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永飛



【摘要】建筑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性行業,為我國GDP做出巨大貢獻,但融資難成為困擾行業發展的瓶頸,采用供應鏈融資模式是解決企業資金問題的時代發展趨勢。本文介紹了建筑行業供應鏈融資產品,通過分析我國建筑行業融資風險的成因,闡述了我國基于擔保的建筑行業的融資風險種類,并以此為要素以M建筑公司為例,通過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分析基于擔保的供應鏈融資風險,得出其風險為中等風險,依據模糊分析法中的權重要素,針對建筑行業的供應鏈融資給出融資風險控制的建議。
【關鍵詞】供應鏈;融資;模糊綜合評價法;
風險控制
【中圖分類號】F426.92;F406.7
建筑行業作為重要的生產性行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建筑行業的總產值與我國GDP成顯著正相關關系。建筑施工企業由于產品單一、相似性高,產品周期長,普遍存在墊資大、資金回收困難的現象,企業一旦資金融通出現問題,就會影響到日常經營活動,生產被迫停滯,甚至導致企業破產,資金問題已成為決定建筑行業生死存亡的關鍵性問題,因而保持資金的流動性和融資渠道的暢通對建筑行業企業尤為重要,關乎國家的經濟命脈。以銀行抵押貸款借貸的傳統融資方式具有融資額度小、融資成本高、借貸門檻高等不足,限制了企業的融資,尤其是阻礙了對資金、物資連續性要求較高的建筑行業的發展。國務院于2012年9月批準實施的《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鼓勵各企業積極創新融資模式,致力于開展解決融資難的實踐探索,立足于供應鏈整體信用擔保的供應鏈融資成為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的熱點,供應鏈融資使不同企業和行業間聯系日趨緊密,對供應鏈融資業務中存在的風險因素的分析和控制成為供應鏈融資業務取得成功的關鍵。
一、建筑行業融資風險成因分析
供應鏈的概念最早來源于美國戰略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提出的價值鏈理論,是企業由內向外發展的產物。通過建立共同目標體系、合作信任機制、信息共享平臺和分工協作機制,將單個主體整合進同一供應鏈系統內,實現整體利益最大化。供應鏈融資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將核心企業與其他實力相對較弱的中小企業聯系在一起,借力核心企業經濟信用實力,實現“三流一體”:核心企業提供融資平臺,延遲資金支付,提高資金周轉率,鞏固合作關系;上下游企業獲得資金支持,維持生產經營;金融機構拓寬業務,提高盈利水平和資金保障程度。
由于建筑行業特有的屬性,建筑行業融資存在多種風險,基于擔保的供應鏈融資由于承擔著固定的擔保負債,其成本更高,風險更大,其風險成因分析概括起來主要是以下幾點:
(一)負債規模較大
建筑行業項目開發前期需要墊付大量資金,大多數企業都是引入外部資金來進行項目開發。巨大的本息償還壓力提升了資產負債率,企業面臨較大融資風險。而基于擔保的供應鏈融資使大多數壓力轉移到授信主體——核心企業上。資產負債率是測量負債規模較常用的一個指標,其指標通常被視為金融機構對企業放貸的準入門檻,這也是銀行在審核核心企業財務指標時會重點關注的對象。
(二)融資渠道單一
對于建筑行業,供應鏈融資的上游供應商、建材企業等資金優勢較弱,市場飽和度大,競爭激烈,擔保風險較高,是主要的資金獲得者;而下游企業資金實力雄厚,銷售渠道較暢通,因而資金優勢較明顯,資金需求較少。相對單一的融資渠道局面使銀行和開發商同時承擔著房地產泡沫破滅的壓力。因此上下游企業、核心企業、金融機構之間的信用紐帶成為風險控制的著力點,對核心企業的資信能力審查也是重中之重。
(三)企業盈利能力下降
近年來,鋼材、水泥等物資飛速上漲,人力成本攀升等一系列因素導致建筑企業成本居高不下,企業盈利空間不斷被壓縮。較高的負債導致的債務利息成本對企業也是沉重的負擔,行業的不景氣使企業盈利能力不斷下降。由于企業規模不同,常用的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有資產凈利率,衡量企業資產的獲利能力。
(四)市場具有高度不確定性
由于建筑行業關乎民生,關乎國家經濟命脈,國家調控力度和執行強度相對強勢,相繼出臺的環保政策、社保政策等通過一系列調控手段對建筑企業市場影響巨大。常見的市場因素包括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法律政策環境,如國家出臺的環境規制政策、節能減排硬性指標、稅收補貼、優惠政策等。建筑市場對宏觀政策及物資、人力成本的敏感性決定了市場的高度不確定性。
二、我國建筑行業供應鏈融資業務和產品介紹
當前,金融機構基于核心企業所屬各級會計主體的“應收、應付”款項,推出了“供應鏈ABS/ABN、應收賬款保理、供應鏈私募資管計劃、國內商業匯票貼現、賬優易、云鏈金融、e點通、融易達”等本質相同的供應鏈融資業務。開展供應鏈融資業務,以核心企業信用貨幣化打造“債權、債務”清理平臺,提升核心企業供應鏈債權債務管控水平、資本運作能力和企業影響力。
隨著建筑行業風險的不斷增大,市場上出現了不同種類的融資業務以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但是由于建筑行業的特殊屬性,現階段我國建筑行業供應鏈融資的業務被廣泛接收的并不多,常見的兩種方式為:核心企業基于債權的保理和基于債務的反向保理。
(一)保理
保理是占用賣方授信額度,將應收賬款轉讓給銀行,由銀行針對受讓的應收賬款為賣方提供保理款、應收賬款管理和信用風險擔保等服務。不同銀行保理業務的產品名稱不同:中國銀行的國內商業發票貼現,招商銀行的賬優易(又稱供應鏈私募資管計劃)等。
保理業務買方需具有較高信譽、較強還款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以保證訴訟風險降到最低。買方可以通過賒購獲取貨物,增長信貸期間,故而擴大企業購買能力,與賣方構建更穩固的合作關系。賣方通過客戶資信調查,及時調整合作范圍,培養自身核心客戶;通過保理商的賬務催收、賬戶管理等服務,縮減企業開支。
(二)反向保理
反向保理業務于各銀行產品名稱亦不同,包括:建設銀行的保理、中國銀行的融易達、招商銀行的付款代理、中企云鏈平臺云信貼現等。核心企業基于債務開展應付賬款反向保理業務,充分利用自身授信,為授信額度不高、融資困難的上游劣勢企業融得資金,穩固合作關系,打通融資渠道,提升資金使用效率。供應鏈中的反向保理為上游供應商營銷生產提供了資金支持。
三、我國建筑行業基于擔保的供應鏈融資風險
基于以上提到的有擔保的建筑行業融資風險成因分析和產品介紹,基于擔保的建筑行業供應鏈融資存在的風險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具有多元性和不可分散性。宏觀經濟政策、國內外政治大事件、通脹、貨幣政策等都可能造成市場風險。如2018年開征的環保稅使眾多風險抵御能力較弱的建筑行業開發成本加大,其面臨更嚴苛的融資門檻,企業更難獲得外源融資,眾多中小企業面臨破產困境。
(二)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又稱違約風險,即交易對方無法履行契約約定的義務所帶來的經濟損失,主要表現為無法到期按時償還債務本金或利息的現象。雖然供應鏈融資中各參與主體都是獨立自主的,但是理論上來說,授信主體越多,則要求所有主體守約的難度就越大,授信主體遭受違約損失的可能性就越大。當一個主體違約時,各主體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很可能產生連鎖反應,供應鏈融資將使這種融資風險放大,最終導致整個供應鏈的信用風險。
(三)核心企業資信風險
核心企業是指供應鏈中的授信主體,即整個供應鏈中依據自身信用或資產為其他上下游企業提供擔保的企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依據核心企業的盈利水平、負債水平等指標評估其信用等級,為其他授信主體提供擔保,責任和風險由核心企業承擔。核心企業的資信水平一旦發生變動,將直接影響其他接受擔保的中小企業的貸款額度、利息、貸款門檻和還款限期,整個供應鏈的融資水平會受到顯著影響。
(四)供應鏈運營風險
供應鏈的運營風險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供應鏈核心企業的審核風險。供應鏈融資業務對核心企業會嚴格審核把關,如果因故對核心企業的審核存在疏忽或不遵循客觀事實的現象時,很可能導致整個供應鏈融資業務的風險難以得到有效控制。其次,應收賬款、存貨、預收款的非及時、足額清償將導致擔保物權無法發揮其應有的效力,甚至由于債權無法行使給企業帶來經營風險。
四、供應鏈融資風險分析——以建筑企業M為例
本文選取以M企業為核心企業的供應鏈為樣本,M企業是湖北區域規模相對較大的一家建筑的企業,作為核心企業其與B銀行簽訂了供應鏈融資協議,同時與區域內3家供應商簽訂了互保協議。
(一)基于層次分析法的供應鏈融資風險評價模型構建
1.數據來源
本文主要采用專家問卷調查法來評價供應鏈融資的風險。為使結果客觀公正,我們對6~7名專家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將專家自提評價指標進行匯總、收集、統計確定問卷評價指標,經過多次專家討論,最終篩選出數個評價指標,保證了風險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2.評分方法
(1)構建指標評價內容
供應鏈融資的風險評價將影響供應鏈融資的影響因素細分為一級、二級、三級指標,來綜合評價風險影響因素,采用“1-9標度法”搜集多個專家對指標的評分,對各個指標之間的重要性進行打分。其重要性程度具體見表1:
(2)確定風險指標評價集
將指標通過風險影響分為高風險、較高風險、中等風險、較低風險、低風險五個風險等級,風險指數依次為80、70、60、50、40。
結合上述評價方法和B銀行的實際業務開展情況,可以構建風險評價指標如表2:
(3)確定評價指標權重。
(二)分析過程

3.一致性檢驗
先求出矩陣P1的最大特征值:
算出λmax=(1.74/0.559+0.962/0.258+0.556/0.125+0.318/0.058)/4=4.19
所以CI=(λmax-n)/(n-1)=0.063
因為CI>0,所以需要對CI通過進行進一步CR檢驗后才能得出結論
又因為CR=CI/RI,公式RI為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見表3):
所以CR=CI/RI=0.063/0.9=0.07<0.1
故判斷矩陣P1具有滿意的一致性
所以向量M為指標向量S中的對應評價指標的權重(如表4):
采用同樣方法,二級和三級指標依上述方式分別轉換。
(三)分析結果
通過專家打分和一系列計算轉化,所有指標權重系數見表5(計算過程略):

由于本文中選取的指標有的是定性指標,有的是定量指標,為了消除量綱的影響,讓專家對M企業的所有樣本數據進行評分,結合供應鏈情況,進行模糊分析。通過歸一化處理,構建二級指標關系矩陣并代入公式中,得到本次的評價結果如下:
通過結果可知,以M企業為核心的供應鏈融資風險有14.99%可能為低風險,有22.80%可能為較低風險,有29.37%可能為中等風險,有16.74%可能為較高風險,有17.39%可能為高風險。根據最大隸屬原則,我們認為以M企業為核心企業的供應鏈融資風險為中等。因此以當前情況來看,以M企業為核心的供應鏈融資業務風險并不是很高。說明基于擔保的建筑行業在供應鏈融資體系下本身具有風險控制和風險分散作用。本文所提到的風險因素確實對建筑企業供應鏈融資具有影響,如果把控好這些風險控制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的供應鏈融資風險。但是中等風險也意味著存在風險,該風險不應忽視,根據權重信息,我們通過值得重點關注的風險項提供一些參考與建議。
五、基于擔保的供應鏈融資風險控制對策
(一)核心企業資信風險的控制
首先要對核心企業的信用等級進行動態追蹤,對其信用評價不能一勞永逸,應該定期進行評價總結,以免后知后覺核心企業的信用等級變化。通過不定期動態調整核心企業的授信額度,提高銀行的信用風險控制能力。在實際操作中,可重點關注企業資產負債率的變化,及時全盤清查企業資產、負債,清除舊賬、爛賬,縮減不良債務,提升企業盈利能力。
其次對核心企業的償債能力要保持敏感度,如重點關注企業的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利息保障倍數等財務指標考察企業現金流。
(二)信用風險的控制
對于借款企業,要做好信用風險把控工作。借款企業雖然屬于授信群體,可是其經營工作的中斷或資金鏈的斷裂都會對核心企業乃至這個供應鏈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應重點關注其抵押物權能否按時實現,其自身信用是否達到考核標準,將不達標企業從供應鏈融資系統中剔除。
(三)市場風險的控制
市場風險中應著重關注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這兩者作為宏觀的市場風險應及早規劃,重點布置,將其對經營的影響降到最低,使其盡量變為資金的補充而不是資金的消耗,并充分利用各種金融工具,如期權期貨、承兌匯票等方式,利率和匯率的管理等。
(四)供應鏈運營風險的控制
核心企業的資格審查工作是供應鏈運營風險中最重要的一環,可以在資格審核中通過關注企業財務指標、債務水平、資信審查等過濾掉不合格的授信主體,減少壞賬發生的可能,減少供應鏈融資風險。
主要參考文獻:
[1]白少布等.碳權質押擔保供應鏈融資研究[J].財會通訊,2014(9):30.
[2]黎智洪.小微企業的融資困境與出路[J].人民論壇,2013(29):99-101.
[3]Xu X,Birge J R. Joint production and financing decisions: modeling and analysis[J].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04.
[4]周志勇.生鮮農產品生產企業供應鏈融資的風險控制[D].湖南師范大學,2014:51-52.
[5]福林.我國建筑行業發展現狀與未來戰略探析[J].產業發展,2016年7月中.
[6]郭金琴,許群.對我國房地產企業融資風險防范的研究[J].財會研究,2014(3):52.
[7]鄭嘉越.房地產企業信托夾層融資模式與風險管理研究—以H公司為例[D].華東理工大學,2018:38-39.
[8]金秀文.供應鏈融資風險控制研究——以紹興服裝紡織企業為例[D].浙江大學,2015:32.
[9]譚旭.借款費用資本化對建筑行業融資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