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紅

[摘要] 目的 探討甲鈷胺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臨床效果分析。 方法 選出該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40例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患者,根據治療藥物的不同,分為實驗組對照組,兩組各20例患者。對照組的20例患者采用常規血糖控制方法進行治療,實驗組的20例患者采用常規血糖控制方法治療基礎上聯合甲鈷胺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療效與神經傳導情況。 結果 實驗結果發現,實驗組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的治療有效率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70.00%,神經傳導速度優于對照組患者。結論 采用甲鈷胺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患者,能明顯提高患者的治療療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關鍵詞] 甲鈷胺;糖尿病神經病變;臨床效果;治療療效
[中圖分類號] R58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8(b)-0189-02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長期代謝紊亂的結果,是糖尿病的并發癥[1]。糖尿病是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糖尿病早期最常見的并發癥就是神經病變,臨床癥狀主要是肢體感覺異常,四肢的遠端有本體覺、位置覺、震動覺、溫度覺的異常。糖尿病神經病變分為植物神經病變和周圍神經病變。常見的發病原因有遺傳因素;缺血及缺氧性因素;氧化應激;多元醇通路過度活躍;蛋白激酶C 的激活;必需脂肪酸代謝異常;神經生成營養因子,包括神經生長因子等。臨床可表現為腦神經病變、胸腹部神經病變、局部肢體神經病變、糖尿病性肌萎縮、自主神經病變、急性疼痛性神經病變、高血糖性神經病變、治療誘發性神經病變、對稱性下肢近端神經病變等[2]。甲鈷胺是治療缺乏維生素B12所引起的細胞性貧血、治療周圍性神經病的有效藥物。該次實驗研究了甲鈷胺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臨床效果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出該院40例知情同意的且確診為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患者,其中男21例,女19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3]。兩組各20例。實驗組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采用常規治療聯合甲鈷胺進行治療,男10例,女10例;年齡25.8~57.5歲,平均年齡(38.3±12.5)歲;病程0.8~1.5年,平均病程(1.1±0.2)年;對稱性神經病變7例,局灶性神經病變8例,多灶性神經病變5例;對照組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采用常規治療,男11例,女9例;年齡26.3~56.9歲,平均年齡(38.1±10.3)歲;病程0.7~1.5年,平均病程(1.1±0.3)年;對稱性神經病變7例,局灶性神經病變7例,多灶性神經病變6例。
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排除標準:①兩組均無心、腎、肝臟性功能障礙的患者;②兩組均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③兩組均無妊娠及哺乳期婦女患者;④兩組均無對實驗藥物過敏的患者。
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選擇標準:①明確的糖尿病病史、糖代謝異常;②診斷糖尿病時或之后出現了神經性病變;③床癥狀與體征相符DPN。兩組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實驗方法
對照組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患者采用常規血糖控制方法進行治療,實驗組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患者采用常規血糖控制方法進行治療基礎上聯合甲鈷胺進行治療。兩組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患者均采用噻唑烷二酮的藥物或者二甲雙胍進行降血糖。實驗組患者在常規降血糖基礎上采用甲鈷胺。患者口服,3次/d,0.5 mg/次[4]。甲鈷胺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營養神經藥物,它主要的作用在于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多用于治療一些周圍神經受損的疾病。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療效與神經傳導情況。空腹血糖測定≥7.0 mmol/L,餐后2 h血糖測定≥11.1 mmol/L,則可診斷為糖尿病。治療療效分為顯效,患者血糖正常,無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并發癥出現;有效,患者血糖情況明顯下降,神經病變的并發癥如手腳發麻、溫度感覺異常、疼痛感覺異常、反應遲鈍等明顯改善;無效,患者的血糖未下降或升高,神經病變的并發癥未減少或更加嚴重。
通過神經傳導檢查的方法,記錄和測定電刺激下的神經和動作電位反應。傳導速度減慢代表有嚴重的壓迫性神經病與嚴重的脫髓鞘性周圍神經病。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處理實驗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比較兩組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比較兩組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的神經傳導情況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是由于患者自身的胰腺功能障礙所導致,對患者的身體健康是有嚴重的危害。糖尿病神經病變是人體代謝障礙導致神經營養不良所致。神經病變是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況下,糖尿病患者出現的周圍性神經功能障礙。臨床呈對稱性疼痛和感覺異常。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應從降糖治療,增強胰腺分泌胰島素和改善神經微循環方面進行治療。通過控制血糖和恢復神經支配血供,才使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獲得最有效的治療[5]。
早期診斷和治療是防止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基本措施。患者應控制血糖,糾正血脂異常,控制高血壓;加強足部護理,患者應堅持每日泡腳,休息水溫不應過高。秋冬季節的足部容易發生干裂,患者可選用中性潤膚霜進行涂擦;定期進行間查并做病情的評價,患者在檢查出糖尿病后,應每年進行一次DPN的檢查。
甲鈷胺是改善神經營養藥物。甲鈷胺為蛋氨酸合成酶輔酶,該酶促進髓鞘的主要成分卵磷脂的合成與髓鞘、核糖核體膜、線粒體膜、突觸及受體等的功能有關,能夠促進核酸與蛋白質的合成,改善神經元與施旺氏細胞的代謝與合成,能夠促進軸索內輸送和再生,有助于恢復神經的傳達延遲[6]。甲鈷胺是內源性維生素B12,存在于血液、髓液中,其對神經元傳導具有改善的作用,通過甲基轉換反應幫助代謝,是甲硫氨酸合成酶的輔酶,能夠參與脫氧核苷合成胸腺嘧啶的過程,防止軸突變性,能夠修復被損害的神經組織。甲鈷胺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患者,以最快速度對已受損神經細胞進行修復,增強感覺與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改善或緩解肢體麻木、運動功能障礙、疼痛不適等癥狀[7]。
綜上所述,采用甲鈷胺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患者,能夠有效提高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治療療效,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神經傳導速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常辰,李艷.木丹顆粒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7,15(5):792-795.
[2]? Han X, Wang L, Shi H, et al.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ethylcobalamin for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J]. Bmc Cancer, 2017, 17(1):40.
[3]? 劉慧芳.α-硫辛酸與甲鈷胺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效果對比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79-81.
[4]? 牟健,陳艷,周芳, 等.α-硫辛酸與甲鈷胺聯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及對氧化應激和炎癥反應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5):1141-1143.
[5]? 康雪冰.硫酸鋅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11):48-50,80.
[6]? 廖紅玲,呂彩紅,潘寧開, 等.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并發下肢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效果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7, 30(16):2385-2386.
[7]? 馬晶,吳東紅,柳杰, 等.津力達顆粒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2017,12(9):1363-1366.
(收稿日期:2019-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