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en


Rober Frank, the Swiss-American photographer passed away in a hospital on Cape Breton Island on Sept. 9th, at age 94. He is regarded as the father of snapshot aesthetic, and the master who published the most important photographic album on the worlds photography history, The Americans. The album The Americans is considered as the Bible of the photography world and is adored and imitated by countless people. Although he left the world of lights and shadows, his artworks will be loved and worshiped by generations of photographers and fans across the world.
9月9日,瑞士裔美國攝影師羅伯特·弗蘭克(Robert Frank)在加拿大布雷頓角島一家醫院去世,享年94歲。這位被譽為“快拍攝影(Snapshot Aesthetic)之父”、曾出版美國乃至世界攝影史上重要的攝影集《美國人》的攝影大師,就這樣徹底離開了他的光影世界。但他的作品依然在全世界范圍內被一代又一代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頂禮膜拜。
1924年,羅伯特·弗蘭克出生在瑞士蘇黎世一個富裕的猶太人家庭里。1946年,他手工制作了自己的第一本攝影集。1947年弗蘭克來到美國,這塊“新大陸”的一切都令他感到新奇。
在《時尚芭莎》短暫工作了一段時間后,弗蘭克開始了他的游歷之旅。他去了南美洲,也返回歐洲在各個國家之間穿行,直到1950年才再次回到美國。
1955年,羅伯特·弗蘭克迎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作為第一個申請到古根漢姆財團獎金的外國人,他用這筆錢開始了為期兩年的環游美國的拍攝計劃。他開著一輛二手福特車,開啟了史詩般的旅程,這也是攝影史上最重要的行程之一。
從底特律、邁阿密、新奧爾良,到休斯敦、洛杉磯、芝加哥,兩年中,弗蘭克行駛超過1萬英里,總共拍攝了28000多張照片,記錄了他所看到的當時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最終,他從2萬多張照片中精心挑選出83張,編成了一本攝影集——《美國人》。


《美國人》一經面世,就遭到來自當時主流攝影界的批評之聲。一是因為這本影集中的作品是“非主流”的,是超前和個人化的,就攝影技法和美學來說,弗蘭克的作品打破了傳統攝影的條條框框,構圖失衡,焦點不實,風格雜亂,猶如革命者一般推翻了一切傳統攝影的規則,沖出藩籬,用自己獨特的視角詮釋眼中的一切;而更重要是,弗蘭克眼中的美國和美國人,幾乎毫無光鮮之感——貧富差距、種族問題、冷戰陰影、精神困惑……他將那些美國人并不愿呈現給世人的景象用最真實的手段記錄下來。對于這個幾乎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繁榮的國家來說,這種赤裸裸的表現觸動了很多人敏感的神經。“美國其實是一個迷茫的國度,沒有歷史,沒有現在,沒有未來。”羅伯特·弗蘭克的看法和當時流行的“垮掉的一代”不謀而合,盡管這個國家經濟繁榮、強大無比,但人們的精神世界卻如荒漠般空虛、貧乏。

如今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這本《美國人》已經成為攝影界的“圣經”,被無數人推崇、贊美、模仿。盡管在此之后羅伯特·弗蘭克一直在拍攝,卻始終沒能超越《美國人》的高度。當然,一個人能夠留給世界些許影響已十分不易,更何況是如此影響和引領了攝影界半個世紀的潮流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