上帝在作斗爭的大陸。
“孤獨”是整部小說的主旋律,作者采用與眾不同的敘事手法,將現實與虛幻交融,為讀者展現出了一個家族龐大而又令人震撼的風云變幻的一百年,描繪了一個家族從繁榮到隕落始終與孤獨相伴的一百年。首先將以人名、人物的行為性格以及作品中的時間線索為切入點簡要分析作品中“孤獨”的呈現方式。
這本巨著一共描寫了七代人的生活,每代子孫之中男人的名字都是阿爾卡蒂奧或奧雷良諾,女人的名字也一律是蕾梅黛絲或阿瑪蘭妲。他們相同的名字似乎預示著這些人將經歷相似的命運,整個家族的人都是孤獨的化身。每個人的生活都是閉塞的,于是小說之中的角色終生與孤獨相伴,循環往復,永不停歇。
小說的開頭歷來被奉為經典之句:“許多年以后,面對行刑隊的時候,奧雷良諾·布恩迪亞上校一定會想起父親帶他去看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這句話實際上就已經奠定了整本書的寫作風格和時間順序。從未來的角度去回憶現在,開篇短短一句話容納了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間維度。以奧雷良諾上校的回憶開始,聯系他最后的結局,實則為作品表現“孤獨”這一主題的又一方式。《百年孤獨》多用一個時間表達時間的流逝,如“看見冰塊前”、“建村過程中”、“喪事過后”等,環環相扣,步步為懸。
家族成員的名字相同表示他們在性格命運方面具有延續性,但不同姓氏的家族之間又具有分明的各方面差異。繼承Jose Arcade名字的人往往具有相同的個性:沖動、缺乏想象力、缺乏精神生活。相反,繼承Aurelia no Banting名字的人,頭腦清醒,深刻,具備完成偉大事業所需要的所有素質——毅力、技巧、頭腦和決心。這種傾向在家庭中也被再現。“盡管外表不同,膚色不同,但從他們的眼睛中可以看出家庭的獨特和無誤的孤獨。”這種驚人的孤獨是代代相傳的,支配著家庭成員的行為。
舉例來說,吉普賽人利用麥克阿姆多鎮的村民愚弄錢財作為魔法,如磁鐵、放大鏡、望遠鏡等,而阿拉瑪拉卻不斷制造小金魚;阿瑪蘭妲在夜幕中拆除了裹尸布;麗貝卡被隔離,在她丈夫死之后,開始以吃土為生。這是最不可思議的,卻也是最正常不過的。
每個人都會重復前人的經歷,都逃不過作為循環體的命運。
從上述三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布恩迪亞家族內部成員的孤獨和閉塞,這個家族在經過時間的洗禮后并沒有發生任何改變,更談不上什么覺悟與進步。各個家族成員都在自顧自的做事情,沒有人去關心家人的好壞經歷,這對于我們來說似乎難以理解,但最悲哀的是這就是事實,孤獨就是這個家庭的最大特點,同樣也是整個世界人類的本質狀態,也是拉丁美洲和全人類的孤獨。作品主人公的主要性格是復雜的,但每個人的主要特征卻都是“孤獨”,因此說“孤獨”是小說的唯一主角。
小說描寫了布恩迪亞家七代人的傳奇故事,家族每一代人的經歷看來都讓人壓抑無比。從第一代阿爾卡蒂奧精神失常被家人綁在樹上直至死去;第二代阿瑪蘭妲因悔恨燒傷一只手,終日在房中縫制殮衣,拆拆縫縫直到生命盡頭;第三代奧雷良諾深深陷入與姑媽的不倫之戀中無法自拔而參軍……每一代人都在尋求走出孤獨的方法,卻又最終死于孤獨。本部分以家族第一代和第二代的一對父子為對象,來淺析人物的孤獨性。
為了逃避阿基拉爾鬼魂的糾纏,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和他的妻子把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帶離他們原本生活的地方,經過兩年的奔走之后,他們到達了一條小河邊,便開始在這里建造家園,并根據自己夢里的內容將新家園命名為馬孔多。這是個人生活的開始,也是布恩迪亞家族生命的起點。此后,馬孔多地區開始無比繁榮,他也是村里最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一個人。
直到殖民主義者打破他們隱秘的夢想。他被神奇的科學實驗迷住了,與之前相比,創造的精神很快消失了。他變成了一個外表隨便的人,他嘗試改變,試圖讓馬孔多與外界建立聯系,但都以失敗收尾,超前的思想讓他在保守落后的馬孔多小鎮里變得與眾不同甚至格格不入。害怕孤獨但是卻又創造孤獨是他消沉的根本原因。熱衷于科學實驗的目的就是為了逃避孤獨。
在孤獨的矛盾中,他沒有對自己進行反思,也沒有留下思考的時間。一切變得和往常一樣枯燥乏味,在孤獨中伴隨著只有可怕的冷漠和深深的絕望。
有一天,他突然看到了生活的一些本質,但孤獨卻已經一點一點地完全掩埋了他,連他最后的一絲掙扎也被拿了去。
奧雷良諾·布恩迪亞是小說中傳奇般的人物。他天生怪癖,從出生之初就顯露出非凡的智慧,稀有的先知能力,以及對他父親所做的各種實驗現出的極其濃厚的興趣。小小年紀已經表現出與實際年齡不符的冷漠和木訥,他的孤獨,從他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直到美麗的蕾梅黛絲的出現喚起了他體內的荷爾蒙,他似乎開始產生了一種不同于以往的精神和對美以及生活的追求。蕾梅黛絲是真正的善良,與這個憤世嫉俗的家庭卻格格不入,英年早逝。短暫的愛像流星一樣,產生了一種無聲的憤怒,慢慢地融化在奧雷良諾的孤獨和消極中。他固執的性格和堅定的孤獨天性使他成為一個絕望而又多愁善感的人。
在奧雷良諾的人物塑造中,反映出了深沉與盲目之間的對抗,而形成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他自以為是的偏執不適應歷史的發展。不合時宜的信仰被摧毀,自然而然地,他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在極端絕望的情況下,他回到父親的實驗室,做了毫無意義的簡單重復:把金魚變成金幣,再把金幣鑄造成金魚,孤獨地過完了此生。
小說主要講述主人公布恩迪亞建立馬孔多小鎮以后的個人經歷以及百年之中這個家族從繁榮走向消亡過程中的足跡。這部小說為我們勾勒出一幅神奇的拉美世界圖景,講述了一個漫長而孤獨的死亡故事,展示了人物和生活環境的矛盾態度。他們一方面沉浸在孤獨的自我中,另一方面又渴望受苦受難的人能夠得到溫暖,矛盾和痛苦反映了當時拉美人民的徘徊和困惑的局面,從而揭示了只有順應時勢,接受新生事物,勇于改變現狀才能使一個民族逐漸昌盛,而不至于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