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微希
主題一
為有犧牲多壯志? ?敢教日月換新天
“強渡烏江時,看著同窗好友渾身是血,手依然緊緊握著槳桿,一股酸楚,如鯁在喉。”當91歲的老兵魏澹回憶起解放重慶的戰斗場面時,依然苦楚。
“革命需要犧牲。”這句話至今仍在魏澹的腦海中回蕩。
“1949年10月9日,當晚接到學校通知,讓我們全團1500多人背上背包,立馬到大禮堂集合。”作為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軍事政治大學的一名學員,錢中豪對70年前那晚特殊的動員會,仍記憶猶新。
團長一聲令下:“出發!”在萬丈豪情中,錢中豪被編入第二野戰軍直屬三團一連,開啟了他向大西南進軍的新征程,成為解放重慶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經過這一天激戰,敵軍傷亡慘重,部分殘敵向貴州方向逃去。”92歲的李志順,說起70年前的白馬山戰役,記憶猶新,“后來,我們一直追到馬頸子、黑大橋,敵人完全成了驚弓之鳥”。
“我是干革命的,黨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原春17歲那年,隨著劉鄧大軍征戰西南,抵達重慶時,已迎來解放的曙光。
本應回到山東老家的原春,因組織安排,繼續留在酉陽,這一待就是70年,眼看著酉陽從昔日邊陲小鎮,蛻變成烏江河畔的璀璨明珠。
世上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這些年事已高的老兵,曾經用他們的熱血青春,換來了我們如今的美好生活。
“中國的昨天已經寫在人類的史冊上,中國的今天正在億萬人民手中創造,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在重慶廣大干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熱烈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同時,重慶迎來了解放70周年的重要紀念日——1949年11月30日。
70年來,重慶人民走過了一段波瀾壯闊的光輝歷程,巴渝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解放之初的重慶,經濟凋敝,百廢待舉。如今的重慶,政治生態整體向好,干部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全面從嚴治黨扎實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前進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貫徹執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回望,是為了更好地出發;慶祝,是為了更好地奮斗。在重慶解放70周年之際,重慶市委黨刊全媒體(CQDK)會同中共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推出這期特別策劃,讓我們回望歷史,傾聽老兵的故事,傾聽市民的心聲,把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重慶解放70周年的滿腔政治熱情和深厚愛國情懷轉化為堅定理想信念,轉化為勇于擔當、積極作為的精神動力,轉化為立足崗位、奮發工作的實際行動,以新氣象新作為新業績,不斷開創新時代重慶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