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
摘 要:林下養殖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生態養殖技術,在提高雞產量與質量的同時,還滿足現今的綠色環保理念。在本文中,將對雞和果林的共生關系進行介紹,并探討林下生態雞的科學養殖技術,以此來強化林下生態雞養殖的效益,并促進當地養殖業的發展。
關鍵詞:生態雞;林下養殖;雞場管理
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對雞肉及雞蛋進行采買時,更加注意其品質上的問題。并且隨著消費者對貴州土雞的認可,采取林下生態養殖的方式,不僅能夠有效的提升當地養雞行業所帶來的經濟利益,還能夠提高種植林果所帶來的額外收入,確保第一產業產值的提升。
一、雞和果林的共生關系
李果通常在七至八月份成熟結果,在廣受人民喜愛的同時,其種植分部亦十分廣泛。而貴州生態雞通常采用貴州原產的土雞雞種,肉質優異,并且相比于傳統的養殖方式,生態雞更適合采用生態化散養的關系。因此,可以通過在李果林對貴州生態雞進行生態化散養,利用其共生互利的關系,來同時提高李果與生態雞的產量與質量。
生態雞與李果的共生關系主要體現在三點:其一,生態雞喜食昆蟲雜草,能夠對李果林中的雜草與昆蟲進行捕殺,在防治果林病蟲害的同時,還為生態雞提供了食物。其二,生態雞在進食后的排泄物,可以為果林的生長提供肥料,幫助其生長,并同解決了傳統養殖中排泄物無法有效解決而造成環境污染的問題。其三,果林能夠為生態雞提供充足的庇蔭處,有效的控制了生態雞生長環境的溫度,確保生態雞能夠健康生長。
二、林下生態雞的科學養殖
1.雛雞管理
雛雞的健康生長,是保證生態雞產量的重要環節,為此在對生態雞養殖林進行合理規劃后,首先要慎重考慮雞種的選擇。在進行雞種的選擇時,要根據林場的具體環境,來選擇長勢快、覓食能力優秀、適應性以及抗病性強的雞種。如冊亨縣本地原產的土雞。此外,還可以選擇經濟效益好、養殖風險低的兼用型雞種進行養殖。
在選定好所要進行飼養的雞種后就要對雛雞進行科學管理,而其中最為主要的便是對雛雞的溫度進行控制。因為雛雞的體溫相較于成年雞來說要更低一起,通常具有1~3攝氏度之間的差異,所以對溫度的變化也十分敏感,這就需要對雛雞采取合理的保溫保育措施。 之后,當雛雞的體重達到300克以上時,便可對其進行散養,但要注意根據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氣溫來決定何時對雛雞進行放養。例如,夏季在雛雞達到四周齡后便可將其轉入到放養地進行放養,而春秋兩季要在六周后,至于進入冬季后則需要在雛雞達到8~10周后再開始進行放養。
2.雞舍管理
對雞舍進行管理時,同樣要注意控制好雞舍內部的溫度,并同時做好對濕度的控制,不要使雞舍過于潮濕而影響到雞群的健康。在對雞舍內部的濕度進行控制時,還要注意將其內部濕度控制在55%~70%之間,不要使其過于潮濕從而導致寄生蟲病、霉菌性疾病以及大腸桿菌病等疾病在雞群傳播,并減少因潮濕而對羽毛及雞蛋產生的污染。此外,要注意對雞舍進行及時的通風換氣處理,在內部度達到15攝氏度時,便需要打開雞舍的門窗以及安裝的風機進行通風換氣,并按照溫度越高通風量越大的原則,對通風量進行控制,以確保雞舍內部的空氣質量,以此來保證雞群的健康。
3.放養管理
在進行雞群的放養管理時,要注意以下五點:
(1)科學的放養管理。在對生態雞群進行放養時,首先要注意控制雞群的數量,將每個雞群的數量控制在500只左右。其次要采取輪牧選區的制度,將林區劃分為若干個較小分區,在小分區放養三到五天后,再漸漸地擴大雛雞的放養區域,并按照每畝150~200的數量進行投放。最后要注意在同一分區內進行2~3日的放養后,就要將雞群轉移到另一分區,為林下植被的再生提供時間。
(2)適當地進行人工補飼。在雞群的初始放養階段,要對生態雞定時地進行補飼,確保能夠進行5~6次。而在進入放牧期后則要每日進行2~3次的補飼,并適時適量,避免引起生態雞群的應激反應,而導致生態雞出現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病況。
(3)注意天氣的影響。因為雞群的生長以及母雞的產蛋對溫度的變化都較為敏感,所以要在低溫天氣到來時,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將雞群送回到雞舍中,避免因低溫而造成雞群的損失。
(4)雞群的防護工作。在進行林下養殖時,要注意防止生態雞的天敵對其進行捕殺。冊亨縣地處珠江上游兩大支流,南、北盤江交匯的夾角地帶,生態資源豐富,但也導致了生態雞的天敵種類更加復雜,其中以老鼠、黃鼠狼、蛇等天敵最為常見。所以不僅要在林區的外圍設立圍欄,還要對雞舍墻壁的孔洞進行堵塞,并在雞舍的門窗安裝鐵絲與尼龍網。同時在每次進行放養的時候,對生態雞的天敵進行捕殺,在夜間安排專人進行巡邏。此外,還可以飼養并訓練犬類來對林區內部的受害進行驅趕。
4.疾病防治
生態雞在放養過程中,長期的處于自然環境里,因此較容易受到傳染性疾病的侵害,這就需要對生態雞群進行合理的疾病防控。在防控工作進行展開時,要嚴格按照相應的規定與經驗來對疾病進行防控,將疾病的種類、癥狀、治療方案以及時間的等信息都記錄到防疫檔案中。同時,要有規劃的為雞群安排免疫接種工作,特別是常見的禽流感、雞痘、法氏囊等疾病,一旦要做好相應的防控工作,防止其影響到生態雞的健康。
5.控制出欄時間
一個合適的飼養周期,能夠有效的生態雞的品質。過短的飼養期會使雞肉的水分含量較高,并且缺乏營養,導致肉質與味道不夠優質。而過長的飼養則會導致雞的肉質變老,并且影響飼養成本。因此一般的生態雞在養殖五個月后進行出欄上市最為合理。
三、結語
綜上所述,想要確保林下生態雞養殖的質量與產量,就要對生態雞對果林的共生關系有一定了解,并在進行生態雞的養殖時,注意對雛雞進行科學的保育,強化對雞舍以及放養流程的管理,及時出欄,并對疾病的發生做好防控,以此來保證林下生態雞的健康成長,并推動當地第一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韋小剛.林下養殖生態雞技術措施[J].現代農村科技,2016(01):47.
[2]原根尚,晁岳江.林下養殖生態雞的技術措施[J].中獸醫學雜志,2014(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