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失落頹然的杜甫遠望親人所在的方向,長吟著這苦澀的詩句。若是那時,杜甫鼠標輕點,寄托了關切與思念的書信便能越過關山阻礙,越過大河浩蕩。這千古傳唱的佳句,是否還會從思家情切的杜甫筆下悄然綻放?
和煦的陽光從樓宇的縫隙中探出頭來,斜映在窗上,照得向外凝視的少年眼冒金星。那一縷金色的絲線,也不知會有多少人為之贊頌,高歌或是沉默。
往后一小步,我仿佛看見古代詩人筆下的晨曦映在朝露的臉頰,給陶淵明披上金色的蓑衣。那是夸父追尋之物,也是帕瓦羅蒂高聲誦唱之物。陽光,像是任勞任怨的母親,孩子們接受她的恩惠,卻少有回報。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網絡與通信工具的發展讓“天涯若比鄰”從詩篇中的幻想一躍成為現實。分居兩地的親人,隔了兩塊屏幕便能團圓,他們似乎已然盡享團聚之樂。可這團圓,終歸是虛擬的,網絡一斷,夢幻的肥皂泡就會破裂成細微的水珠,遁入無形。也許,這是另一種現實。可是,當網絡讓人們免去了“吊影分為千里雁”的不幸時,卻讓人們再也沒有了“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真情。
我不討厭電子郵件、短信與聊天工具,但白紙黑字的濃情似乎總比屏幕上的印刷字強上許多許多。試想一個溫暖的午后,陽光從窗扉中透出金色的光暈,一杯濃茶,一張紙箋,一行行娟雅的手跡。那能投射出情意的墨跡,那散發紙香的便箋,是承載情意的最佳載體。也許,電子郵件快捷許多許多,但我還是愿意后退一小步,去試試那筆尖摩擦出的真情。
我們的造物正在不經意間扼殺我們的情感。我希望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可以后退一小步,用筆墨去向親人與愛人傳遞那份真摯的愛意。也許當我們都能往后一小步時,就能讓明媚的陽光為陰霾的心靈帶來一絲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