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雪菊
[關鍵詞]新聞人;意識;能力
一方面要面對自媒體與網絡媒體帶來的市場沖擊,另一方面又要迎來事業單位的企業化變革,對于傳統紙媒來說,寒冬真的來了。對于不再有“大樹好乘涼”的傳統報人來說,“等、靠、要”的幻想要不得,哀怨并彷徨的心態更要不得。擺在我們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即“打鐵還須自身硬”“置之死地而后生”。作為身處“轉型期”的媒體人,在強化意識的同時不斷提升自我應變能力是當務之急。
一、強化五個意識是基礎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把好思想上的關口,才能正確指導踏實奮行的自覺。對于“轉型期”的媒體人來說,無論是危機意識、原則意識,還是生存意識、經營意識、服務意識缺一不可。
危機意識。從報紙生存環境來說,隨著人們閱讀習慣的改變,各個年齡段看報紙的人越來越少,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于是,隨之而來的結果便是:報紙整訂與零售量均大比例下降,廣告經營收入大幅下滑,報紙版面縮減……傳統紙媒生存環境堪憂;從機構轉型角度來說,從擁有財政支持的事業單位,到完全靠市場化經營,需要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傳統紙媒要在市場競爭中經歷大浪淘沙的洗禮……總之,重重危機正式擺在面前,在2019年這個傳統媒體轉型的關口,每一位傳統媒體人都要擁有危機意識,并要勇敢地直面這一事實。
原則意識。我們的宣傳內容需要吸引受眾眼球,需要增加閱讀量,這樣才能增加對用戶的吸引力。為實現這一奮斗目標,就要在內容為王的前提下,通過標題制作等一系列手段去“搶”讀者,占先機。然而,為了搶灘關注度、閱讀量,就要搶發一些低俗、血腥、惡性事件、社會負面新聞等所謂的“熱點報道”嗎?答案是否定的。作為一個合格的媒體人,我們不能“跑偏”,要有自己的社會堅守,在市場競爭中,擁有正確站位,要擁有新聞從業人員正確的價值觀與職業底線,堅定自己的弘揚社會主旋律的原則意識不動搖。
生存意識。沒有了“事業”屬性,作為一名“企業化”的媒體人,我們的使命和任務更加艱巨,我們要提前謀劃,明確自己肩負的生存負擔。當下,我們每個媒體人,都要擁有企業生存與己相關的生存意識。這種生存意識,不光要有與所在企業共生存的觀念,還要提升工作素養適應全媒體新時代的實際行動。擁有“生存意識”不是一句空話,我們要將其落到實處,不斷提升自己的新時期工作能力,讓自己擁有生存的底氣與資本。
經營意識。步入企業化時代的媒體人,如今沒有國家給你開工資了,我們要“自己掙錢養活自己”。靠“廣告部”的少數人養活“一大家子”?這不現實。轉型時期的每一位媒體人,都要擁有經營意識,在走市場、找新聞的路上,睜開“發現商機的眼”,打開增收的“竅兒”,積極通過“眾人拾柴火焰高”實現企業經營目標。
服務意識。新時期,我們的服務目標不僅是“讀者”,更有更加寬泛的“用戶”。我們要以“找新聞”的熱情,去發現“用戶”,并主動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只要用戶需要的,就是我們要服務的,樹立“用戶為先”的服務意識才能更好的服務用戶,贏得用戶。
二、提升三項能力是保證
“心動”之后,更要有“行動”。新時期的媒體人,除了強化原有的新聞采寫、編輯能力外,還要不斷學習新的業務知識,提升自己的“執行力”,要“擼起袖子加油干”,通過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融媒時代”媒體人的業務素質與從業能力。
微信公眾號編輯發布的能力。如今的媒體,早已告別了“坐等廣告客戶上門”的歷史,用戶有哪些需求,我們就能提供哪些服務。無論是“政務用戶”,還是“企業用戶”,你們想要擁有自己的“自媒體”,那么,我們的采編人員就要學會使用微信發布平臺,利用編輯軟件,為其提供最專業編輯、發布、維護、代運營服務。我們擁有的新聞業務素養,讓我能更快、更好地為各類用戶編輯并發布信息。對于每一條微信公眾號信息,從標題制作,配片圖片,再到加入分割線、動圖、邊框或底紋,甚至是背景音樂上,都要做到與文字內容相輔相承,都是要做到整便于閱讀,整體和諧。總之,要做到在精雕細琢地突出內容的基礎上,在行文布局上具有藝術美。
視頻拍攝與編輯剪輯的能力。讀圖時代已過,“小微”時代來臨,從為用戶制作PPT,制作H5,到運用手機、攝像機拍攝視頻,制作“微電影”……新時代的傳統紙媒人,開始從熟練使用文字向“玩轉”圖像的職業技能轉換。通過學習,我們可以學會拍出有用的視頻素材,利用編輯軟件進行片頭制作、添加字幕、添加音樂等。在微視頻的制作過程中,不同的剪輯方式會帶來不同的表現角度和表達方式。
“用戶為王”的服務能力。傳統紙媒從業者,寫好稿是他們的本分,而當下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媒體人,則需要擁有是“用戶為王”的服務力,適應不同的“角色轉換”。提供政務服務時,我們要變身“公務員”,從政務宣傳需要出發,做好政務服務;提供商業宣傳服務時,我們要立足企業視角,為其設計廣告宣傳內容,擬定策劃營銷方案,我們要變身“小業主”,為企業謀取最大的回報……
總之,我們要轉變觀念,重塑定位,從“用戶”出發,運用我們的“頭腦風暴”,不斷提高我們的業務能力,成為全媒體時代的合格新聞工作者。
結 語
轉型時期,生存與發展是當務之急,重中之重。在“狼煙四起”的市場競爭大環境下,傳統媒體要在謀求生存的前提下向發展努力,就需要我們以專業新聞精神作支撐,從服務出發謀出路,在政務服務、社會服務、商業服務、受眾服務中求發展。實踐告訴我們,光靠“面子”是不行的,要讓自己增長本事,有了本事才能說生存道發展。“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加油,新時期的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