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順
摘 要:黃瓜是我國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其繁育方式多為大棚繁殖,在黃瓜增產增收的過程中,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合理運用是關鍵。本文探究黃瓜病蟲害防治技術,總結在食品安全備受重視背景下,大棚種植黃瓜病蟲害防治經驗。優化病蟲害防治方案,創造更多黃瓜經濟效益。
關鍵詞:大棚黃瓜;病蟲害防治;育苗階段
大棚種植環境的溫度和濕度更高,可根據黃瓜的生長階段,對光照、水分、通風等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常發生于大棚黃瓜的病蟲害包括灰霉病、霜霉病、潛葉蠅等。黃瓜病蟲害的防治從選種育苗階段就應開始,將前期準備、日常管理工作與具體病蟲害的防治技術相結合,從根源上減少黃瓜病蟲害的發生概率。
一、準備階段的防治技術
大棚黃瓜生產的準備階段需做好選種和整地兩部分工作。選種過程中,除了要考慮黃瓜品種與種植地的適應性、單畝產量、成果品質等,還應重點評估不同品種黃瓜的抗病能力,綜合衡量黃瓜品種的適用程度。開展育苗、移栽等工作之前,需要對黃瓜生長環境做全面的清理,盡量營造黃瓜作物的最佳生長條件。首先,對大棚內的土壤、苗床、種子進行消毒處理,以免黃瓜幼苗帶病。使用福爾馬林300倍液,浸泡黃瓜種子1.5h,后用清水清洗。也可使用晾曬的方式對黃瓜種子進行消毒,實現綠色種植。土壤的消毒盡量選在晴朗、高溫的天氣進行,向土壤內均勻噴灑消毒試劑,并覆蓋塑料薄膜。通過高溫蒸汽的方式使消毒試劑深入滲透到土壤內部。另外,可使用秸稈反應堆技術,對大棚內的二氧化碳含量進行調節,并適當的提高地溫,該方法對于黃瓜病蟲害的防治也可起到顯著的效果。
二、育苗階段的防治技術
選用3年內未用于黃瓜及其他蔬菜種植的土壤,均勻混合腐熟的有機肥作為育苗營養土。通常依照土壤:腐熟圈糞:腐熟馬糞=6:3:1的比例制作。每立方米營養土中摻拌加磷酸二氫鉀和過磷酸鈣2.5kg、氮磷鉀三元復合肥2kg、硫酸鉀0.5kg。過篩后,再依照每100kg營養土添加10ml、68%的金磊水分散顆粒試劑和2.5%的適樂時的比例制作藥土。該方法可有效預防黃瓜育苗階段發生立枯病、猝倒病。選用規格為10×10cm的營養缽,填裝8cm高度的營養土并澆水,播下黃瓜種后覆蓋厚度為1cm左右的藥土。在定植前一天,向苗床噴灑50%的多菌靈5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1000倍液,再次進行病蟲害的預防。
三、管理階段的防治技術
黃瓜為喜溫蔬菜,最佳的生長、結果溫度為30℃。大棚種植的優勢就在于可通過通風、調整保溫層等方式對黃瓜的生長溫度、濕度進行控制。當黃瓜在溫度低且濕度較大的環境中時,極易引發灰霉病和霜霉病,因此要求嚴格控制大棚內的濕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通風排濕。
在水肥管理中,受栽植方式的影響,大棚黃瓜植株相對敏感,對養分需求更為嚴格。每生產1t黃瓜成果,要求最低施加氮肥2kg、磷肥1.5kg、鉀肥4kg、鈣肥3kg。氮磷鉀肥的施放比例以1:0.5:1.4為宜。當黃瓜植株生長至12片時,需每天澆灌2次,確保水分供應充足。結果期,根據天氣狀況及植株的生長需要適當進行補水作業。
四、常見病蟲害防治方法
1.灰霉病的防治
黃瓜灰霉病大多發生在植株開花時期,感染幼果及莖葉,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落花,雌花發生潰爛且出水,覆蓋灰褐色菌層?;颐共∽璧K黃瓜幼果的生長,并逐漸發生潰爛、微縮。導致灰霉病的主要原因是大棚內光照不充分、氣溫過低。發病初期,可通過清理病害幼果和莖葉的方式進行防治。待成果收獲之后,將病害植株拔,深翻土壤進行消毒。一般挖掘的深度在20cm,使用消毒劑清除病源。生長周期內,禁止陰雨天氣開展黃瓜補水作業。
2.霜霉病的防治
霜霉病在反擊黃瓜種植中經常出現,具有發病突然、擴散速度快等特征。染病初期,黃瓜植株的葉片會出現褐色或黑色的病斑,并逐漸發展成葉片大面積枯黃、掉落的現象,對黃瓜產量的影響程度較大。可使用80%的M-45及25%的甲霜靈可濕性粉劑進行噴施,每周進行一次,并根據病情發展情況調整用藥劑量。在黃瓜管理過程中,適當對氮肥的使用量進行控制也可起到預防霜霉病的作用。
3.黑斑病的防治
黑斑病自上而下感染黃瓜植株,其病斑呈現出不規則的圓形,多為黃褐色。發病植株的葉片背面會出現水漬及綠色的暈圈。黑斑病的出現多與大棚內溫度及濕度過高有關。例如,在陰雨天氣進行澆灌作業,就會導致黑斑病迅速擴散。黑斑病的防治除了要優選黃瓜品種、做好水肥管理工作外,還可使用細截50ml混合金貝40ml,或使用30ml速凈溶液,每5d噴施一次,連續2~3次,對黑斑病進行控制。
4.潛葉蠅的防治
發生潛葉蠅病害時,蠅蟲啃食黃瓜葉片,在葉片形成曲折的痕跡,并產生不規則病斑。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黃瓜葉片的葉脈出現淺褐色的幾何形病斑。若大棚內的濕度較高,葉片背部還會出現灰黑色的霉層。潛葉蠅的防治可借助生物手段,向大棚內投放寄生蜂,消滅潛葉蠅。在發病高峰,還可配合一定的化學手段,采用50%的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灑帶病葉片。每周進行1次,連續2~3次可發現潛葉蠅大量減少。需要注意的是,在黃瓜成果采摘之前的7d,應停止用藥。
5.線蟲的防治
線蟲病源來自于土壤,當觀察到黃瓜植株根部出現根瘤且存在白色物質,即可斷定出現線蟲病害。黃瓜線蟲病害的防治可在種植土壤中混合噻唑膦,平均每畝地的用量控制在1.5kg左右,采用穴施或溝施的方式均可。若發現線蟲已經出現,可使用5%的阿維菌素1500倍液澆灌黃瓜植株根部,每株用量在300g,保證根部被完全潤濕。
五、結語
黃瓜是百姓餐桌上最重要的蔬菜種類之一,在種植過程中,病蟲害已成為影響黃瓜成果產量及品質的主要原因。從選種階段開始,直至成果收獲后的整地作業,融入病蟲害預防管理理念,提高黃瓜的抗病能力,從根本上減少出現病蟲害的可能。適當選取病蟲害防治技術,注意化學、生物等防治技術的結合使用,提高黃瓜病蟲害防治水平。
參考文獻:
[1]杜尚旭.溫室大棚黃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9(12):8.
[2]張瀟,呂莉,黃金濤,等.淺談大棚黃瓜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J].新農業,2019(07):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