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霄 楊玲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作為七大戰略之一寫入了黨章,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三農”工作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結合綏寧縣發展實際以及基本情況,本文從三個方面探討綏寧縣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發展之路。
[關鍵詞]鄉村振興;人才;旅游產業;農業電商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我們黨在深刻分析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全面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確立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同時也是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破解“中等發達國家陷阱”、避免鄉村衰落現象的重要保障。本文將從回引人才、利用生態資源發展旅游、創建“電商+鄉村”模式這三個方面來探討綏寧縣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子。
一、實施人才引進計劃,吸引并留住青年才俊回鄉發展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成效在做。鄉村的發展與振興,終究還是要靠一代代有志青年真抓實干方能出成效。綏寧縣目前面臨的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人才外流嚴重,優秀的人才多數不愿意回來工作,在家的部分優秀青年,又都不愿繼續留在本縣工作,另外當前綏寧縣很多學子都在外地求學,很多從小學一年級就外出求學,可以試想他們長期在外求學,對家鄉的感情能有多深?小縣城本身就給不了豐厚的待遇,若再無這份鄉情鄉愁的牽掛,勢必影響他們回鄉工作的積極性。這些從側面說明了綏寧縣對人才的培養以及重視程度不夠,同時也未能提供足夠的舞臺讓這些青年才俊展現自己的才華。如何才能吸引并留住人才,這是擺在綏寧縣人才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針對上述情況,綏寧縣該如何破解人才難題?
(一)靠制定政策吸引人才
研究制定“回引”農村人才實施辦法,一方面可以跟高校簽訂人才聘用合同,從大學里挑出優秀畢業生來綏寧縣實習或工作;另一方面通過政府鼓勵和引導現有人才向農村一線流動,同時加大對田園本土專家的培訓,整合本土專家人才庫,適當給予一定補助,讓他們到鄉村講習所開講,傳授經驗,帶領地方百姓發家致富。
(二)靠統籌管理培養人才
針對各鄉鎮的實際情況以及不同類型的人,分類別統籌管理培養人才,比如:從事林業管理的人才,要安排到林業木材較多的鄉鎮工作,同時注重后期的培養與管理,制定不同的培養方案。注重打造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三)靠鄉村優勢留住人才
各鄉鎮結合自身優勢,發揮出鄉村魅力,讓他們能夠體面的生活工作,從而吸引并留住這些人才。吸引人才不能依靠短期的福利刺激,要有長效機制和良性的人才生態環境,既為他們解決后顧之憂,也為他們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更讓他們感受到綏寧縣良好的人才生態,公平的晉升發展的環境,從而真正讓人才在綏寧縣想干、能干、愿意干。
“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要激發人才的工作熱情,使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和人生價值的實現兩者同步。正所謂農村天地,大有作為,培養并留住農村復合型人才在廣袤的農村大地上,必將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提供堅實有力的力量。
二、大力發展綏寧縣旅游產業,充分利用綏寧縣生態資源優勢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對綏寧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發展鄉村旅游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重要途徑和重要引擎。如何進一步促進生態資源開發多元化、基礎設施現代化、服務規范化和發展綠色化,是今后綏寧縣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重點。
當前,綏寧縣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有:基礎設施依舊薄弱,品位檔次仍舊不高;文化內涵深度不夠,鄉土產品精品缺失;整合資源不夠,發展資金不足等。針對上述問題,綏寧縣鄉村旅游應如何作為?
(一)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提高品位檔次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中,應加大旅游景點基礎設施建設,盡快打通循環旅游線路,針對一些山區道路狹窄的地方,應開通景點公交車,滿足不同檔次游客多元化的需求,如寨市曲幽谷至六鵝洞路段。同時,打造精品旅游景點,提高檔次,提升知名度。打造以突出生態資源為主題的休閑公園。比如,綏寧縣花園閣濕地,科學規劃花園閣濕地,讓它既得到了保護,又得到了合理開發。能夠吸引游客去休閑旅游,又能夠讓花園閣的群眾獲得一定的利益回報,這樣花園閣濕地保護才能做到良性動態管理。
(二)突出本土特色,豐富文化內涵
結合綏寧縣的生態資源優勢,充分發揮本地傳統產業優勢,及時調整結構,擴大規模,培育主導產業,形成“一村一品”特色。比如:茶葉類、蔬菜水果、種植中藥材類。綏寧金錢柳茶葉一直也是綏寧縣的生態茶葉龍頭產品,東山紅提已經發展出一定規模,名氣也日益增長。但是關于中藥材的種植和培育,基本上在綏寧縣仍是空白區,這需要政府部門聯合多部門積極實驗培育適合綏寧縣的中藥材。同時,挖掘綏寧縣巫儺文化內涵,豐富巫儺文化表演形式,可以挖掘提煉民間傳說、歷史典故,鼓勵村民自發組建民俗風情表演隊等,增強對游客的吸引力。
(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多種形式拓寬融資渠道
要加大對休閑農業發展的支持力度,鼓勵并引導民間資本參與休閑農業開發、經營,鼓勵農戶以土地使用權、其他資產、技術、勞動力等多種生產要素投資休閑農業項目。另外可以打破區域界限,采取合資、民辦、共建聯辦等形式來開發當地旅游產業,同時帶動休閑農業、推動鄉村旅游發展。
三、加速發展農業電商,創建“電商+鄉村”品牌
農業電商是指通過電子數據傳輸技術開展的商務活動,能夠消除傳統商務活動中信息傳遞與交流的時空障礙。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將有效推動農業產業化的步伐,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最終實現地球村來降低傳統的農業交易成本。隨著綏寧縣武靖高速公路的開通,結束了縣城30min內無法上高速的時代。但諸多因素的制約下,綏寧縣交通仍舊欠發達。這使得綏寧縣休閑農業、農特產品無法更好的銷售、宣傳出去。因此在此背景下,如何快速發展農業電商,把休閑農業、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創建更好深度融合到一起,意義重大。充分挖掘和利用農村現有資源優勢,可以利用“綠色+”“旅游+”等模式推進農產品電商與文化、保健、旅游等產業橫向融合,帶動產業鏈向前后延伸。
(一)積極探索“電商+鄉村”新型發展模式
鄉村發展過程中,積極探索“電商+鄉村”的發展模式。一方面可以創建以企業法人為主的電商企業或電商組織,農戶則以承包土地經營權入股的形式與電商企業、組織簽訂生產訂單,農戶負責生產原料的提供,電商企業主要負責產品的銷售環節,最后農戶以分紅的形式獲得利益,形成“電商+農戶”,若規模較大的,則以電商合作社的形式,形成“電商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讓農戶只管安心生產,電商企業負責網上銷售,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貨物積壓導致產品滯銷的問題。同時電商企業網上通過各類網絡平臺銷售,舉辦產品熱銷電商節,開展線上線下互動活動,提高產品銷量和知名度。
(二)做好農業電商與鄉村振興的融合
結合綏寧縣實際,鄉村發展中打造“休閑農業”,努力探索農業電商與本土景點或者本土特色產業資源方面的深度融合。比如:當地鄉村居民的傳統人文風情與本土自然資源的結合,并在電商平臺上積極宣傳推廣,開創體驗式休閑農業,讓他們能夠與鄉村居民互動,這樣能夠讓游客在區域景點中獲得更好更直觀的體驗。
(三)完善農業電商基礎設施
因地制宜,統籌規劃適合鄉村發展的農業電商的基礎設施,重點考慮將“三者”有機融合。積極創建到村網點,比如:村級綜合服務平臺的便民中心,搭建村網點。努力實現鄉村互聯網全覆蓋,聚焦農產品電子商務產業,為農產品線上營銷推廣打下基礎。比如:建設互聯網、物聯網的結合平臺,為縣、鄉、村三級物流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可以先在基礎較好的鄉鎮創建示范點,積累經驗后,再為下一步各鄉鎮的鋪開打好基礎。另外,打造農特產品與電子商務領域契合的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創建農業電商集聚區,將農業電商的優勢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理念同步,將發展農業電商與推動土地高效使用、產品綠色無污染相結合。使得農產品的規模化經營已經電商平臺的運銷,以及“一村一品”美麗新鄉村建設三者統一起來,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效應。
結 語
綜上所述,走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湖南綏寧路子,需從人才引進、發展綏寧本地特色旅游產業、創建“電商+鄉村”經典品牌三個方面入手,走屬于綏寧特色的鄉村振興路子,必能越走越遠,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