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教研室(450001)
李穎菲 李 越 郭麗芳 馬 蘭 魯 評 鄢運威 王小娟 田慶豐△
【提 要】 目的 評價2011-2015年河南省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資源配置效率。方法 采用DEA和Malmquist指數對河南省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資源配置效率從靜態和動態兩方面進行分析與評價。結果 河南省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資源配置效率整體水平偏低。除鄭州、開封、周口外,其余地市的DEA綜合效率均小于1;2011-2015年全要素生產率總體呈上升趨勢,但效率提升并不穩定,5年僅增長了0.7個百分點。結論 河南省應統籌規劃中醫醫療服務資源的布局,加大中醫人才培養與引進力度,從而實現中醫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
中醫藥是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和重要的生態資源,同時又是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對經濟社會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中醫醫院又是中醫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醫文化的弘揚發展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對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資源配置效率的分析與評價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中醫醫院醫療服務水平,推動中醫藥事業朝著健康和諧的方向發展。本文運用DEA和Malmquist指數對河南省2011-2015年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資源配置效率進行分析與評價,以期為河南省中醫醫院進一步優化配置提供參考。
1.資料來源 對2011-2012年《河南省衛生統計年鑒》和2013-2015年《河南省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進行查閱、整理,得到相關指標。
2.研究方法 采用DEA和Malmquist指數法對2011-2015年河南省18個地市中醫醫院醫療服務配置效率進行分析與評價。用于測量相對效率的常用模型包括數據包絡分析中的CCR-BCC和Malmquist指數模型[2]。其中CCR-BCC模型用于同一時期(靜態)效率水平的測量與分析;而Malmquist指數模型不僅可以用于同一時期效率值的測量,還可用于多年(動態)全要素生產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與技術水平變化的分析[3-4]。
3.指標的選取 本研究運用德爾菲法并參考相關文獻選取中醫醫院床位數和衛生技術人員數作為投入指標,總診療人次數和入院人數作為產出指標。
1. 基于CCR-BCC模型的河南省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資源配置效率的靜態分析結果顯示,2015年河南省中醫醫院總床位數為55059張,其中,鄭州市最多為11687張,占21.23%,濟源市最少僅為300張,占0.54%;衛生技術人員數總計52783人,其中鄭州市有11900人,占22.55%,濟源市有415人,占0.75%;河南省中醫醫院總診療人次為29602175人次,鄭州市為7721689人次,濟源市為136651人次;入院人數共計為1531938人,鄭州市為300120人,濟源市為8799人。見表1。
2015年河南省18個地市中鄭州、開封、周口的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資源配置的綜合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均為1,說明這3個地市的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資源配置效率為DEA相對有效,規模報酬不變,說明這3個地市中醫醫院醫療衛生投入得到了充分利用;濟源市的純技術效率為1,綜合效率為0.797,說明濟源市的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資源配置效率為DEA相對弱有效,規模報酬遞增,說明濟源市中醫醫療服務資源的投入規模偏大,投入的資源量高于醫療服務的產出量。見表2。
2.基于Malmquist指數的河南省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資源配置效率的動態分析結果顯示,2011-2015年全要素生產效率指數大于1,但2012-2013年、2013-2014年、2014-2015年的全要素生產效率指數均小于1,說明河南省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資源配置效率總體呈上升趨勢,中間有所下降,2011-2015年全要素生產效率指數為1.007,說明從2011年到2015年河南省中醫醫療服務資源配置效率增長了0.7個百分點。見表3。
2011-2015年河南省18個地市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資源配置的全要素生產效率指數小于1的地市有洛陽、新鄉、濮陽、許昌、南陽、商丘、信陽、駐馬店8個,除這8個地市外其余地市的全要素生產效率指數均大于1,說明其余10個地市的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資源配置效率在2011-2015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見表4。

表1 2015年河南省中醫醫院衛生資源投入和產出情況

表2 2015年河南省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資源配置效率DEA分析結果

表3 2011-2015年分年度河南省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資源配置效率的Malmquist指數

表4 2011-2015年河南省18個地市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資源配置效率的Malmquist指數
從靜態分析結果來看,2015年河南省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資源配置綜合效率為0.800,說明河南省總體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資源配置偏低。河南省18個地市的中醫醫院DEA結果顯示,鄭州、開封、周口的資源配置相對有效,而漯河、三門峽的綜合效率指數僅為0.619和0.620,說明河南省各地市的中醫醫療服務資源配置效率不均衡。河南省各地市由于地理位置、歷史背景、人口特點的不同,在經濟發展水平上有較大的差異,導致各地市之間中醫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的局面[5]。針對資源配置偏低與不均衡的問題,關鍵要從全局角度把握醫療資源現狀的總量與結構,合理規劃中醫醫療資源的布局,建立適應居民對醫療服務多層次的需要[6]。逐步提高對鶴壁、三門峽、濟源等中醫醫院規模效率低的地區的財政投入力度,同時加大對落后地區中醫醫院的政策傾斜力度,為中醫醫院的發展提供政策保障[7]。對于鶴壁、漯河等中醫醫院純技術效率低的地區要加強中醫醫院的技術水平和信息化建設,建立中醫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加快推進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培養,實施“河南省仲景人才工程”,建立“領軍、拔尖、青苗”等人才有機銜接的中醫藥人才梯隊[8]。
從動態分析結果來看,2011-2015年雖總體呈現增長態勢,但中間回落現象明顯,中醫醫院醫療資源投入的持續增長并沒有帶來效率的持續穩定增長,而且技術進步指數和純技術效率變化指數均呈下降趨勢,有技術衰落現象。從整體看,醫療資源的盲目增加,并不能有效增加產出,應該把重心放在存量調整和配置優化上,達到醫療資源配置的最優產出。因此,建議在增加中醫醫院投入力度的同時要提高中醫醫院的管理效率,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原則。更新管理觀念,積極推動中醫醫院“互聯網+”醫療的發展,以智慧醫療帶動中醫醫院的活力[9]。
采用DEA和Malmquist指數方法對河南省中醫醫院醫療服務效率進行分析,對于提高中醫醫療服務效率有實際價值,也填補了河南省在中醫醫療服務方面的空白,而且為制訂地區中醫衛生規劃提供現實依據。然而,本文在服務效率的指標選擇上,由于當前中醫院西化嚴重,很難完全剝離出純中醫醫療,可能會對研究有一定的影響。本文在橫斷面研究上比較詳細,將各地區的中醫醫院醫療服務效率進行對比分析,而在縱向上內容不夠詳實。在今后的相關研究中會將橫向和縱向結合研究分析,并豐富縱向研究方面的內容以使結果更加科學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