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多多
早在上初二時,王景光就開始做公益。他的第一份工資是暑假發傳單掙來的,整整干了30天,掙了300元錢。他買了三塊電子表,那表很便宜,總共花了60元,他分別送給了爸爸、媽媽和弟弟。然后用100元錢買了幾袋維維豆奶,拆開后分給了村里的爺爺、奶奶。最后的一百多元,他鄭重地塞進了信封,郵寄給了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但王景光后來才知道,那其實是一封不完整的信,郵票沒有、郵編也沒有……
確定采訪王景光之前,我專門看過他的很多報道,頗有感觸。但是真正接觸后,才發現文字永遠無法詮釋一個人的全部,他有太多鮮為人知的經歷。為了做公益,高中就跑到餐館端盤子、刷盤子。他當過廚師做拉面,也賣過自己做的涼皮;跑到酒吧當過收銀員,也在工地上搬過磚;和同學做過小本生意,雇一輛車販賣水果、蔬菜……
“做公益,是會讓人上癮的。”采訪當中,王景光的這句話幾乎刻在了我的腦子里。實際上,來到徐州沛縣的這六年,他一分錢都沒有給自己留下,全部捐了出去。甚至為了資助孩子,想過不組建家庭……
但在我看來,不是做公益讓王景光上癮,而是善良。因為有一顆善心,他比別人更獨立、更勇敢、更堅強,也活得更漂亮,正如羅曼·羅蘭說的:“靈魂最美的音樂是善良!”
封面反饋
@冰清
上學時打零工,我們為的是自己,王景光卻為了家鄉的“弟弟妹妹們”。只有內心慈悲、心懷善良的人,才能想到盡力去溫暖別人。我也是一名基層工作者,深知基層工作的不易,走村入戶,開展工作也需要方法,需要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我為王景光點贊!
@顧宸之婷
敬佩這種崇高的精神,感嘆這種服務人民的意識!我想起高中校訓:“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在祖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期中,王景光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清晨陽光
王景光的故事讓人感動,他讓我們知道也許自己的出身無法選擇,但只要心中有夢想,目標夠堅定,通過不懈的努力,終能到達人生的彼岸。
@小小小小靜吖
王景光,平凡的人做著不平凡的事。從上大學到工作,他的心里裝的都是幫助別人,并且源源不斷地向社會傳播正能量。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想對王景光說一聲:“您辛苦了!”
——《把愛書寫在蘇北大地——專訪第十四屆“江蘇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王景光》(《風流一代·青春》2019年9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