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紹繼 謝文初
說到中華民族最浪漫的傳統節日,那非七夕節莫屬了。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等,當天夜晚,女孩們拜七姐,祈福許愿、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又因為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使其成為象征愛情的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本期雜志和大家見面之時,恰逢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節日。那就讓我們跟隨課本的指引,看看那些富有浪漫氣息、傳唱千古的愛情故事吧!
文/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名師對對碰: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人間的方式表現人間的悲歡離合,古已有之,相比之下,秦觀此詞堪稱獨出機杼,立意高遠。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征點明,練達而凄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既指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成為愛情頌歌中的千古絕唱。這首詞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全詞熔寫景、抒情與議論于一爐,敘寫牽牛、織女二星相愛的神話故事,賦予這對仙侶濃郁的人情味,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詞中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其抒情,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讀來蕩氣回腸,感人肺腑。
這首詞的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余味無窮。作者將畫龍點睛的議論與散文句法及優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結合起來,跌宕起伏,謳歌了人間美好的愛情,取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詩經》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名師對對碰:《詩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學典籍,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關雎》出自《詩經》中的“國風”,為全書第一篇。可以說,一翻開中國文學史,首先遇到的就是《關雎》。
《關雎》的內容很單純,就是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時心里苦惱,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得到了“淑女”就很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并以此讓“淑女”快樂。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詩經》的時代是對貴族的泛稱,而且這位“君子”家備琴瑟鐘鼓之樂,那是要有相當地位的。因此,詩中所描繪的是貴族階層的生活。
人們通常認為這是一首描寫男女戀愛的情歌。在藝術上巧妙地采用了“興”的表現手法。首章以雎鳥相向合鳴,相依相戀,興起淑女陪君子的聯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這一行為,興起主人公對女子瘋狂的相思與追求。全詩語言優美,善于運用雙聲、疊韻和重疊詞,增強了詩歌的音韻美和寫人狀物、擬聲傳情的生動性。
文/漢樂府
府吏馬在前,新婦車在后,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下馬入車中,低頭共耳語:“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
新婦謂府吏:“感君區區懷!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
名師對對碰:這是發生在1700多年前漢末建安年間的愛情故事。女主人公劉蘭芝自幼便習女紅,善彈琴,能誦詩書,十七歲嫁給焦仲卿為妻,日夜辛勞,勤于家務。可惜的是,在那個封建家長主宰一切的時代,婆婆的好惡將決定媳婦的命運。因此,劉蘭芝即使如此完美,卻還是不為婆婆所容。男主人公焦仲卿深愛妻子,回來為妻子求情,卻遭母親斥責,并令其休妻另娶。因仍要趕回郡府任上,仲卿只得先請妻子回娘家,暫避一時。選文主要記述了蘭芝與仲卿分別時對天盟誓、依依難舍的情形。它告訴我們,這對新婚夫婦感情上的互相理解、互相眷念,他們的分離是被逼的。他們在分手前指天為證,誓不相負,這就為后面他倆的殉情奠下了基石。在分別之前,蘭芝既表白了對愛情的堅貞,也表露了對前途的憂慮。最終,這一對具有鮮明性格和堅貞愛情,敢于反抗封建禮教的年輕夫婦雙雙自殺殉情,他們的死,是向封建禮教發出血淋淋的控訴。
《詩經》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名師對對碰:這是發生在2700多年前春秋時期的愛情故事,男主人公貌似忠厚老實,女主人公純潔天真,入世不深,以致一下子便芳心暗許。當她看到氓因為自己沒有爽快答應求婚而不高興時,趕快安慰他:請你不要生氣,把秋天定為婚期吧。她多情,真心愛氓,看不到他時,眼淚簌簌地掉下來;看到他時,就又說又笑。她勇敢,敢于沖破禮法的束縛,無媒而和氓同居。這在當時來說,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按理說,婚后的生活應該是和睦美好的。但事與愿違,她最終還是被拋棄了。這是因為在男權社會,女性在經濟上、政治上都處于附屬地位,她們的生活天地狹小,生活的幸福與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個對感情、對家庭不負責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她雖曾勇敢地沖破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運,終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壓束下逆來順受的婦女命運,很不幸地殊途同歸了。這首詩旨在告誡姑娘們,不要沉溺于男子的愛情中。男子沉溺在愛情里,還可以脫身;姑娘沉溺在愛情里,就無法擺脫了。這些呼告,正是女主人公對男女不平等社會現象的強烈悲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