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蕓 黃 磊 朱曉慧 程 輝
旅游廁所是指在旅游景區所建立設置的、為旅游者提供基礎服務的公共廁所,經常會被當成“旅游景區的臉面”和“丈量旅游地文明的標尺”,旅游廁所應當做到滿足游客進行旅游活動時的基本生理需求以及審美需求,“旅游廁所革命”2015年在我國首次提出,經過近四年的努力,廁所革命一點點從個別旅游景區擴展到全區域、從城市內擴展到農村里、從數量上的增多到質量上的提升、從廁所封閉管理到開放式管理,到現在旅游廁所革命已經成為旅游地的基礎工程和文明工程。
大連金石灘度假區旅游廁所的如廁文明、旅游廁所設計、管理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針對此現象,按照國家旅游局制定的《通過旅游廁所建設管理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同時國家也出臺了相應的《旅游廁所質量等級劃分與評定》將廁所分為A-3A的標準,對廁所內部設施,外部構造等全方面都進行了標準的制定,所以對旅游景區廁所的改革責任重大,意義深遠。標準化的旅游廁所會給游客帶來更好的旅游體驗,會將景區文化更好的傳達給游客,現在我國的旅游吸引力是面對全世界的,對景區廁所進行改革,也是一種程度上對文化的宣傳,讓世界都感受到中國的文明,中國的文化,讓廁所也能成為旅游景區的一部分,甚至能夠成為景區特有的旅游吸引物,成為令游客欣賞、滿意的地方。
大連金石灘度假區毗鄰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面積112.3平方公里,系全國最大的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金石灘三面環海,呈元寶狀,東部半島8公里的海岸線上,濃縮了距今6億至3億年間的地質奇觀。著名景點包括大連金石文化博覽廣場、黃金海岸、大連濱海地質公園等,可將旅游景區分為室內旅游景區和室外旅游景區,旅游廁所劃分為室內廁所和室外廁所。
大連金石文化博覽廣場在廁所革命開始之后曾對第三衛生間進行過升級改造具備了第三衛生間的基本條件,但是與2016年下發的國家標準還有一定的差距,包括兒童躺板、男童小便池這樣的硬件設施是不具備的。而第三衛生間確實是有比較高的使用率,給殘疾人或者家庭型的如廁提高了很高的私密保障。但是金石文化博覽廣場的旅游廁所外觀十分普通,沒有特點,金石文化博覽廣場項目包括金石蠟像館、生命奧秘博物館、石文化博覽園、奇幻藝術體驗館、毛澤東歷史珍藏館和球幕體驗館這六大核心展館,每個展館都有其特點,可展館中的旅游廁所確實千篇一律,毫無特點。
景區廁所有專業的維修團隊專門為廁所進行維修,也有獨立的管理機制,投入到廁所方面的資金包括人力物力占支出的60%,耗費較多,目前對于廁所的翻新沒有預算,只能保證廁所一些簡單的維修。景區對這些旅游廁所也有翻新的想法,但一直沒有實施是因為沒有好的創意和靈感,景區缺乏這方面的人才,同時改造廁所對于整個景區的運營也是有影響的,還需要大量的經費,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
戶外景區廁所沒有防凍措施,導致天氣轉涼之后無法對外開放,對游客來說十分不便。廁所分布密度不均勻,間隔很遠才能找到廁所,或者是很大的景區內只有基礎廁所。例如金石灘地質公園整條風景沿岸中至少要走一個半小時的路程,但是考察過程中只遇到了間隔很短的兩個廁所,設施簡陋且并未對外開放。如圖一所示景區中有很多廁所沒有明顯的標志性符號,且男女廁所標注不明確。不僅沒有明顯標識,也沒有英文的注釋,這也會導致外國游客找廁所方面的困難。
通過實地考察監測游客流量,在游客密集的區域建設旅游廁所;室外季節性明顯景區放置新型移動廁所;測量相鄰旅游廁所距離,計算游客游覽所需時間,調整旅游廁所位置及距離,保證游客可以在20分鐘之內到達衛生間;在游客重要停滯點建設旅游廁所,比如景點休息區、車站;調整男女側位數量,應使男女側位數量比例不高于2:3。

打造具有金石灘景區特色與文化韻味的旅游廁所外立面,做到廁所外貌與景區風格協調統一;擴充旅游廁所建筑規模、優化衛生間內部裝飾,通過布置精致的墻畫或裝飾等將景區文化融入到廁所內部;在旅游廁所內外各設休息空間。外休息空間打造富有海濱風情的自然景觀,供游客休憩。內空間設休息室,健全配套設施,使光線明亮;廁所內潔具應盡量采用環保設備、提供冷熱水。通風設施科學設置,使廁所既能保持恒溫,又可以實現通風;將母嬰室和無障礙廁所設在最醒目的位置;無障礙廁所配套相關扶手工具以及坐式馬桶。通過墻面彩繪貼紙等方式,于母嬰室營造溫馨的氛圍,并配備兒童專供馬桶,在墻面粘貼母嬰護理小知識。
結合全新高科技環保3D打印技術,創新使用新型材料,建造零污染、零浪費的綠色可移動環保廁所,從而縮短建筑工期、節省成本;利用負離子新風除臭技術,改善游客的如廁體驗,將室內臭氣循環至室外;廁所室外造型進行創意設計,室內設計風格則與景區建筑風格統一,運用金色沙石為主要元素,使得廁所內外空間設計均延續自然海灘風情的營造;計劃將男女廁位比調整為1:1.3,并全面配套男女廁所,第三廁所等基礎設施、配備合理化人性設計的母嬰室與休息區;研發微信公眾號、服務號或手機APP應用,給游客提供整個景區衛生間位置以及運行狀態,通過網絡手段受理、反饋、解決游客提出的建議和問題。
為解決“如廁難”問題,多采用環保移動廁所,并打造符合景區風格的廁所外形;提供更優的便民服務設施,如設置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自動售水機等;推進旅游廁所管理平臺建設,將其納入平臺管理。實現基本信息電子化,游客在旅游地圖、旅游政務、資訊網站中,通過網絡即可查詢;采取“以商養廁,以商管廁”的管理模式,通過購買服務、委托經營等方式,推進廁所管理模式改革創新。同時探索推進旅游廁所管理認養機制,動員機關、企業、學校、社會團體甚至個人自愿提供經費或人力,協助廁所管理方對其認養的廁所進行維護與管理;真督實查,對外公布投訴電話和評價方式,建立廁所服務質量評價標準。
通過合理化設計,設置功能更為全面的無障礙衛生間以及母嬰室,方便特殊人群使用;通過模塊組合原理,根據游客使用情況調整男女廁所組合比例,在圍合區域中央特別設置等候休息區;可根據阿拉伯國家的土空調的原理,在頂部設置遮陽拉模篷布,其結構不僅采光通風性好,且氣流交錯,形成天然空調;架空的屋頂結構,可用空心鋼管支撐,通過電動設置升降,減少季節性溫差給內部空間帶來的影響;融入創新性自然通風結構、個性化內外裝飾設計、霧化噴頭洗手裝置和污水循環利用系統等多重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