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小龍 徐超 張維波 程晴 吳雨晨 應躍躍
摘要:完善“麗水山耕”追溯體系建設,對于保障“從田間到餐桌”的農產品安全,促進該區域公用品牌升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追溯標準體系、追溯技術支撐體系和追溯培訓教育體系三個方面來分析完善,強化溯源管理目標。
Abstract: Perfec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ceability system of "Lishui Shange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afeguarding the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rom "field to table" and promoting the upgrading of public brands in the region.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perfects the three aspects of traceability standard system, traceability technical support system and traceability training education system, and strengthens the goal of traceability management.
關鍵詞:麗水山耕;追溯體系;農產品安全
Key words: "Lishui Shangeng";traceability system;agricultural product safety
中圖分類號:F304.3?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28-0061-02
0? 引言
“麗水山耕”是全國首個覆蓋全區域、全品類、全產業鏈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涵蓋麗水全域范圍內生產的農、林、牧、漁等相關農業產業[1]。完善“麗水山耕”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等級,完成主要農產品“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責任可追究”的可追溯管理目標,對促進品牌質量提檔升級、開拓國內國際農產品市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完善“麗水山耕”追溯標準體系
在參考國內外農產品相關追溯標準的基礎上,考慮 “麗水山耕”產業發展需求,制定和完善適應產業水平,協調配套的農產品追溯標準體系,對于可追溯系統的建立十分關鍵。其中包括農產品整個供應鏈的標準;種植、加工、儲存、運輸等環節中標志與編碼的標準;有效追溯農產品產業鏈各環節信息篩選的標準;追溯信息采集記錄的標準;建立統一開放的追溯數據庫標準等[2]。
目前,麗水市生態農業協會已發布了4 項團體標準,分別是《麗水山耕:食用畜牧產品》、《麗水山耕:食用種植產品》、《麗水山耕:食用淡水產品》、《麗水山耕:加工產品》。該套標準按照生長環境、種養環節、加工過程、貯運操作、銷售方式、文化內涵等六方面進行梳理,匯集了品牌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的60多道工藝。
2? 完善“麗水山耕”追溯技術支撐體系
2.1 完善農產品追溯的編碼技術
按照農產品全程追溯的要求,完善農產品種植、加工、貯運、包裝等各環節的標志與編碼技術。“麗水山耕”區域公共品牌選擇了GS1標識體系(圖1)來作為農產品追溯的技術手段。
GS1可以為在供應鏈上進行交換的物理實體、參與方和服務關系提供全球唯一的和準確的標識系統。無論農產品是小包裝還是大包裝,是零售單元還是物流單元,或者是種類批次等都有合適的編碼技術解決方案[3]。就像是一張農產品的“身份證”,該“身份證”記錄了在供應鏈上的流動過程,消費者可以追溯到這條產業鏈條的每一個環節。
2.2 完善農產品追溯信息的采集技術
近年來自動識別技術、傳感器技術、移動通信技術、智能決策技術等的不斷發展,為追溯系統的建設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農產品追溯信息采集技術主要有條碼技術、射頻識別(RFID)、時間溫度指示器(TTI)、無線傳感網絡(WSN)等[4]。表1對這幾種技術進行了比較。
2.3 完善農產品追溯平臺的開發技術
“麗水山耕”農產品追溯平臺是以信息共享為最終目的,面向消費者、生產企業和政府監管部門,通過對農產品供應鏈各個環節的信息進行跟蹤,為農產品的可追溯提供了強大的數據支持。考慮到統一追溯平臺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對推進追溯制度建設具有明顯的優勢,完善開發平臺的兼容性展望。未來,還可考慮在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不可篡改性,將種植生產信息、物流信息、銷售信息等全流程的數據記錄上鏈,有利于保證“麗水山耕”農產品的正宗,真正維護消費者權益。
3? 建立完善“麗水山耕”追溯培訓教育體系
3.1 加大宣傳力度, 提高消費者的認知度
有針對性的宣傳和普及農產品追溯的科學知識,定期開展可追溯體系知識和應用操作方面的活動培訓,提高消費者對可追溯農產品的關注度,可以通過公共場所張貼宣傳畫、電視公益廣告、微博微信新媒體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宣傳。
3.2 強化教育培訓,壯大追溯參與主體
對于農產品產業鏈上的參與者,開展相關業務能力教育培養工作。強化農產品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和管理規范化,通過一系列的教育強化,使更多的生產者能夠認識到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大意義,拒絕使用不安全的農業投入品,自覺接受團體制定的技術規程,提升維護公用品牌的公共意識[5]。
4? 結束語
一個農產品如果能夠追溯,知道它從哪里來,消費者就會放心一些,更安全一點[6]。“麗水山耕”農產品追溯體系的不斷完善,最終實現到達消費者手中的農產品,能追溯到出自哪個農戶和田塊,讓更多的人熟知“麗水山耕”的農產品是最可靠安全的,從而打響知名度和美譽度,真正擦亮“麗水山耕”金字招牌[7]。
參考文獻:
[1]張維波,鄒小龍,程晴,應躍躍,吳雨晨.區域公用品牌“麗水山耕”模式探討與研究[J].中國標準化,2018(5).
[2]王兆丹,魏益民,郭波莉.從“農田到餐桌”全程食品追溯體系的建立[J].江蘇農業科學,2015,43(1):263-266.
[3]蘇航.GS1標識技術更適于農產品追溯[J].條碼與信息系統,2016(1):26-30.
[4]傅澤田,邢少華,張小栓.食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關鍵技術發展研究[J].農業機械學報,2013,44(7).
[5]趙榮,喬娟.山東省壽光市蔬菜追溯體系的發展、評價及展望[J].農業經濟展望,2010(9).
[6]王雯慧.食品溯源:亟需建立全產業鏈[J].中國農村科技,2018(272).
[7]擦亮.“麗水山耕”金字招牌.http://news.lsnews.com.cn/sz/201906/t20190628_2130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