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華
摘 要:紅松嫁接及管理技術是通過砧木的選擇、培育,接穗的采集、保護、嫁接方法及嫁接后期的管理、病蟲害防治等綜合措施來實現的,本文主要闡述了紅松嫁接及管理技術,通過嫁接技術及管理方法使紅松提早結實,提高結實量,在不影響生態效益的情況下提高經濟效益,松籽可加工成果仁等系列產品,實現就地增值,產品可出口創匯,從而解決了紅松生產周期長、效益慢的問題。
關鍵詞:紅松;嫁接技術;管理;病蟲害防治
一、紅松嫁接地區自然狀況
試驗地本溪滿族自治縣,位于長白山支脈的遼東山區,山地海拔范圍120米--1310米,海拔超過800米的高峰406座,從東到西自中部橫貫全境的千山余脈和太子河谷斷裂帶的影響,形成了境內自北向南的低山--河谷--中高山--低山丘陵的起伏地貌。全縣屬北溫帶大陸性半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7.7°C,≥10°C的年均積溫3024°C,年均日照總時數2411小時,無霜期133--160天,年平均降水量798毫米,境內盛產人參、了無味、遼西辛等地道中藥材,境內林木蔥蘢,盛產紅松、山核桃、榛子等干堅果,是全國示范性紅松良種基地,非常適宜紅松的栽植和生長。
二、嫁接地的基本概況
嫁接地位于縣城小市西15公里處,屬小市鎮城溝村達官寨,溝內水源充足,坡位全、坡向西北,土壤為棕色森林土,土壤母質為頁巖,通風透水性良好,造林大戶韓勇在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下,在此建成1050畝紅松嫁接基地,為本論文提供了嫁接及管理的基礎性材料。
三、紅松嫁接技術
1.砧木的培育。一般采用播種育苗法,首先要處理好種子,種子處理前應進行消毒。消毒方法:①高猛酸鉀:用0.3-0.5%的溶液浸種1小時后用清水沖洗。②敵克松:粉劑拌種,藥量為種子重量的0.2-0.5%。
育苗所用的種子必須采用水選法進行選種,應用一級種子播種(凈度不低于98%,生活力不低于90%)。紅松種子需要經過冬季貯藏進行催芽處理,方法是在11月中旬左右(上凍前),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背陰地方,挖深1.4米,寬1米貯藏坑,長度依種子量而定。選擇干凈河沙、種沙混合比例為1:3,混合前將種子浸泡24小時,使種子吸足水分,貯藏時沙子含水量為飽和含水量的60%,坑底放入20厘米沙子,上蓋50厘米沙子,堆成沙包狀,坑內每隔1.5-2.0米放二束直徑15厘米玉米秸桿通氣,在播種前1天取出種子,篩凈沙子,放入背陰處,以備播種。
播種量要適宜,每畝150公斤即可。做到適時播種,土壤5cm深處平均地溫達到10℃時即可播種。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選擇土質肥沃、疏松沙壤土的地塊為好,做成1米寬,高15厘米,長20-30米的于苗床,每畝拌5公斤五氯硝基苯進行土壤消毒,播種的前幾天要灌足底水,待土壤干濕適度時進行播種。雨天或雨后地面泥濘不宜播種。播種方法為撒播,種子要均勻撒播在床面上。播種時要隨播種隨覆土、隨鎮壓。覆土厚度2-2.5厘米(或按紅松籽臥放高度的2-3倍計算),平地用河沙,山地育苗用山皮土。小苗經過圃地兩年,然后移栽培育兩年即可以嫁接,也可以在第一年春季上山栽植后,第二年在山上嫁接。
2.接穗的采集和保存
(1)母樹要求,母樹樹齡在二十年以上,已進入結果期,結實性狀良好,
(2)接穗采集的部位,一般采集樹體中上部幾輪側枝,一般采集側枝的第一、第二輪枝,在第二輪枝的基部剪掉。最上部三輪不允許采,這樣會破壞母樹,最下部三輪枝也不理想,因其生長勢弱。
(3)采集時間,一般在3月初至3月之間,完成接穗的采集工作,即在樹液沒流動之前。
(4)保存,采集后要整枝8到10根一捆,放到低于10℃窖內貯存,一般在菜窖內即可,但菜窖要清理干凈,不允許有其他雜物,一般底部鋪一層冰或雪,然后將接穗捆立放,周圍用冰或雪擋住,不要橫捆放置,這樣易燒穗。5月初開始嫁接時,取出接穗枝采剪接穗,然后陸續嫁接。
3.嫁接技術
(1)嫁接時間,一般在4月20日(本地區)至5月20日,標準是砧木的頂芽已開始萌動。
(2)嫁接工具,刀片(雙刃刀片中間拆開使用),膠布,塑料條(寬1.1-1.5cm,厚10mm聚乙烯),修枝剪,酒精,脫脂棉,小桶(裝接穗用)等。
(3)嫁接部位的選擇,最好選擇主干枝,選擇順序為當年生主梢、二年主干位、一年生側枝,嫁接部位粗度直徑達0.5厘米,嫁接在側枝位置的,在以后管理中要注意及時修剪,要保持嫁接位的主導地位。
(4)嫁接方法。髓心形成層貼接法:嫁接時穗材選用一年生的枝條,剪取8-10cm枝段做接穗,必須有頂芽。剪下的接穗,靠近頂芽的針葉留下3-6束,其余的全部摘除,從頂芽處1厘米下刀斜切至髓心,然后用刀順髓心把接穗切開,底部斜切一刀呈舌形。要求接穗和砧木粗細要勻稱,一般接穗粗度為砧木的三分之二,砧木的頂芽也要保留,砧木嫁接部位的松針也要全部摘除,摘除松針要順著枝條生長方向,以免損壞樹皮。兩者在切削時要一刀削成,切口要平滑。砧木接穗切削長度要相同,接穗切至髓心,砧木切至形成層與木質部之間(即形成層),穗材與砧木對齊貼緊,用綁帶從下向上纏繞一層即可。要做到“平、準、凈、快、緊”的原則。
芽接法:把頂芽(芽徑4厘米,長度2厘米)或肥大的側芽用刀片從芽的基部平頭割下來,把基部削成雙面對稱的闊楔形,把砧木距地面3-6cm(此處直徑是芽基部直徑的1.5倍)高的地方斜切一刀,刀面與切口上部苗干約成30度角,深度相當于芽的削面長,把芽插入切口,綁扎,接后90天解帶。嫁接日期:5月下旬到6月上旬。包扎材料:以伸縮力比較強的農用塑料布為好。
砧木修剪:第二年春季根據接穗和砧木的側枝長勢情況,適當控制側枝的生長,使其生長不能超過接穗,上山定植后1-2年內將砧木側枝全部剪掉。
四、管理技術
1.幼林撫育,每年6-7月份進行一次割場撫育,割除雜草和灌木,置于樹空之間,茬高不超過8公分。根據林分狀況及經濟條件,可采取全面撫育、帶狀撫育或穴狀撫育方法及確定撫育年限。
2.除草松土。為保水保肥,促進嫁接苗生長,方便經營管理,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采取帶狀或穴狀方法進行除草松土。帶狀松土就是沿等高線方向橫山修筑水平臺階,帶寬1.0-2.0米;穴狀松土就是在母樹下擴水平樹盤,長、寬各為1-1.5米。
3.病蟲害防治。對病蟲害要以預防為主,加強管理措施。搞好苗圃環境衛生,做到圃內無雜草,加強肥水管理,促進苗木生長,增強抗性。用藥物防治,要根據苗木種類、病蟲害類型和環境條件三者相互關系,正確選用農藥種類、劑型,確定適宜的使用濃度、用量和施用方法,做到即能充分發揮藥效,又不產生藥害,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防治病蟲害常用藥劑①硫酸亞鐵,防治立枯病。用100-200倍液,發病時噴灑,連續2-3次。噴灑后用清水沖洗。②敵克松(可濕性50%粉劑),防治立枯病,用500-800倍液,10-15天噴灑一次,連續2-3次。③辛硫磷(50%乳油),防治地下害蟲,用1000-1500倍液噴灑,用藥0.5公斤加水15公斤拌土250公斤,每公頃用藥土230-300公斤,施入土中。④甲拌磷(粉劑),防治地害蟲,用藥0.5公斤加水400公斤噴灑土中,每公頃用藥液1500公斤,每公頃用粉劑30-45公斤拌藥土,施入土中。
參考文獻:
[1]李景文等著.紅松混交林生態與經營.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1997.
[2]劉繼國等.草河口地區紅松人工林結實規律的初步研究.林業科學,1963,(1):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