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 子
太行山向西一翻
一部大書訇然打開
西柏坡與東柏坡在書縫深處
將上下書頁緊緊咬合
一位操著濃重鄉音的書生
用剛毅的左手
牢牢摁住卷起的上頁
右手“唰”的一聲
迅疾地將下頁抹平
一支如椽大筆
便瀟灑地在華北平原上
圈圈點點
他不是在尋章覓句
抒寫那些纏綿悱惻的詩詞歌賦
而是在精讀華夏的過去與未來
去赴一場歷史的考試
總有一些人
不想讓他和他的同學
安靜地備考
可是 在密竹茂林上小學
在黃土高坡讀中學的他們
已有足夠的能力
自理這段艱辛的復習生活
輕拍三封電報
便退去十萬飛蠅和圍蚊
嗡嗡作響的轟炸機
也無非是投下一點鋼鐵
正好打幾把鋤頭開荒
不指望哪位校長和老師
給他安排好試室和座位
與眾不同的答題方式
決定他得用三大戰役和無數奮斗
清理和擴大考場
也不指望哪位先知和圣人
為他制定考綱 劃出考點
那次會議
擘劃了共和國的藍圖
提出了“兩個務必”
都是他自己給自己加壓
給自己和團隊增加考試的難度
明知是一場開卷考試
答案寫在土地上 寫在民心里
但也不能沒有監考員
就讓那些假道學靠邊站吧
為天地和生民開設的考場
需要鐵紀鋼律
需要諍言鐵臉
他及時刊發“五一口號”
以獨特的方式
開誠布公
將各界賢達和仁人志士
從千山萬水之外
征召在一起
共商國是 同定規矩
1949年3月23日
歷史不會忘記這天上午
他弓身走出低矮的平房
彈去衣帽上的灰塵
說了那句風趣又意味深長的話語
2013年7月11日
歷史同樣不會忘記這天下午
又一代趕考人
在這里莊嚴地接過歷史的考卷
并用實際行動
將一份份沉甸甸的答卷
送到人民的面前
參觀王家坪
就是參觀八路軍司令部舊址
走進中共中央軍委禮堂
就是走進慶祝抗戰勝利大會的會場
那一條條鮮紅的橫幅
一條條醒目的標語
還那么嶄新
那么鮮艷
就像他們還沒離去
就像他們還在慷慨激昂
來不及分辨他或她坐在哪個位置
我不由自主地站到了主席臺上
在主席和總司令畫像前
我莊嚴地舉起右手
雄壯地喊著
當年總司令下達總攻令時
喊出的口號
舉手的瞬間
耳邊掠過“八格呀路”“殺嘰嘰”等
歇斯底里的叫囂
呼喊的同時
腦海浮現燒殺搶掠、奸淫暴虐等
慘無人道的畫面
我的動作有些唐突
我的聲音有些刺耳
但是
我聽到所有快門按下的都是合理
我看到所有目光投來的都是贊許
我的舉止
與秩序無關
與素質無關
但與民族仇恨有關
與國家危亡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