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立,陳凌文
(1.福建省農村工作研究中心,福建福州 350001;2.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福建泉州 362441)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發展特色產業實現“產業興,生態家美,農民富”已經成為共識。如何依托各地區的特色產品,打造特色產業,這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在我國21個省(區、市)1000多個縣、市生產著不同品牌的茶葉。除了十大名茶以外,還有各種小品類茶例如斜背茶、竹葉青、羅源七鏡綠茶等等。這些小品類茶分布在不同的縣、地區,依托區域特殊的氣候條件,人文歷史環境,形成了當地特有的產品。但是這些小品類茶市場規模較小,而且產業發展過程中面臨較大的困難,因此本文主要探討如何依托小品類茶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從而使得小品類茶成為鄉村的名片,助力鄉村振興。
小品類茶受益于地區特殊的地理環境,因此自成特色,往往在定位會貫以地方名片、如地方特產等,大的數萬畝茶園,小的只有數千畝茶園,甚至更少。但是正是因為小品類茶具有獨特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小品類茶難以通過市場面向大眾消費者,小品類茶的消費者收到地域的限制。例如龍巖斜背茶具有三百多年歷史,是以產地村莊的名字命名的。在長期獨特的生態條件影響下,茶樹芽葉的理化特性發生了變化,表現在芽梢葉色黃綠,葉綠素含量較低,水浸出物、茶多酚含量高,全氮和粗蛋白質含量較低。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列福建十大名茶之一。但是由于缺少品牌推廣,它沒有在被茶葉消費者所熟知。
由于小品類茶的種植規模較小,茶園基地建設落后,茶園管理粗放,造成小品類茶的產量與品質不高。而且小品類茶的人才比較缺乏,目前仍然依賴于老一代的茶葉種植者從事茶葉栽培、生產制作,缺乏年輕一代的傳承人,這將導致小品類茶文化的喪失。再次由于小品類茶規模小,相應的受重視程度少。在茶樹育種、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控、加工工藝更新、新產品開發、功能性研究等方面基本沒有投入,因此也導致了小品類茶的質量難以提高。最嚴重的是小品類茶無統一形象、無公共品牌,制約小品類茶的推廣與宣傳。種種限制小品類茶產業形成的因素最終將導致它的消逝。
生態觀光農業自20世紀90年代在我國大中城市迅猛發展,國家旅游局提出“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做農家活、看農家景”的宣傳口號,為觀光農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目前,全國已經有3000多個成規模的各種類型的觀光農業園區。其模式主要有田園農業旅游、民俗文化旅游、農業知識科普旅游、古村落觀光旅游、農家樂旅游模式、回歸自然旅游等(王光娟,2019)。生態觀光農業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它將農業產業未來的發展與生態休閑旅游結合起來,將農業與第二、第三產業實現融合,最終達到生態、經濟、社會的和諧統一(王勝永等,2018)。
小品類茶依據其獨特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等自然因素及長期的當地茶農根據茶樹品類產出的茶葉外形,以及小品類茶具有獨特的個性,如外形、顏色、香氣、味道等。這些獨特性都成為發展農業生態觀光產業的資源基礎。
我國茶樹經過世世代代的繁衍和廣泛的傳播,經受著多種多樣的生態條件和生產條件的長期影響,以及人工馴化和選擇的作用,形成了十分豐富的品種資源。據不完全統計,我國保存在各茶樹種質資源的各類資源已達3300多份。這樣豐富的茶種資源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與觀賞價值,因此建立茶種資源圃,將其打造為一座具有觀賞價值的旅游勝地,讓旅游者能夠了解不同的茶葉種植資源,欣賞千形百態的茶樹,這將成為觀光景點的特色之一。
依據生態景觀設計理念,結合原有地形的特征,設計出科學的,合理的生態茶園景觀。例如茶園如果是梯田種植,那么要將茶山道路設計與梯田的形狀相互映襯,不僅讓觀光者在任何角度都可以俯瞰全景,而且從景觀美學的角度出發,讓觀光者飽覽到“自然美”。
小品類茶園的景觀而且應當考慮到多樣性,由于種植規模較小,可以將其他農作物與小品類差實行套種,從而不僅豐富茶園的景觀,而且提高了茶園的經濟效益。
不同的小品類茶都具有文化屬性,挖掘其歷史文化價值,并將文化傳統通過文藝表演展現出來,這將增強了觀光農業的價值。而且不同的茶文化,與當地的景觀,建筑設計融合為一體,凸顯地方的文化特色,那么生態觀光農業將不僅僅局限于一座茶山,一片茶園,而是帶動了整個地區的旅游發展。
無論是茶種資源圃,還是茶園生態景觀,亦或者設茶文藝表演,這些都是生態觀光農業發展的資源,需要將資源通過市場途徑進行傳播,讓資源真正實現價值,因此需要依靠政府搭建平臺,企業通過品牌建設,讓生態觀光農業成為真正的產品,其發展模式可以如圖表示。
對于消費者層面說,一方面,消費者對茶文化認知甚少;另一方面,消費者只有當產品能滿足其個性需求,能與其現實的需求對位時,才會選擇購買。因此生態茶園品牌建設對發展生態觀光農業至關重要。小品類生態茶園以生態發展為理念,在景觀設計過程中體現生態美,在茶園種植管理過程中實行生態管理,保證茶葉品質,從而以健康為理念,向消費者宣傳生態茶園品牌。這樣的品牌價值包含多層價值:景觀價值,文娛價值,健康產品價值以及教育價值。只有消費者接受了生態茶園的品牌價值,才會選擇生態觀光農業,才能使得小品類茶以新的概念進入消費市場。

通過選擇一些現有基礎條件好、市場潛力大的龍頭企業,在資金補助、項目申報、科技創新、稅費優惠等方面,整合資源集中配置,支持龍頭企業提高產業集中度、延伸產業鏈,扶持企業做大做強,建立起龍頭企業輻射帶動眾多小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連接茶農、基地的緊密“利益共同體”,實現大手牽小手、企業帶茶農,提高茶葉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增強龍頭企業綜合競爭力。
有關部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進小品類茶產業發展。政府要從政策制定及政策配套層面,提高服務意識,主動推動區域公用品牌集群體系構建,積極協助作好種源保護,積極協助產業、行業和企業作好高質量高標準嚴落實的質量工程,積極協助企業打造自主品牌,充分發揮、挖掘小品類茶產業的資源優勢、品牌優勢、地域優勢、自然地理氣候優勢。
以小品類茶為依托的生態觀光農業將盤活小品類茶資源,通過生態觀光農業產業鏈的延伸,將帶動農民參與到生態觀光農業產業價值鏈中來,為農民帶來致富的機會。小品類茶的生態觀光農業產業發展將助力實現鄉村振興,實現生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