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民
[摘 要]當代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中堅力量,他們的成長是我國社會轉軌的特殊時期。他們是我國青年人才中知識較豐富,思維較覺敏的群體,是我們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如果想要實現中國的富強,民主和文明,就要將歷史責任落在他們的肩上。因為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時期,社會轉型的因素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確定,讓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因此,作為一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我們必須要不斷地去探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努力地去探索新的手段,才能夠讓我們的思想工作取得更加有效的成就。做好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要堅持解放思想,敢于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積極地探索學校當中問題出現的原因,并且去創造新的思路和新的理念去努力地提高工作效率。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教育;有效途徑
一、在新時期內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性和緊迫性
中國夢不僅要靠科技的力量去實現,更需要靠我們思想的力量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現在我們國家正處在社會轉型的時期,并且我們的發展機遇千載難逢,但是同樣的,我們也面臨著許多大的挑戰。隨著人們的思想觀念以及道德理念和價值標準的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受到了許多影響。目前我國高校在不斷地進行擴招,給國家培養許多人才,雖然當代的大學生思想總體的狀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也有許多新的情況和新的挑戰。目前的大學生出現了許多讓人擔憂的問題,比如說有失信于人的,有漠視生命的,還有一些金錢至上,雖然這只是當代大學生群體中存在的部分問題,但這已經足夠表明我們要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只有把握好新時代青年的思想,才能夠更好地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所以說,在大學生的教育管理當中,應該涉及多方面的問題,緊抓他們文化素養的教育,道德行為的教育以及身心健康的教育等,高度重視并且堅持不懈地緊抓不放。
二、新時期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一)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校園是培育人才的地方,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我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而大學校園作為大學生所成長的地方,學校的校風,教風以及行為準則,都對于學生的價值觀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說良好的校園環境對大學生能夠健康積極的發展起著促進作用,我們應該創建一個和諧友愛,積極向上的育人環境,讓學生們在這種環境當中更好地去成長和學習。比如說可以定期地去開辦一些文化節,也可以由學校發動去做一些志愿者活動,體會思想的進步以及對于社會建設的作用。
(二)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它雖然枯燥無味,但在我們的生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法制教育我們要從身邊、實際給學生講起,作為當代的大學生,他們比較容易去接受新的事物,如互聯網技術等。因為網絡具有覆蓋面廣、信息量大,并且信息傳遞速度較快的優點。大多數大學生都會沉迷于網絡當中,并且對于好奇心比較強的大學生,他們也去也樂于接受網絡上面的知識和給予。因此,他們這些好奇心就會很容易致使發生網絡犯罪。這就要求我們去加強對學生們的法制教育,讓他們能夠樹立起正確的法治觀,從而去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去引導他們內心的世界觀。
(三)開展多樣的思政教育活動
首先,我們可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活動。在胡錦濤同志樹立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八榮八恥”當中,他為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一個明確的方向。習近平總書記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字”當中也指明了在國家個人工作上面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向。其次,要讓學生們積極地參與社會實踐,深入地去開展關于社會實踐的活動,并且在保證他們順利完成學業的前提之下,鼓勵他們去參加志愿服務、業余科技發明、勤工儉學等。培養他們堅韌不拔的品質以及樂于奉獻、樂于助人的精神。最后,我們要去提高大學生的思想境界,減少學生教師之間的沖突,提高他們的道德素質,提高他們的精神境界,讓他們懂得尊師重道的道理。并且了解鞏固樹立馬克思主義在高校的指導地位,堅持“兩手抓,兩手要硬”的方針,牢牢地掌握思想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權。
(四)解決大學生的實際問題
在新時期當中解決大學生的問題的方法手段有很多,但最終的落腳點還是要去解決大學生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只有真正地去解決了在他們所心中所困擾的問題,才能夠得到他們的認可,思想上才會更加地去接受思想教育這一個問題。首先要解決貧困學生的問題,幫助貧困大學生完成他們的學業。其次,對于他們經濟幫助與精神幫助相結合,培養他們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進取精神。
結 語
社會的轉型不可能在一個短的時間內去取得大的成功,它需要經歷一個長期并且艱苦的過程。雖然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會遇到許多挫折,會遇到許多磨難和問題,但轉型期對于當代大學生造成影響,卻是長期而且復雜的。想要建設一個和諧的社會,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風氣,首先就要去影響在大學生活中的社會風氣以及和諧氛圍。在這個過程當中,就需要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去深入地研究體會,并且去創新探尋適合自身和自身環境的教育方法,不斷地去引導大學生們,讓他們感受到這個社會的可貴。
參考文獻:
[1]劉超.“互聯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機遇和挑戰[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4):36-38.
[2]史瑞東.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J].科技風,201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