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鳳
[關鍵詞]“互聯網+”;地方政府;治理創新
一、“互聯網+”時代地方政府治理面臨的挑戰及存在的問題
(一)“互聯網+”時代地方政府治理面臨的挑戰
1.隨機因素的干擾
隨機因素干擾高發的原因。第一,從組織者的角度。過去,群體性事件的組織者更容易被查找到,組織者心中有一些忌憚。但是在互聯網時代,無論是組織者還是參與者身份的隱蔽性相對較高,組織者更肆無忌憚。第二,從信息傳遞的角度,在互聯網時代,網絡傳播信息具有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優勢。第三,從公信力的角度,互聯網時代政府公信力“被質疑”的程度越來越高,社交網絡的快速發展使得各種信息處于更加難以控制的狀態。
2.多元文化的影響
一方面,主流媒體的吸引力小于互聯網媒體。主流媒體的權威被削弱、主導地位被動搖。可以說這些互聯網媒體是名副其實的信息生產基地,它可以隨時隨地的接受信息、傳播信息。他們占據主導地位之后,發布的信息、傳遞的能量,無從考量,無形之中增加了地方政府治理的難度。另一方面,社會結構發生巨大的變化。互聯網時代,社會結構是扁平化的不是金字塔式的。人民的社會交往流動性更強。另外,社會轉型期,矛盾增多,人們的心理往往是復雜的。對事物的判斷容易被外像和片面的東西所蒙蔽,從而做出錯誤的判斷。地方政府面臨的環境是空前嚴峻的。
(二)“互聯網+”時代政府治理存在的問題
1.治理理念落后
首先思想上還是比較保守、落后,治理理念沒有實現從傳統管理向治理的根本轉變。依然存在著管理和控制的思想。其次,有些地方政府不接受互聯網思想和先進的技術。在缺乏對互聯網科學認識下,互聯網技術就不能發揮其積極作用,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政府機構實際治理難題。最后,重視程度不夠。目前我國政府部門較少使用互聯網的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平臺,一些政府部門對大數據提高政務能力沒有足夠重視。
2.數據管理的困境
政府的大數據就是政府所掌握的信息資源,這些信息資源是需要自由流動,才能創造巨大的效益,促進經濟增長。但是目前我們的政府的數據管理存在著問題,制約著政府治理水平的提高。不共享、割裂,數據處于“割裂”狀態。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的政府信息相互割裂、數據無法有效共享,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制約了政府的協同管理水平、社會服務效率和應急響應能力。
3.治理手段沒有實現同步
一方面,我國的互聯網加政務發展中存在著重技術、輕應用的問題。不得不承認的是在硬件設施方面資金投入能夠直觀地見到效果,而軟件投資投入大卻沒有太多直觀的效果。但軟件投入才是推動政府治理創新的關鍵。另一方面,人才及創新不足影響了“互聯網+”的應用價值。無論是政府專業應用人員還是互聯網專業研發人員都比較匱乏。
二、“互聯網+”時代政府治理創新的對策措施
(一)更新思維模式 治理理念創新
“政府全能主義”治理理念創新為“客戶至上”治理理念。在互聯網加時代,要創新為“客戶至上”治理理念。2018年李克強總理答記者問時說,政府應該是放得開、管得好、管得住。放得開,該給市場給市場,該給社會給社會。作為政府應該管好的,必須得管得好、管得住。
(二)加強頂層設計 治理手段創新
1.成立管理機構
在中央層面成立專門的數據資源監管機構。由這個機構對全國各級政府部門現有的數據資源進行清理和整合,推動不同部門和領域間的數據共享和流通。構建完整、系統的政務云平臺。
2.細化操作過程
一是身份數據化,將人和組織數據化。二是行為數據化,把人和組織的各種行為數據化。三是數據關聯化,對人或組織的身份和行為數據進行關聯分析。四是思維數據化,研究人或組織的行為數據背后的思維。五是預測數據化,在匯集各類數據的基礎上對數據進行激活,找出風險點和薄弱環節。
(三)利用先進技術 治理方式創新
1.利用“互聯網+”實現化解危機方式創新
社會群體危機影響到公共秩序和社會安全,直接關系到國家穩定,是政府治理的重要內容。如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灘陳毅廣場發生踩踏事件。如果我們利用互聯網加,通過特定景點手機信號分布熱力圖,結合手機定位系統,可以迅速得出當天外灘的人口聚集程度。利用 “互聯網+”分析,可以讓公安機關和網信部門負責疏散和分流在陳毅廣場的群眾。降低事故帶來的危害。
2.利用“互聯網+”實現科學決策方式創新
一方面,在制定決策時,實現“智決策”“數據驅動決策”,引導政府決策的是基于實證的事實,而不是意識形態,更不是利益集團的影響。政府的決策必須要用數據說話,使決策的產生建立在科學完整的數據搜集。另一方面,在決策實施跟蹤階段。“被”決策。數據時代政府決策是“被”社會影響和引導的,政府決策將更多地參考社會公眾的意愿,通過對網站瀏覽、論壇留言、微博轉發等網絡輿情的深度分析,更多地集聚民意和民智。實現公眾智慧的匯聚。
3.利用互聯網實現公共服務方式創新
過去政府公共服務往往追求廣覆蓋和“一刀切”,提供大眾化的公共服務。進入互聯網時代,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都要追求精準化。提高公共服務水平,要求公共服務質量極大提高,公共服務產品更加多元化和多樣化,公共服務內容更加精準化和人性化。這就是大數據給地方政府治理創新帶來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