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采萍
高空墜物又又又傷人了!
這一張表列下來,鮮血淋漓,見者慘傷——
6月13日,深圳市福田區,一名5 歲男童路遇一整扇窗戶從高空墜落,砸到頭部,最終孩子搶救無效,離開了世界。
6月18日,南昌進賢縣軍湖路與舒芬街交匯處,一名一年級女生被附近樓房上的墻面瓷磚砸到頭部,鮮血直流。
6月19日,南京鼓樓區東寶路附近一名10 歲女童被高空墜物砸中,系一8 歲男童所為。雖然受傷女孩目前生命體征平穩,但帶給家人的痛苦久久難平……
僅僅是最近不到10 天的時間,僅僅是見諸媒體的有傷亡的高空墜物事件,隨手整理就能列舉多起,密度之頻繁與后果之嚴重,大概在許多人意料之外。至于生活中更常聽聞的,如高層住戶拋下煙頭造成低層住戶陽臺起火,或者高空拋物、墜物砸壞樓下車輛的事例,舉不勝舉。
1.我們對高層住宅那股向往勁兒還沒過去,恐懼怎么就撲面而來了?又或者,我們的向往其實并沒有建立在足夠的了解之上?
高空墜物特別是高空拋物的一系列危險與危害,在很大程度上與我們缺乏相關科學常識有關。根據實驗,一枚重約30 克的雞蛋,如果從4 樓拋下,可以把人的頭砸起一個包;從18 樓拋下,可以擊碎人的頭骨;如果從30 樓拋下,足以致人死亡。這還是在我們看來一碰即碎的雞蛋而已,更結實的物品在“登高”之后的破壞力,可想而知。因此,我們在高層住宅上隨手拋向窗外的一只果核,一件塑料小玩具,都有可能變成射向他人的子彈!
就是這么可怕!
在高空拋物恐怖的破壞力下,不堪一擊的不僅是受害者的身體,還包括更多人的歲月靜好。2018年3月,一個三個月大的嬰兒被高空拋下的一個蘋果砸中頭部,后經法醫鑒定為重傷二級,需要終身護理。其監護人遂向肇事者——一名11 歲女童——的父母索賠544 萬余元。可謂一顆蘋果毀了兩個家庭的幸福。
而被公共輿論廣泛討論的高空拋物傷人后無法確認肇事者,全樓住戶集體承擔巨額賠償的案例,近幾年已有多起。當事人深感委屈,以為如此“責任不分”實在不公平。其實,我國《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七條早有規定:“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筑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給予補償。”
感受到來自物理規律與法律鐵律兩方面的“森嚴規矩”,高空墜物制造者的手,還能拋甩得那么隨意嗎?
2.無論如何,當務之急是筑起高層住宅下人們頭頂上的生命安全網,是縛住危險的、潛在的、普遍的侵權人無知之手。
我們該如何行動?
責任約束自然是首要的。深圳福田高空墜窗砸死男童的悲劇發生之前,該小區物業專項維修基金未上繳以及該小區多年未有業委會,就已經成了業主們揪心的話題。悲劇發生之后,福田區住建局曾回應,該局此前就發函至小區管理處催繳維修金,一直“追債”到了事故發生——而這筆維修基金之債,最終變成了誰也無法接受的“生命血債”。
人們更不能接受的,是一個孩子的生命、無數隨機路過者的安全,只能依靠一筆維修基金以及一個行政部門的發函催繳,來維系來保護。我們需要更強有力的責任約束和失責懲戒機制。物業所有人和管理者,對高層建筑外墻、窗戶等構造物存在的潛在危險,必須有更嚴密的定期排查制度,行政管理部門也應及時和有針對性地抽檢,抽檢不合格者必須承擔相應責任。
至于更危險更可惡的高空拋物者,除了道德監督之外,對他們更有震懾力量的,恐怕還是令其無可遁形的“法眼”監督。
前段時間,杭州市余杭昌運里小區的47個攝像頭,引起社會關注。這些攝像頭統一以60-80 度的仰角“望”向天空——正好可以將整幢樓的窗戶和陽臺納入拍攝范圍。這樣,高層住戶感受到壓力,低層住戶和路人更放心。
高空墜物傷人的悲劇,令人們越來越害怕。但是,那不是“樓長高了”的必然結果,除了悲嘆,我們也并非無可作為——為高樓下的平靜生活支起制度與技術的雙保險安全網,我們的“高樓夢”才不會被輕易擊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