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濟林 中共重慶市南川區委黨校 重慶 408400
憲法是一切國家制度合法性的基礎,賦予并限制國家權力,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一個國家的法治是否成功,要看憲法有沒有權威,這是一個基本的常識。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光有憲法不行,要落實憲法,讓憲法有權威。那么怎樣讓憲法有權威?四中全會強調了憲法的地位,強調了法治的基礎核心是憲法,為什么建設法治國家必須以憲法為基礎,為什么憲法能夠成為法治國家的核心,我覺得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思考。
憲法不僅僅是籠統意義上的“國家根本大法”,它更是管政府的法律。 其他法律都是政府制定用以管理社會和公民的,唯獨憲法是唯一一個人民直接制定用來約束政府的法律。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的“制度的籠子”,更是“憲法的籠子”。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的要求,并且將2014年12月4日定為中國首個國家憲法日,同時建立憲法宣誓制度,規定凡經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正式就職時須公開向憲法宣誓,這有助于培養國家工作人員的憲法意識和法治思維。設立國家憲法日,是為了實現全體民眾從“知法”“用法”到“敬法”“護法”的轉變。法治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除了需要司法機關依法裁決、公平裁決、打擊邪惡、弘揚正義,也需要廣大公眾的有序參與。只有公眾提升了憲法敬畏感,時時拿起憲法公器,公民的各種合法權益,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憲法具有至上的權威性,憲法權威與政治權威、個人權威、制度權威以及道德等其他權威相比,具有不可質疑的支配力。樹立憲法權威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基礎。目前中國社會缺失的不是物質,不是法律,也不是制度,真正缺失的是被廣泛認可和接受的“社會共識”。重塑社會共識,最基本的根據是憲法,最基本的方式是認真對待憲法、全面實施憲法,讓憲法中蘊涵的國家、民族的價值與共識重新回到社會生活,以憲法共識來建立、維護并發展社會共識。之所以強調憲法的權威,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理由,就是憲法是一種社會共識和建立和諧政治的一個載體。一個社會利益可以多樣化,但是必須有一個最低限度的社會共識,對國家的價值觀、對國家的基本制度、國家的基本文化,應該有基本的大家認同的一個共識,憲法在某種意義上就是社會的共識。有了這種共識才能建立一個和諧的政治體系。如果沒有這種共識,那么社會的政治的和諧、穩定是無法得到保證的。
整個的法律體系的統帥或者核心是憲法,這點是中國憲法明確規定的。但是為什么在實際生活當中,在實際工作當中,我們有時候面對法規之間的這種沖突,法律和法律的沖突,法律和法規的沖突。比如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沖突等等,為什么有了國家的法律體系,但是我們更看重的是文件,看重的是講話,明明知道有些文件,有些決定,有些講話不符合憲法,不符合法律,但是我們仍然默認。法治國家,只能靠法律來治理,除了法律之外,其他一些所謂的文件、講話、政策可以存在,但是它不得違背憲法。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所有的規范性文件,包括法律規范、政策規范、黨內文件,不得跟憲法相抵觸,只有符合憲法的文件才具有合法性。我覺得這一次在維護國家法治統一方面,強調了憲法的這種基礎、統帥和引領的作用。
當代中國社會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有三個問題。一個問題就是公權力的濫用;第二個問題是公權力缺乏權威;第三個是社會缺乏基本的共識。那么怎么解決這三個問題,怎么解決公權力濫用的問題?我覺得必須要充分地發揮憲法的作用,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邊,這個籠子實際指的就是一個國家的憲法或法律,把所有的公權力都關進到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范圍之內,這樣有效地限制公權力,防止公權力濫用。但是現實是,也許是憲法法律沒有發揮它應該發揮的作用,有的時候他被權力關進籠子里邊出不來,發揮不了作用。相對來說,法律越嚴格,憲法的規定越嚴格,法治文化越成熟的國家和地區,往往是腐敗現象是比較少的。因為你想腐敗,你沒有這個機會,沒有這個空間,沒有這個權力。
現代的憲法,除了保障人權之外,還要維護國家的核心利益。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國家統一,國家的基本的制度,包括國家的指導思想,黨的領導,都寫在憲法上。因此我們捍衛了憲法,實際上是捍衛了國家最核心的利益。如果我們認為這個憲法不重要,或者是需要的時候用它,不需要的時候不要它,恰恰會損害我們國家的核心利益。我們面臨相當多的問題,我覺得我們需要反思,為什么香港回歸十多年,長大的大學生成為占中的主體,他們的心中缺乏國家的觀念,缺乏祖國的觀念。我們給香港那么多的支持,但是主權回歸了,心沒有回歸。所以怎樣把這個國家的意思,國家的元素,國家統一的理念,灌輸給年輕的一代,包括內地年輕的一代。國家的核心利益如何維護?在這個問題上,我覺得現在的憲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其實就是要達到良法的效果,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就是要達到善治的效果。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把依憲治國作為執政黨的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過去我們只是提出來,沒有明確在黨的決議里面寫,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一次把它寫在黨的《決定》里邊,我認為它具有深刻的內涵,標志著執政黨在未來的國家治理當中,在執政黨的執政活動當中,堅定地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作為依據,嚴格地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以保證國家的治理的現代化和執政黨的執政地位。所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之所以在《決定》當中,把依法治國作為一個主題,我認為有深刻的國內背景,只有法治、只有法治的道路才是未來中國實現現代化、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一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