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慧
我國政府一直以來都尤為重視我們國家文化建設事業的有效發展,以期在建設文化事業的過程中給予公眾更為先進的文化指導。所以說,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發展是一項關乎民族命運以及國家前途的大事。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所有的文化主管單位都需要強化對群眾文化工作的投入和扶持,并始終將其當作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
到目前為止我們國家已經進入了社會體制改革的攻堅時期,其改革進程嚴格遵循著人本主義的基礎理念。換句話來說,其改革的目的主要就是強化社會公眾生活,這種生活主要包含有精神生活及物質生活兩種。由于長期受到歷史因素的影響,導致我們國家城市和農村在比較長的時間當中一直處在發展極度不均衡的情況下,所以這就導致農村地區面臨著社會文化資源分配嚴重不足的現象,具體表現在缺乏文化設施、文化活動組織不利等。這就導致基層群眾文化一直以來都處于停滯不前的境地當中。在這種局面之下,所有文化主管單位需要重視對基層群眾文化的投入,同時給予更多的扶持與幫助,為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更多的文化助力。
在鄉村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各級主管單位,特別是基層部分必須始終堅持文本主義的群眾文化工作理念,從而最大程度上保證群眾文化的精準性。與此同時,基層鄉村文化的相關管理單位還需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作為開展群眾文化的基本指導原則,使其在形式及內容上都與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基本要求相契合[1]。
從當下群眾文化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上來看,原先的節慶文化模式或者是單一化的文化活動已經開始被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所替代。從這樣的變化趨勢上來看,當下群眾文化活動的創新速度相對比較快,所以更能獲得更多基層群眾的認可。不過這也暴露出了一個問題,即群眾文化機構所配備的相關指導人員的質量和數量無法有效對接這種文化快速發展的態勢。從原先的經驗當中就能夠發現,如果一個地區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得相對比較活躍的時候,就表示其群眾文化工作效果非常顯著。同時這也可以充分說明一個問題,即當地的文化機構給其活動的開展配備了很多組織能力強且專業技能強的工作人員,這就是一些地區文化工作開展效果好的主要原因[2]。所以這就能夠從中了充分認識到,必須強化對民間文化人才的發掘,將本地相對比較突出的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利用。與此同時,群眾文化機構還需要與當下群眾文化的人員隊伍狀況相適應,給其提供更多的專業培訓機會,比如進行文學創作的培養,或者進行管理技能的培訓。另外還可以直接將一些比較優秀的群眾文化工作者派遣到相關高校進行學習和深造,或者直接去一些優秀的文化團體當中掛職鍛煉。這些方式就可以有效幫助工作者提升管理組織能力及文藝水平,從而給當地的群眾文化工作帶來更為充分的人才儲備。
(1)老年人
老年人通常在廣場舞、相聲、戲曲及保健養生方面非常感興趣,所以可以在一些固定時段給大家播放小品、戲曲、相聲等節目,同時充分結合老年人保健養生的基本需要,普及相關的衛生保健知識,展開知識培訓。另外還需要創辦一些老年娛樂活動的場所。
(2)青壯年
青壯年對于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通常都比較大,所以相關部門就應該要以其需求為準,進一步完善和建設一批圖書室、文化站以及文化活動中心,指導其學習技能與文化,并對相關的農業知識技能進行普及,從而滿足其多方面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3)學生
有關部門應該加大對網吧、游戲室以及錄像室等相關娛樂場所的管理,堅決不能讓中小學生進入其中。另外文化站及文化館也都需要和學校聯合起來開展相應的特長培訓班,例如舞蹈輔導、美術輔導以及音樂輔導等,給大家提供一個能夠同時學習文化藝術的場所。
在我們國家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形勢之下,整體社會對于強化群眾文化建設的需求日趨強烈。群眾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當中的重要內容,對于經濟建設以及人民綜合素質提升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所以只有構建起來完備的文化建設體系,才可以有效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才能夠使社會朝著更為和諧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