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曉暢,喬亦璇
(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四川樂山 614000)
“夾瞳畫”系列裝飾性插畫的設計是為了將夾江傳統年畫的色彩構成和裝飾性風味格調的文化原汁原味地進行傳承和發揚。
在顏料方面,通過對植物原料進行加工提取制作出專屬夾江年畫的天然顏料,今已成功掌握了槐黃米、蘇紅木和藍靛等天然顏料的提取技藝和使用方法。基本上是由“紅、綠、藍、黃”五種顏色的調和套用。色彩是三綠和朱砂、土黃和灰紫的弱對比。其所用紙張是夾江竹紙,制作的技術是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夾江年畫從構圖來看大氣飽滿,部局疏密得當,極具裝飾性風味特點。
夾江年畫本身的形象直接運用在工藝載體上,盡管原汁原味地呈現了夾江年畫的文化及特征,但缺乏創新,表現形式單一,生活化弱等等。在對夾江年畫的再設計中,要符合當今社會人們對特色產品既美觀又極具地域格調、又要有一定的創意的需求,再將設計的裝飾性插畫運用到各式各樣的生活載體中,將其得到傳承。
第一,在用色方面差異較大。夾江年畫基本上是由“紅、綠、藍、黃”五種顏色的調和套用。而綿竹年畫色彩強調以黃丹、桃紅、佛青、草綠為主色調,而天藍、猩紅等為輔色調。第二,在內涵寓意方面也大不相同。夾江年畫是以喜氣吉祥為主題;而綿竹年畫則是真實刻畫勞動人民內心世界及情感。第三,在文創產品的形式和創新方法上是區別最大的一點。綿竹年畫在保持年畫本身的原則下懂得創新;而夾江年畫在這方面卻極為欠缺,形式過于陳舊。
在“夾瞳畫”系列裝飾性插畫的設計中,分別提取夾江年畫中《女將秦良玉》和《加官進爵》四幅年畫為設計素材進行創新,設計出全新形式的系列插畫。主色調分別是灰紫色、銹紅色、石灰色和槐黃色。
當下,人們對文化品質的要求日漸增長,需求也不斷增加,商品也更趨多元化,不拘一格,而需求最多的是生活中常用的,如何能在眾多生活化的產品中脫穎而出,除產品品質外便是在造型上的設計創新。在本次設計中將設計風格定位在復古懷舊、淡雅沉穩、別具古典風情的裝飾性風格插畫上,符合當今社會人們的懷舊心理。
巧妙運用夾江年畫裝飾性強和色彩優雅沉穩的格調特點,融入“萬花筒”的理念,將瞳孔望向萬花筒時所發生的奇妙的視覺體驗與夾江年畫相融合,就像瞳孔掉進了夾江年畫的“萬花筒世界”一般,突出夾江年畫淡雅沉穩,復古懷舊,別具古典風情的特征。
3.3.1 設計思路:將夾江年畫中《女將秦良玉》和《加官進爵》主題中四幅年畫的人物分別進行再設計。
3.3.2 表達方式:保持傳統文化的原汁原味,不改變人物本身色彩特點,將人物神態、動作用一種更富年輕化的方式呈現出來。
3.3.3 造型特點:頭:上半身:下半身為2:1:1略卡通畫的形象讓人物具有親和力和年輕力。造型表現上將原有造型比例適當夸張,用略卡通的形象結合中國剪紙的風格特點,扁平且直觀明了。
3.3.4 象征意味:“秦良玉”的形象象征和弘揚了女性的堅強品質,寓意安居樂業,平安美滿;而“加官進爵”則象征學業蒸蒸日上,事業節節高升。
《女將秦良玉》的設計過程中提取了秦良玉身上的元素進行創新重構,分別是秦良玉的頭飾、衣領、衣袖、褲腿、臂膀紋飾、胸前裝飾等。高度還原本身顏色及色彩搭配特征,運用圖案、色彩、裝飾等特征,打破秦良玉本身傳統形式上的圖案形象,通過元素提取將提取的基本元素進行“多重性”的形式塑造,最后呈現出來全新形式的搭配構成。
《加官進爵》的設計高度還原本身顏色及色彩搭配特征,提取了人物身上的帽子、衣袖、手袖、裙擺裝飾、衣服條紋、衣服紋飾、掛飾等元素進行創新重構,經過對色彩及色彩搭配,圖案及圖案的關系等等的分析將人物本身傳統形式上的圖案形象以創新的形式表達出來,通過對提取的基本元素進行“多重性”的形式創新。
將《女將秦良玉》與《加官進爵》主題中的四幅年畫分別對其色彩構成形式及裝飾元素進行分析,設計出全新的人物形象的同時將其融入再設計插畫中,增強其人物代表性;融入“萬花筒”理念,將萬花筒的視覺效果及呈現的構成原理與夾江年畫相結合,以全新的形式呈現出來,設計出別具裝飾性風格的系列插畫,突出夾江年畫淡雅沉穩、復古懷舊、別具古典風情的特征。
通過對夾江年畫原汁原味的色彩提煉、裝飾元素的加工和形式改造,以及圖案的碰撞以全新的形式呈現出來。在應用上選擇了抱枕、小圓鏡、手機殼、帆布包、小麻袋、杯子、筆記本、絲巾、和掛軸等一系列具有實用性的產品作為主要材料。效果圖如下:

綜上所述,該文章中分析了面對不同的設計題材時,要立足于本身文化為前提再進行創新和設計。每一幅年畫其色彩搭配的背后都有主色調統一著畫面,在設計中做了每幅參考年畫的色彩提煉與色彩主次的劃分,這是再設計插畫中保持色彩鮮明又和諧的關鍵。該設計參加了四川省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接下來會進一步完善發展,為中國文創助力,為夾江年畫文創產品添彩,讓更多人了解到中國傳統工藝夾江年畫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