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英
(重慶交通職業學院,重慶 402260)
鐵道工程建設法規是高職院校鐵道工程技術、高速鐵道工程技術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某些高職院校定位為專業拓展課)。目前,本課程的基本內容是講述鐵路建設管理辦法、鐵路招標投標與合同管理、鐵路安全管理條例、鐵路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等方面的知識,其課程目標為:使學生樹立法治觀念,明確自身責任,規范地從事鐵路建設活動,有效地進行招投標與合同管理,提高項目管理水平,并能夠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處理工程糾紛。該課程在鐵路技術人才的綜合素養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但隨著鐵路行業相應法律法規的調整,鐵路行業的國際化發展、“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國家需要大量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多元化鐵道工程人才,傳統的鐵道課程建設法規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逐步顯現出與新形勢的不適應性,亟需進行課程改革。
教師的水平是影響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鐵道工程建設法規作為鐵路工程和法學的交叉學科,其專業性較強,它要求教師不僅具備法學基礎知識還應當掌握鐵路建設工程知識。此外,“一帶一路”戰略要求該門課程的教師還應當具有國際視野,對“一帶一路”戰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法律有一定的了解。然而,目前鐵道工程建設法規課程教師大多專業背景單一,不同時具備法學和鐵路工程建設知識。另外,高職院校教師很多是從大學畢業后就到學校擔任教師職務,沒有工程實踐經驗,鮮有留學經歷,綜合素質與能力很難達到新形勢的要求。
通過對當當、京東、讀秀、超星等圖書資源庫進行搜索后發現,目前市面上還沒有專門針對鐵路建設的法規教材,此門課程一直使用通用的建設法規教材,主要有:(1)劉黎虹、韓麗紅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工程建設法規與案例》;(2)王小艷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建設工程法規》;(3)全國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用書編委會主編,中國建設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建設工程法規及相關知識》;(4)陳東佐主編,中國建設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建設法規概論》。這些教材的內容均偏向于土木建筑工程,然而,鐵路建設法規和土木建筑工程法規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使用這些教材顯然不具有針對性。同時,這些教材的形式較為傳統,大多數只是對知識點的鋪陳羅列,沒有有效的利用互聯網資源,無法有效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不能適應“互聯網+職業教育”新要求。
受到教學條件、教學資源、教師等因素的制約,鐵道工程建設法規與案例課程整體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目前的高職學生已經是所謂的“零零”后,接收新生事物較快,對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極易產生抵觸情緒。高職的學生更加注重實踐能力的鍛煉,理論基礎較差,加上法規課程涉及法律條款眾多,枯燥無味,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無法吸引當下高職學生的注意力,導致學生對該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不足、學習興趣較低。
以改善師資結構、提升素質為主線,堅持外引和內培相結合的方式,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打造優秀教學團隊。首先,在人才引進方面,對于具有法學和鐵道工程專業背景的綜合型人才以及有一帶一路項目背景的人才應當優先引進;同時,可以引進專門從事鐵道工程建設相關的律師、項目經理、有海外工作經歷的社會人士作為兼職教師,構建專兼職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其次,在人才培養方面,以提升教師專業能力、雙師素質、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教學科研能力、國際化視野為核心,開展各級各類培訓,培訓內容應當涉及課程建設、專業建設、雙師素質能力提升、教學團隊管理、信息化教學水平提升、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等;為提升教師團隊的國際化水平,有條件的高職院校還可以組織教師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同類院校進行境外研修,開展國際院校間的交流與合作,組建研究團隊。
鑒于目前市面上無專門的鐵道建設法規教材,各高職院校應當組建教學團隊編制高質量的鐵道工程建設法規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改革。首先,教材內容應與鐵道工程建設緊密結合,增加鐵道工程建設相關法律法規,如:法律層面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行政法規層面的有《鐵路安全管理條例》;部門規章層面的有《鐵路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鐵路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辦法》《鐵路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管理辦法》等。為了適應“一帶一路”戰略,還應當在教材中加入其他國家的法律常識、鐵道建設工程相關法規作為拓展知識;其次,為了便于理解法規的具體內涵,應精選國內外鐵道工程建設中發生的典型法律案例加入教材中,以便學生能在實際的工作中解決相關問題,其中,為適應國際化發展戰略,國內的和國外的案例應當比例相當。另外,鐵道工程建設法規課程是高職院校推進“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大格局的重要抓手,該課程能很好地實現鐵道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與鐵道技術技能培養的有機統一,所以,在教材中應加入該門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其學習法規的目的不在于進行科學研究而在于應用,所以教材不宜過于理論化,應當減少文字內容,增加插圖、漫畫、流程圖等,在教材形式上進行改革。最后,為適應“互聯網+職業教育”新要求,可在教材的每一個章節末尾可以附上二維碼,并利用互聯網將相關的視頻、作業、延伸拓展等學習資源進行分享,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同時,對網絡資源應進行及時的更新,增加教材的靈活性、可持續發展性。
在教授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教學設計,巧用以下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1)案例教學。增加案例教學,讓學生通過有趣的案例分析、案例研討,擺脫枯燥乏味的法律條文,提取有用的法律知識,提升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2)啟發式教學。圍繞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內容,采用“問題式教學”,從簡單的設問,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地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3)情景教學。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枯燥的法律條文,教師在講授某些知識點時,可以利用情景教學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模擬相關場景,扮演相關角色,將法律知識與實際生活、工作融會貫通,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的同時可以增加課堂的活躍度;(4)趣味教學(競賽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結合法律知識點,設置法律知識競賽或法律競猜游戲,寓教于樂,增加趣味性。
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推動課堂教學革命。混合式教學是指依托互聯網技術,采用線上主動學習加線下互動研討的教學方式,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設計及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設計,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在授課前,學生根據視頻信息等網絡資源、提前對學習內容進行預習;在課堂上,師生進行研討交流,學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間、發掘自身知識創造潛能;在教師授課之后,學生可針對本節課重難點及時查缺補漏,與教師、同學進行深入溝通、交流。混合式教學模式提供給學生智慧型、交互式的學習平臺,它更能體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碎片化與整合化的教學設計,更能促進學生進行持續、深度地學習。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鐵道建設工程法規課程教學改革對鐵道技術人才的綜合素質培養有著重要影響。特別是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及“互聯網+”等新興事物的急速發展,對該門課程的變革已經時不我待,各高職院校及教師應當把握機遇,爭取在改革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