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亞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572000)
陳 娟 董明霞 楊 琪 吳開丹
【提 要】 目的 探討青年腦卒中患者的健康行為特點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相關分析。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218例青年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基本資料調查表對患者的性別、年齡等進行調查;采用健康促進生活方式評定量表Ⅱ(HPLPⅡ)對患者的健康行為進行評分。探討青年腦卒中患者的健康行為的特點和影響因素。結果 患者健康行為水平按降序排列依次為自我實現、人際關系、壓力應對、營養、健康責任和運動;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受教育程度和平均月收入是影響青年腦卒中患者健康行為的因素。結論 通過促進青年腦卒中患者建立健康行為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而通過分析影響青年腦卒中患者的主要因素可以有針對性地為患者制定健康行為方案,從而使患者早日康復。
腦血管疾病目前已經是我國居民的主要致殘和死亡原因之一,死亡率分別是日本的3.5倍和歐美國家的4.5倍左右[1]。而腦血管疾病中對人們健康損害和生命安全威脅最嚴重的疾病之一就是腦卒中,腦卒中是一類急性腦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血液循環障礙而引起的局部神經功能缺損[2-3]。近年來的流行病學相關研究證實,隨著我國社會的高速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年輕人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使腦卒中的發病年齡正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18~45歲的青年人發病率越來越高,已經達到10%左右[4]。青年人不僅是家庭的支柱,也是國家的中堅力量,青年也是每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一旦發生腦卒中,不僅會對患者的生存質量產生重大的影響,還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5]。相關研究表明,腦卒中是一類行為疾病,發病和復發均受到患者生活方式的極大影響,生活方式健康的人群腦卒中風險可降低80%[6]。本文主要以青年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健康行為特點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主要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375例青年腦卒中患者,納入316例,排除98例,最后剩余218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42例,女76例。年齡18~45歲,平均年齡(34.1±10.7)歲。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由我院門、急診醫生經CT或MRI檢查后確診為腦卒中,且符合1996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中制定的相關診斷標準;②年齡在18~45歲;③能夠進行正常的溝通、交流,配合醫生完成調查;④病情較為穩定,無其他嚴重疾病;⑤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年齡小于18歲或大于45歲;②伴有呼吸衰竭或惡性腫瘤的患者;③合并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的患者;④患有精神疾病無法配合研究的患者;⑤有腦血管疾病患病史的患者。
2.研究工具
①基本資料調查表:由研究者根據相關文獻自行設計,主要內容包括調查對象的性別、年齡、民族、婚姻情況、月收入、受教育程度、飲食控制、吸煙和飲酒等。
②健康促進生活方式評定量表Ⅱ(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 Ⅱ,HPLPⅡ):對研究對象的健康行為水平進行測定,共包含6個子量表,分別為人際關系、自我實現、運動、營養、健康責任、壓力應對,共52個條目。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進行判定,1分表示“從不”,2分表示“偶爾”,3分表示“經常”,4分表示“常規進行”,總分為52~208分。健康促進生活方式水平根據國際通用的健康促進生活方式量表進行劃分,采用二分法分為兩個水平,差(52~130分)、好(131~208分)。
3.研究方法
采用現場發放問卷的調查方式,在青年腦卒中患者住院后的第二天,由研究者向患者介紹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等相關資料,獲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并簽字確認后,向患者發放本研究所需的相關問卷,告知患者填寫注意事項,對于行動不便的患者可由家屬或研究者協助。患者填寫完畢后,研究者核對有無填寫不清或漏填情況,確認無誤后當場收回。
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和標準差表示,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假設檢驗水準α=0.05。
1.青年腦卒中患者健康促進生活方式評分
青年腦卒中患者健康促進生活方式評分及6個維度的得分見表1,總分為118.93±17.12,患者6個維度的得分按降序排列依次為自我實現、人際關系、壓力應對、營養、健康責任和運動。

表1 218例青年腦卒中患者健康促進生活方式評分
2.不同狀態青年腦卒中患者健康促進生活方式評分比較
通過基本資料調查量表收集患者的一般資料,主要包括性別、年齡、民族、婚姻情況、月收入、受教育程度、吸煙和飲酒等,具體見下表2,比較不同生活狀態青年腦卒中患者健康促進生活方式評分發現,不同年齡、受教育程度、平均月收入和是否吸煙的青年腦卒中患者其生活方式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不同狀態青年腦卒中患者健康促進生活方式評分
3.影響青年腦卒中患者健康行為的多因素回歸分析
以青年腦卒中患者健康促進生活方式評分為應變量,分別賦值為差(52~130分)=0、好(131~208分)=1,將年齡、受教育程度、平均月收入和是否吸煙作為自變量,進行兩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受教育程度和平均月收入是影響青年腦卒中患者健康行為的因素,具體見下表3。年齡較大(OR=1.732,95%CI:1.246~2.325),受教育程度較高(OR=2.852,95%CI:1.732~4.551),平均月收入較多(OR=3.781,95%CI:1.127~5.528)的青年腦卒中患者健康促進生活方式評分較高,健康行為較好。

表3 影響青年腦卒中患者健康行為的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
腦卒中屬于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腦血管疾病中比較常見和嚴重的一類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發病率較高,因此臨床上對中老年腦卒中的研究比較多,而對青年腦卒中患者的報道較少,但國內外也有部分研究證實,健康生活方式對青年腦卒中患者的預后有較好的改善作用[7]。
青年腦卒中患者的健康行為較差,因此對青年腦卒中患者預后的護理工作中應加強對患者的健康干預,并注重以下幾點:(1)加強青年腦卒中患者的健康保健意識,普及營養健康知識,加大健康宣教力度,改善青年腦卒中患者的營養與健康狀況[8]。(2)指導患者正確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壓力并處理好壓力帶來的一系列負面情緒,指導患者在工作之余適當休閑娛樂,多參與運動或其他娛樂活動來調節身心壓力,或者通過參加社交活動、聽音樂等方式來放松身心。(3)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與患者多進行溝通交流,給予患者足夠的支持和鼓勵,耐心地傾聽患者的煩惱并給予適當的安慰,對患者提出的疑惑或問題給予耐心地解答與正確地指導,從而幫助患者改善人際關系[9]。(4)向患者強調運動的重要性,及運動對改善腦卒中預后的作用,同時指導患者采取正確適當的運動鍛煉方式。
從影響青年腦卒中患者健康行為的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結果中可以看出,影響青年腦卒中患者健康行為的因素主要有年齡、受教育程度、平均月收入,因此,對于年齡較小、受教育程度較低、平均月收入較少的患者要著重加強健康行為意識的培養,督促其建立健康行為,改善健康行為方式。此外,護理人員還要取得患者家屬的協助,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統,與家屬一起促進患者建立健康行為,通過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社會支持改善其健康行為方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