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俊明
摘 要: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加以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通過依法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能有效地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文章結合筆者多年的工作經驗,深入探討了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農產品;監管;質量安全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重在基層、關鍵在基層,基層工作直接面向一線的農產品生產經營者,是從源頭上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鍵舉措。隨著安丘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的深入開展,在取得不菲成績的同時也面臨不小的困境,我們有必要認清問題提供改革創新建議,以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質量,增強本地農產品產業的行業競爭力。
一、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的現狀
從目前來看,農產品生產環節的質量安全主要由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負責,該部門隸屬于農業部門,流通市場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負責,也有其他部門負責對蔬菜水果等農產品進行監督檢查。但在監督的過程中,對農產品的農藥殘留不能及時、完全地進行抽檢,導致有農藥殘留的農產品流入市場,給人們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脅。一些地區雖然建立了農產品追溯體系,但是由于前期的質量安全監督不到位,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和餐桌,導致追溯體系起不到作用。
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存在的問題
1.職責交叉的環節分工不明確
農產品、食品生產和消費要經過一個完整的鏈條,包括生產(種植、養殖)、加工、運輸、貯藏、銷售、烹飪等環節,從農田到餐桌。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產生對食品的污染,造成農產品的不安全。實踐中各行政機關按照2004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來進行分工,即按照一個監管環節由一個部門監管的原則,采取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方式。該規定雖然簡單明確,但在管理體制上往往形成部門職能交叉的模糊地帶,最容易出現質量安全問題。
2.資金投入有待進一步加大
受制于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地方政府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經費投入明顯不足。尤其個別財政困難的鄉鎮,在這部分投入的經費更是捉襟見肘。由此,經費不足是當前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主要問題。
3.體系不健全
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體系依然沒有納入法律范疇,由于相關體系的不健全、不完善,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造成很大影響。人們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認識不足,總體規模還非常小,而且由于相應的宣傳工作不到位,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造成很大影響,推廣滯后,亟待提升人們在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方面的認識。
三、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措施
1.推進農產品的標準化建設
農產品質量和生產環境有著極大的關聯。在一些地區,農產品的生產地距離工業生產區不遠,容易受到一定的污染和影響。工業區的廢水、廢氣、垃圾大量排放,導致污染越來越嚴重,甚至對農產品的生產造成不良影響。為了避免農產品被污染,必須推進農業產品的標準化建設,對農產品進行集中化管理。當地的龍頭企業必須發揮帶頭作用,開展農產品的規?;芾恚岣呓洜I管理水平,要清除生產過程中的不良產品,避免其流入市場。對于有優勢的農產品,要采取品牌戰略發展對策,以更高的質量和有競爭力的價格獲得消費者的青睞,贏得一定的市場份額。
2.加大資源投入
要想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政府必須要加大資源的投入,也就是財政投入。這是因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開展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支持。無論是檢測機構的設置、監管體系的構建還是監管模式的探索都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支持與指導。加大財政投入,能夠引進更多高素質人才與先進技術,從而有效提高監管工作質量。除此之外,通過專業人才的引進還能夠讓生產者和監管方都意識到農產品質量的重要性,讓生產者和監管方都主動參與到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中。這樣一來,才能真正提高監管水平,保障農產品的質量,為國民提供更加健康、美味的食物,為和諧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
3.健全監管體系建設
抓住當前中央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良好機遇,積極爭取省、市資金和政策扶持,加快健全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建設,配備專門人員、安排專項經費,強化鄉鎮農產品快速檢測;加強鄉鎮監管隊伍建設,強化生產環節的日常巡查,從源頭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充分發揮村級協管員的作用,給予一定的誤工補助,實現從縣到鄉到村的監管體系全覆蓋。
4.著力培育一批責任心強、專業技術硬的執法檢測人員
做好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的業務培訓,推送一批業務優秀的監管員、檢測員、認證員定期不定期組織技術培訓,提升其專業技能水平,增強其執法檢測能力和執法監管能力,著力培育一批責任心強、專業技術硬的執法檢測人員。
同時,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重要性的宣傳教育力度,督促農產品生產者及經營者能綠色生產、合法經營,大大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和行為約束能力。另外,要能挖掘典型,借助主流媒體,擴大這些守法企業的市場影響面,帶動其隱性消費認可感。要能及時曝光不法經營的違法行為,加大懲處力度,表明政府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決心,溯本清源,消除主觀存在的僥幸心理。
5.切實做好無害化處理
各地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務必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政策與措施來加強不安全農產品的無害化處理,并且還要監督指導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配備完善的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并且還要將相關責任落實到人。此外,要依法來對不安全農產品、病死畜禽水產品進行焚燒、深埋、登記等。
四、結語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就是要切實圍繞“全面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目標,把住“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底線,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充分調動縣鄉村基層監管隊伍的積極性,發揮他們應有的效能。唯有如此,才能切實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整體水平,真正確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趙輝.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探討[J].食物安全,2010,27(1):49-54.
[2]程瑞芳,高現奇.淺談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5(18):78-81.
[3]章力建.進一步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幾點建議[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4(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