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力夫
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農業污染帶來的環境危害也漸漸被人們所認知,做好節能減排是現階段農業發展的方向。我國當前急需提升耕地質量和使用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本文分析探討了當前主流的提升耕地質量方法及化肥減量增效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生產;耕地質量;減肥增效
眾所周知,肥料作為作物生長發育的糧食,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是提高農業生產力的重要因素。如今隨著城市化發展,耕地面積在逐漸縮小,農戶為追求高產量從而每年逐漸加大化肥的使用量,過量的化肥已經帶來土壤酸化等耕地質量下降問題。針對此現狀,筆記建議通過改變傳統施肥方式,研發新型的營養肥料等手段來提高化肥吸收率和提升耕地質量,從而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耕地是農業發展的基礎,全面提高耕地質量能促進農業的發展。健康優質的耕地土壤,能更愛地為農作物正常的成長提供保障。以下列舉分析幾種提升地力的化肥增效技術。
一、合理的輪作
不同作物需求的養分也不同。長期種植單一的作物品種,既不利于提高生產量,也不利于維持耕地地力。想要最大程度的提高耕地的利用率,農戶應向農業部門了解適合當地的作物品種及種植技術,進行合理的生產布局。在農業的生產過程中,通過對農作物的種植結構進行合理的改善,進行科學合理的倒茬,不僅可以提升種植的效率,還能增加農作物的產量。例如將糧食和蔬菜進行混合種植、套種。棉花套種綠豆就是很好的例子。合理的倒茬,由于不同農作物對土壤的調節程度不同,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的結構、增強土地的肥力,并且減少了對耕地施加肥料的量,同時還能促進土壤形成團粒結構的速度,增強預防病蟲害的能力。
二、秸稈還田技術
秸稈即是指成熟農作物莖、葉(穗)等非食用部分。傳統農業模式中,是通過焚燒秸稈給下造種植補充些許養分。如今對于農作物秸稈合理利用的技術已逐漸走向成熟,如運用氨處理技術對農作物的秸稈進行處理,將秸稈中的纖維素分解為適合農作物生長的營養元素,同時可添加秸稈施加腐熟劑,增加腐熟的效率,便可以控制在適當的時間將其進行還田處理。秸稈還田技術的不僅能夠增強耕地的肥效,還能增強農作物的抗逆性,更解決焚燒秸稈帶來的大氣污染問題。
三、增施有機肥
有機肥是很好的化肥替代品。通過施加有機肥,不僅可以減少對化肥的依賴,還能增強土壤的質量。尤其農村里擁有充足的有機肥源,如上述的秸稈、人畜的糞便等,對這些有機肥進行堆積和充分發酵腐熟后,可將其轉變為營養豐富的有機養分。另外如今市面上已有商品微生物有機肥,因其中含生物活菌成分效果卓越,其總體品質超過常規有機肥。
四、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不同地區地土壤結構和土壤類別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在進行施肥時,不同地區的土壤必然會有不同的養分缺失。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即是在施肥之前應當對種植區進行取土化驗或田間肥效實驗等,使用儀器詳細了解土壤的養分含量,再結合作物的生長特性進行有針對性的施肥,真正意義上做到滿足作物的生長所需。此技術有效避免盲目施肥,既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又減低了施肥成本。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已在全國推行多年,農戶可向當地的農業相關部門了解種植區的土壤成分。
五、水肥一體化技術
傳統的農作物灌溉的方式大都是漫灌,漫灌不僅對土壤的結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還造成嚴重的水資源浪費。水肥一體化技術指的是在對農作物進行施肥的過程中,通過將肥料和澆灌相結合的施肥方式,在澆灌的同時可以根據農作物所需要的營養,將相應的肥料融入其中。這種施肥方式的特點是能夠準確的控制對水的澆灌量和肥料的施加量,這有助于農作物對營養成分的吸收,極大程度地提升肥料的利用率。水肥一體化的施肥方式較傳統的澆灌方式而言,能夠節省一半以上水資源,25%-35%的肥料,所以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應用,能夠促進農業生產朝著高產量、高質量方向發展同時還具有節約時間,減少工作量的優點,符合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方針。
為了推進提升耕地質量和化肥增效工作的順利進展,農業的相關部門應當成立提升耕地質量與化肥減量增效的技術性指導小組,主要負責技術方案的制定、操作流程的制定以及實驗方案的制定等工作。在工作的過程應當加強落實工作的責任,保證制定的計劃能夠順利的進行。對經濟性作物應當完善其作物的施肥標準、優化施肥的方案、加強施肥的技術指導。通過引導農民合理的使用有機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特別是在春耕時期,對不同地區的農業種植戶進行減肥增效技術指導。
參考文獻:
[1]趙秀麗, 梁建芳. 淺析提高耕地質量、促進化肥減量增效、實現化肥零增長[J]. 青海農技推廣, 2017(4):50-51.
[2]李冬嫻, 邱林波, 文嘉瑜,等. 惠州市惠陽區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推廣及成效[J]. 廣東農業科學, 2018, v.45(06):56-61.
[3]張堅勇. 以創新務實舉措推進耕地質量與農業環境保護工作[J]. 江蘇農村經濟:品牌農資, 2017(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