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儀東
[摘 要]標桿管理在引入我國管理體系后,逐步得到了社會各個行業領域的廣泛認可,很多企業在應用標桿管理后都實現了新的發展,在經營管理上取得了顯著成效。當前標桿管理在企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企業需要充分認識到這一管理工具的作用,在實踐活動中科學合理應用,才能為今后的進一步發展打牢基礎。文章首先對標桿管理的定義與發展情況進行概述,然后闡述了標桿管理在企業中發揮的作用,最后闡述了標桿管理在我國企業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企業 標桿管理 應用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志碼:A
標桿管理、企業再造和戰略聯盟并稱為20世紀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也叫做“基準管理”。標桿即榜樣,將榜樣作為目標,學其所長,企業通過與榜樣的全方位比較,明確自身的不足并積極采取改善措施,實現績效的提升。對此,企業要積極應用標桿管理,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在當前市場中占據更大份額。
一、標桿管理概述
(一)標桿管理的定義
標桿管理屬于一個系統性和持續性的評估過程,主要把組織流程與全球企業領導者作出對比,實現對運營績效的改進。簡而言之,企業通過對標桿管理的應用,能夠在產品、服務、生產流程及管理模式等方面與行業其他企業作出對比,引進其中的先進經驗與做法,實現對自身不足的改進,達到競爭力提升的目的。標桿管理是一種良性循環的管理方法,能夠幫助企業逐步追趕并超越標桿伙伴。此外,標桿管理也是一種創造性學習,企業應用標桿管理后將成為雙回路學習型組織,在學習中進行思考,企業在經營管理等方面將實現改進,真正打造有自身特色的工作典范[1]。標桿管理中的核心內容是借鑒與調整最佳的方法,確保達到自身需要的學習過程,對企業變革管理工具來說,能夠獲得功能層次上的改進,這樣企業管理水平將實現提升。
(二)標桿管理發展分析
20世紀80年代國外開始對初標桿管理進行了研究,美國生產力與質量中心明確了標桿管理的定義,其主要內容包括企業將生產的產品、提供的服務、具體管理流程與市場競爭對手等作出對比分析,找到有效的改進策略。在標桿管理發展的過程中,其在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管理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能夠幫助企業持續進行改進,逐步實現自身競爭力的提升。當前在企業產品管理、市場營銷、成本控制、人員管理、產品開發與戰略規劃等環節,標桿管理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2010年后,北京與廣東的標桿管理中心以IPK為基礎,為各個行業與企業拓展業務提供了有效指導,在管理流程、生產規模環節制定了有效改進建議,保證了其競爭優勢。通過在關鍵領域與世界最佳實踐作出對比,明確獲得成功的方案,在實施中能夠實現競爭力的不斷提升。
二、標桿管理在企業中發揮的作用
(一)追求卓越
標桿本質是卓越的象征,企業在應用標桿管理過程中,能夠將標準明確下來,逐步實現提升,最終實現“達標”和“超標”的目的,這也是不斷追求卓越的過程。標桿為各個行業在產品、服務和流程等方面的優秀典范,企業在標桿管理中也能逐步達到相應的境界,標桿管理將卓越標桿作為標準,在學習與創新中獲得達標和超越的卓越成就。
(二)促進流程的再造與優化
標桿管理與一般的競爭者分析不一樣,競爭者分析是歸集競爭者的信息情報,注重對結果的優劣評比。標桿管理主要是對優秀產品與服務產出流程進行分析,強調了設計思路與流程特點,明確企業之間的差距,從而開展相應的流程再造活動。其關鍵是過程而并非結果,屬于不斷進行流程再造和優化的過程。
(三)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企業在生存與發展過程中,關鍵是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這也是企業核心能力的體現。企業在標桿管理中可以有效收集與分析各項信息,既全面掌握了標桿伙伴的產品與服務優勢,又了解其產品與服務是如何進行設計、制造和提供的[2]。標桿企業在分析最佳工作典范的資訊時,能夠內化整合,在自身各項流程中進行創造性運用。這樣企業能夠獲得獨特的做法和技能,也逐步實現了核心競爭力的增強。
三、標桿管理在我國企業中的具體應用
(一)前期調研與數據整理
調研一般選擇現場調研、問卷調研等方式。現場調研需要精心設計調查問卷,標桿咨詢師與企業員工共同將指標數據填入其中。對問卷調研而言,需要對其中的內容作出全面分析,采取網絡、電子版和紙質途徑獲取所需的數據。在調查問卷的過程中,所得到的各項數據在內容上存在偏差,不滿足實際情況,或者產生了技術性偏差,必須嚴格確認,這樣原始數據在進入數據庫時才更加準確。標桿咨詢師利用調查問卷進行專業判斷,并逐一和企業員工確認各項信息。接下來要把信息傳送至數據庫,利用統計分析工具、計算工具等在標桿方面開展分析、比對工作,信息輸入應該選擇逐條或批量輸入兩種方法,能夠快速形成相應評估報告。
(二)評估分析
利用標桿分析指標體系對調查對象各指標實際取值進行計算,同時結合累計的樣本數據,對調查對象作出統計與計劃,從而得出其在樣本總體中的比例情況。這樣能夠將調查對象優劣勢領域確定下來,為績效改進提供良好的基礎[3]。借助標桿數據庫中的計算方式,讓獲得的數據盡快轉變為指標實際取值。對從標桿數據庫抽取選定的樣本進行排序,通過計算明確總體內調查對象實際取值相對位置。為讓估計更加準確與可靠,樣本總體取值分布中一般包括5個關鍵刻度,即前5%水平、前25%水平、50%水平、后25%水平和后5%水平。得出評估分析結果后,要保證報告形式的規范性,包含了調查問卷原始數據、標桿分析指標數據和樣本比照結果,這樣企業才能制訂相應的改進計劃。
(三)行動方案
在企業標桿管理應用中需要科學合理制訂行動方案,注重對流程建模工具和系統優化方案進行利用,同時結合內外部分析與對比,找出有效解決方案,將具體的行動計劃確定下來,保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通常而言涵蓋了以下幾點內容。第一,目標的制定。要充分考慮到企業經營管理中遇到的問題,建立專業化標桿管理隊伍,從而制定可行的改進目標與方案。第二,內部分析。制定改進目標后應該全面收集數據,充分掌握企業在戰略、運營、績效管理等方面的情況。要從企業關鍵環節出發,站在流程的層面對改進目標作出分析。此時,要選擇系統優化方案,從標桿分析評估結果出發,找出運營等流程存在的薄弱點,根據形成原因為后續制訂行動計劃提供可靠指導。第三,外部比較。從掌握的標桿分析指標數據出發,在對比中應該充分考慮組合帶來的影響,并發揮出平衡計分卡溯源的作用,科學合理確定出現的差異。對業務流程來說需要選擇建模的措施,利用抽象模型、計算識別問題點等方法,讓對比更加全面與有效,為制定有效性的改進方案奠定良好基礎。第四,解決措施。主要考慮到需要改進的地方,對關鍵結果作出準確評估,這樣企業才能明確自身存在的弱點,并充分考慮到愿景、目標和策略等情況,形成相應的行動方案與改進措施[4]。第五,加強監督。結合行動計劃和解決方案,不斷對改進措施進行完善,要綜合評估已有的實施結果,從而讓既定的目標能夠正常達成。
(四)年度復評
企業借助標桿分析服務的方式,可以讓流程得到改進,實現對績效的改善,但是這不能一勞永逸,只要市場環和企業內部運作狀態出現變化,以往的模式就會出現很多弊端,這就要求企業定期組織標桿分析評估工作。若是外部環境發生了變化,則企業周期的設置不能超過1年,并適當增加復評的頻率,可以半年或者一個季度進行一次。針對變化不大、頻率較低的情況,也要合理確定組織標桿分析評估工作的周期,便于企業及時獲取全面、準確的評價結果。
四、結語
標桿管理雖成效顯著,但企業在應用時也要時刻警惕,謹慎運用,將標桿管理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企業借助標桿管理能夠學習標桿伙伴,找到改進的領域,并在實踐中真正落實。標桿管理也在質量改進計劃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企業發展變革過程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只有企業積極進行對比,將標桿管理的作用充分體現出來,這樣已有績效才能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李若男.當代競爭激烈環境下企業標桿管理的運用[J].商場現代化,2019(5):123- 124.
[2]屈鳳玲.標桿管理在中國企業績效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8(10):72- 73.
[3]王江博.中小企業標桿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納稅, 2018(13):140.
[4]辛春林,李甘霖,王曉潔.我國企業標桿管理發展研究[J].化工管理,2018(10):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