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紅 周鈺 袁全蓮 趙溫 李亞平
新生兒疾病篩查是指在新生兒期對嚴重危害新生兒健康的先天性、遺傳性疾病進行專項檢查,提供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母嬰保健技術[1]。這類疾病多數不會致死,但可嚴重影響患兒的智力和體格,造成嚴重智力低下和殘疾。目前,產前無法做出診斷,新生兒期取少量血進行檢驗即可做到早期診斷,采用有效治療方法,從而能將出生缺陷對兒童、家庭、社會造成的損害減到最小。目前,北京市新生兒常規篩查的疾病是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 CH)和苯丙酮尿癥(phenylketonuria, PKU)。本文通過對北京市海淀區2013年10月至2017年9月176 340例新生兒疾病篩查結果的分析,了解海淀區新生兒疾病篩查的情況,為今后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提供借鑒。
2013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北京市海淀區助產機構出生的活產兒176 340人為調查對象。戶籍判定標準:新生兒戶籍以父母雙方戶籍為準,即任何一方戶籍為北京市戶口者,定為本市戶籍,否則為外埠戶籍。
1. 標本采集、保存與遞送:助產機構于出生72 h后采集生后充分哺乳(哺乳至少8次)的新生兒的足跟血,滴于專用采血濾紙上,室溫下自然晾干后裝入封口的塑料袋內,保存于4℃冰箱內,通過北京市郵政部門專人每周兩次遞送至區婦幼保健院,然后送至北京市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
2. 結果檢測及可疑患者的確定:結果檢測及可疑患者的復診、診斷治療均在北京市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完成。血促甲狀腺激素(TSH)≥10 mU/L(時間分辨免疫熒光法)為CH可疑患者;血苯丙氨酸(Phe)≥2 mg/dl(熒光定量法)為PKU可疑患者。
3. 疾病診斷:可疑患者召回后,取靜脈血測定血清TSH、T3、T4、FT3、FT4濃度等檢查以確診。血TSH增高,FT4降低者診斷為CH;血TSH增高,FT4正常者診斷為高促甲狀腺激素血癥(HT),予以隨訪并酌情治療。Phe復查濃度仍高于2 mg/dl者,診斷為持續性高苯丙氨酸血癥(PHPA),進一步做尿蝶呤分析、血二氫蝶啶還原酶活性(DHPR)測定及四氫生物蝶呤(BH4)負荷試驗明確臨床分型。
4.資料來源:活產數源于海淀區24家助產機構上報的北京市產科質量報表,由海淀區婦幼信息科提供;篩查數、可疑病例數與復診數及確診數由北京市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每季度以簡報的形式反饋各區縣,確診個案信息(出生醫院、出生季節、戶籍)由北京市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提供。
5. 統計學處理:由于采血時間與出生時間存在時間差,且北京市各助產機構使用的新生兒疾病篩查系統為單機版,區級管理人員無法從系統中獲得基于個案的篩查情況,故北京市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規范中篩查率采用篩查標本數/同期活產數的計算方法。年均篩查率為四年總篩查標本數/四年總活產數,檢出率為確診人數/篩查人數。確診個案信息為Excel 2007格式,使用SPSS 13.0進行統計學分析,發病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統計學檢驗水準。
海淀區2014—2017年活產兒176 340人,篩查175 090人,年均篩查率99.3%。篩查出可疑病例1 542例,經市級-區級-出生機構三級追訪,復診1 511例,復診率98.0%,確診患兒184人,其中CH 120人,PKU 33人,HT 31人,平均檢出率分別為1/1 459、1/5 306、1/5 648,甲狀腺疾病(CH及HT)的檢出率為1/1 160。見表1~表2。
海淀區部分助產機構為北京市/海淀區危重孕產婦/新生兒轉診中心(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總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世紀壇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轉診中心與非轉診中心出生的新生兒各類篩查疾病檢出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外埠戶籍新生兒疾病檢出率高于北京市戶籍,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一季度和四季度出生的新生兒CH的檢出率高于二季度和三季度,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
作為降低出生缺陷的第三級預防措施,新生兒疾病篩查對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減少和降低兒童智力殘疾具有深遠意義[1]。

表1 海淀區2014—2017年新生兒疾病篩查率及可疑復診情況Table 1 The neonatal disease screening rate and recall rate in Haidian District from, 2014—2017
Note:*Screening rate is calculated by the number of screening / number of live births during the same period. The screening rate of 2015 is more than 100%, owing to the newborns discharged in the end of 2014 returned to hospital and took blood collection in 2015.

表2 海淀區2014—2017年新生兒疾病篩查確診情況Table 2 The diagnosis of neonatal disease screening in Haidian District from, 2014—2017

表3 海淀區2014—2017年新生兒疾病篩查確診疾病的相關因素分析Table 3 Factors related to the diagnosis of neonatal disease screening in Haidian District from, 2014—2017
海淀區根據北京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的部署于1989年7月開始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2],現已將近30年,海淀區嚴格執行《北京市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規范》,市級-區級-助產機構各司其職,互相配合,通過每年兩次工作例會、不定期進行業務培訓及每季度發放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簡報,利用新媒體建立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微信群,加強三級網絡機構間的溝通和交流,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交流經驗,使新生兒疾病篩查率達到98%以上,2014—2017年平均篩查率為99.3%。篩查出可疑病例1 542例,復診1 511例,復診率98.0%。
本文數據顯示,2014—2017年海淀區CH的檢出率為0.7‰,PKU為0.2‰,遠高于全國1985—2001年580萬例新生兒中CH發病率1/3 009、PKU發病率1/11 148[3],且高于北京市1989—2010年CH發病率1/3 622,PKU為1/9 094[4],也高于衡陽地區2009—2014年CH1/3 019、PKU1/27 391的發病率[5]及懷化地區2011—2016年CH 1/2 503、PKU 1/40 758的發病率[6]。分析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1)篩查率、可疑復診率的差異。北京市海淀區篩查率相對較高,可疑病人復診率也達98.0%,相對較好的反映出兩病的發病率。在泰國的Songkhla地區,1995—2004年CH的發病率為1/5 021,2005年泰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新生兒TSH篩查項目,2005年—2013年CH的發病率上升為1/2 238[7]。(2)海淀區CH、PKU的檢出率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地域因素、環境因素尚待進一步探索。(3)與其他地區的差異還可能是由于篩查方法的不同,CH采用高靈敏度的時間分辨免疫熒光法大大提高了陽性檢出率[8]。在確診患兒中,很多初篩值僅略高于正常參考值的上限,提示不能忽略對這一人群的重視,否則容易造成漏診或者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
PKU是一種常染色體單基因隱性遺傳病。不同國家、地區、人種發病率存在巨大差異[9]。本文尚未發現其檢出率與出生季節、出生機構及戶籍的關系。
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是由于先天因素使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導致患兒生長障礙、智力落后。其發生與圍產因素、飲食結構等多種因素有關[10]。本文顯示,北京市海淀區第一、四季度CH的發病率高于二、三季度,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山東聊城地區10年篩查數據的結果[11]相似;春、冬季CH患病率明顯高于夏、秋季度,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Aminzadeh等[12]的研究顯示,伊朗熱帶地區CH的發病率與溫度呈負相關,最冷季節的發病率(15.5%)顯著高于最熱季節(2.8%)。分析原因,新生兒對寒冷的刺激敏感,使自身的垂體分泌TSH暫時性的明顯升高以維持體溫,同時,不同季節是否存在攝入食物的差異,導致碘攝入量不均衡,從而導致此現象的出現,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研究顯示,新生兒CH與母親孕齡、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甲狀腺疾病以及新生兒出生體重、胎齡、胎數、胎兒窘迫、伴發其他出生缺陷等有一定關系[13]。海淀區被指定為北京市/海淀區危重孕產婦/新生兒轉診中心的助產機構出生的新生兒,CH發病率可能會高于非轉診中心,但本文結果顯示轉診中心CH的發病率高于非轉診中心,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待于增加數據量,進一步探討相關因素。
本次調查還顯示,本市戶籍新生兒甲狀腺疾病(CH、HT)的檢出率高于外埠戶籍,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且外埠戶籍的可疑復診率低于本市戶籍[14],尚無法直接就檢出率做結論。提示仍需繼續加強新篩知識的宣傳教育及對外埠戶籍可疑病人的追訪管理,以進一步提高篩查率和可疑病人復診率,提高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質量。
總之,新生兒疾病篩查是CH和PKU早期診斷的有效方法,各部門的協調配合是提高篩查管理質量的有效措施,應提高公眾對新生兒疾病篩查的認識,加強流動人口的管理,通過多種途徑提高新生兒疾病篩查率和復查率。
志謝:北京市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孔元原主任與趙金琦主管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