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吉祥
摘 要:旱區馬鈴薯主要生長于干燥的環境中,無法滿足自身的水分需求。為了提升水分的利用率,種植人員應采用覆膜種植技術,以促進馬鈴薯產量的提升,并為其他農作物的種植工作提供借鑒方向。本文則在此基礎上分析了馬鈴薯覆膜種植技術增產的原因,指出了具體的強化管理工作。
關鍵詞:旱區;馬鈴薯;覆膜種植技術;增產原因
馬鈴薯是我國第5大糧食作物,同時兼具糧用、菜用、飼用和經濟生產用等多種功能。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粗糧需求量的增加,馬鈴薯加工技術的提高,馬鈴薯的種植規模、面積不斷擴大。馬鈴薯的種植技術也在不斷提高,尤其是旱區的馬鈴薯種植技術,其中旱區馬鈴薯覆膜種植技術就是增產的重要技術之一。
一、覆膜種植技術概述
1.定義
覆膜種植技術主要指的是利用地膜覆蓋種植作物,在增加土壤溫度的基礎上促進農作物的健康生長。覆膜種植技術具備保濕與保溫效果,因此被廣泛應用至干旱地區的農作物種植工作中。
2.覆膜種植技術的作用
覆膜種植技術舉報保溫特性,將其應用至農作物種植工作中可以將農作物與外界環境有效隔離,以免出現熱量流失問題。地膜表面會附著水分,在夜間可以反射冷空氣,確保地膜下的農作物可以長期處于恒定的溫度下。實踐表明,覆膜種植技術具備良好的種植效果,可以在提升地表溫度的基礎上減緩外界溫度的下降幅度。同時,覆膜種植技術具備一定的保濕特性,因此被應用至干旱的北方地區。應用覆膜種植技術后,地膜與土壤之間存在一定距離,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量,為此后的春播創造良好條件。土壤內部水分蒸發時,氣體會上升至地膜的表面,在受到阻礙后又會返回農作物,具備水分循環作用。土壤水分蒸發量的降低會提升其含水量,從而滿足農作物的水分需求。
二、旱區馬鈴薯覆膜種植技術
首先應做好播種前的準備工作,各干旱地區在種植馬鈴薯時應充分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在減少種植成本的基礎上確保馬鈴薯具備良好的生長狀態。在馬鈴薯播種前,種植人員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科學選種,應選擇沒有凍傷的脫毒種子,提高成活率。二是合理選地,應在土質疏松的區域種植馬鈴薯。三是做好整地工作,確保土壤的細碎性。四是做好馬鈴薯的合理施肥工作。其次應做到規范種植,確保馬鈴薯的健康成長。期間種植人員應在考慮生長溫度與濕度的基礎上合理播種,為馬鈴薯的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且還應做到科學種植,在適宜的土壤與外界溫度下,每畦可以種植1kg的馬鈴薯,且種植后立即覆膜,避免蒸發過多水分。覆膜時應確保合理,確保合適的薄厚度,并鋪直拉平,以確保馬鈴薯的健康生長,避免凍害問題。最后應做好種植后的追蹤管理工作,在采用覆膜種植技術后,種植人員應全程關注馬鈴薯的生長情況,并根據實際的土質情況合理選擇種植密度。同時,還應做到合理灌溉,馬鈴薯覆膜時需要的水分較少,但實際生長期間需要及時灌溉。除此之外,還應合理追肥,為馬鈴薯提供足量的營養物質。期間還應合理控制病蟲害,以切實增加馬鈴薯的產量水平。
三、旱區馬鈴薯應用覆膜技術增產的原因
一方面改善了馬鈴薯的生長環境,覆膜技術可以優化馬鈴薯的生長環境,馬鈴薯一般生長于干旱或者半干旱的地區,很容易出現缺水問題,不利于其健康生長。而采用覆膜技術可以改善土壤環境,提升肥力,增大馬鈴薯對養分的吸收量。同時,馬鈴薯覆膜技術還可以減弱土壤與外界的熱量交換,提升了地表溫度。清晨與夜晚空氣溫度較低,會消耗馬鈴薯的熱量,而使用覆膜技術可以確保馬鈴薯與外界隔絕,不會無故流失土壤熱量,且冷空氣也不會進入地膜中。除此之外,采用覆膜技術還可以提升水分的利用率,增大地表濕度,為馬鈴薯提供生長的水分。另一方面可以促進馬鈴薯的生長發育,覆膜技術改善了馬鈴薯的土壤環境,促進其生長發育,在保障溫度與濕度的基礎上促使馬鈴薯吸收更多的養分。同時,覆膜技術還可以增強馬鈴薯根系活力,確保種植人員合理控制覆膜時間,增大了土壤的肥力與透氣性。由此看出,在馬鈴薯種植期間采用覆膜技術可以避免馬鈴薯受到雨水的侵蝕,確保健康生長。
四、馬鈴薯覆膜種植技術應用后的強化管理
一是應及時噴涂除草劑,比如可以使用濃度為50%的乙草胺或者丁草胺等。當土壤較干時,還應先噴濕地面,之后在噴除草劑,以提升除草效果。二是合理蓋膜,在除草之后進行科學蓋膜,主要利用細碎的土進行覆蓋,并拉近薄膜,之后在四周利用土壓實,以免滲入空氣。且還應選擇平行風向的南北畦,每隔一段距離進行壓實,以免被吹起。三是做好放苗工作,蓋膜20天后便會出苗,期間養殖人員應根據實際的出苗情況切膜放苗,利用土封口。生長期間,種植人員還應定期檢查,以及時用途覆蓋裂口。四是合理用水,馬鈴薯幼苗時期不需太多的水分,確保水分適量即可。之后增長期也不需要澆灌太多水,以免影響土壤的通透性。除此之外,在馬鈴薯的生長后期還應做好田間積水的排除工作。五是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尤其注重防治蚜蟲與晚疫病,消滅傳毒昆蟲,蚜蟲是病毒傳播的主要介體。在蚜蟲發生初期,噴施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4000~5000倍液,每隔7天噴施一次。并科學回收殘膜,以免破壞土壤特性,確保馬鈴薯種植業的持續良性發展。
五、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馬鈴薯覆膜種植技術也獲得了相應的進步,在提升馬鈴薯產量方面具備十分重要的作用。覆膜種植技術可以更好的改善馬鈴薯的生長環境,屬于干旱地區農業工作的重點關注點。為了切實提升馬鈴薯的產量與質量水平,干旱地區的種植人員應合理采用覆膜種植技術。
參考文獻:
[1]次里取初.旱區馬鈴薯覆膜種植技術與增產原因的問題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12):186.
[2]薛恒瑞.旱作覆膜馬鈴薯種植技術淺析[J].農業與技術,2017,37(17):119+128.
[3]石玉霞.不同種植方式覆膜馬鈴薯栽培效益分析[J].寧夏農林科技,2017,58(0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