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雪
(四川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四川成都 610000)
論文內容的選擇主要原因:(1)現今社會早教機構越來越多,家長對早教也越來越給予重視,嬰幼兒進行早教的現狀越來越多,但是對于讓嬰兒進行早教這件事越來越多的人也提出了質疑。(2)嬰幼兒的動作發展在嬰幼兒時期變化最快、最明顯,且嬰兒的動作得到充分的發展對其在空間認識、概念形成、自我認識和社會交往等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3)筆者的侄子也正好處于嬰兒時期,筆者對其動作的發展也有一定的觀察。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類文明素質的不斷提升,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們對于兒童的認識也在眾多研究者的研究中逐漸有了新的認識和看法,因此,隨著認知的改變,對幼兒的教育逐漸縮減至對0-3歲嬰幼兒的教育,即早期教育的出現。
早期教育是指對處于0-8歲(或0-3歲)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根據其有關的生長發育規律及其心理發展的特點,通過利用客觀的外界環境和一些教育訓練方法,有計劃、有目的、有系統地給予兒童某些器官(如感知覺器官、大腦等)以豐富的感知、動作、語言、認知能力、行為和習慣,促進其心理及智力的良好發展,使兒童的大腦潛能得到充分開發,提升兒童的智力和適應性行為,還可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為其全面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教育思想是以家庭教育為主要的教育方式,對幼兒進行保育和教育工作。
隨著人們對早期教育逐漸的關注和重視,各國的政府部門也逐漸的將早期教育視為一種“造福家庭的慈善性社會福利事業”、“長期的人力資源投資”,國家更是將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到國家未來發展的戰略高度。
0-3歲的嬰幼兒正處在整個成長過程中發展發育最快的年齡階段,這一年齡階段也是個體一生發展的關鍵時期。嬰兒的各種動作和運動的發展都是其活動發展的直接前提來源,也是嬰幼兒心理發展的外在表現。嬰幼兒動作的發展主要是包括了兩個大方面的內容,即嬰幼兒行走動作的發展與手運用技能的發展兩大部分。
(1)頭尾原則:逐漸從整體動作發展到分化動作,即從頭、軀干、四肢到手指的動作。
(2)近遠原則:逐漸從上部動作發展到下部動作,即從頭到腳。
(3)大小原則:逐漸從大肌肉群動作發展到小肌肉群動作(精細動作)。
2.2.1 嬰幼兒行走動作發展意義
(1)直立行走可以擴大嬰兒的認知搜索范圍,可促進其各種感覺器官的發展。
(2)通過行走,可促進嬰幼兒對空間知覺的發現和建立空間方向感。
(3)在行走中,嬰兒通過對事物的接觸和撫摸,可進一步促進其精細動作的分化,并使之動作逐漸協調和靈活。
(4)嬰幼兒在行走中,可發展其直覺行動思維,并初步形成具體形象思維。
(5)行走可為嬰幼兒有目的的活動準備條件,并發展其的獨立自主能力。
2.2.2 嬰幼兒手部動作發展意義
(1)隨著嬰幼兒對手運用物體能力的發展,嬰幼兒可逐步掌握承認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經驗,使其成為嬰幼兒認知發展的重要基礎。
(2)嬰幼兒通過使用手來感知外界事物,不僅可以發展嬰幼兒手的動作隨意性,還可促進其行為目的性的發展,以此來成為其智力發展的條件。
(3)隨著嬰幼兒手眼協調動作的發展,不僅提高了嬰幼兒對外界事物的復雜屬性和相互關系的理解,還發展了其直覺運動思維,并為其發展具體形象思維和概念的發展準備了條件。
嬰幼兒動作能夠得到發展,對于嬰幼兒今后的影響重大,因此對幼兒進行早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對嬰幼兒進行早期教育又存在利與弊。
(1)嬰幼兒處于胎兒時期是生活在母親的羊水里,由于生存在液體的環境,因此一般在嬰幼兒六個月前,嬰幼兒具有游泳反射,而這種反射大約在出生六個月以后才逐漸消失,這種現象也與生物進化相似,即達爾文的“用進廢退”原理。可以說這一時期是幼兒學習游泳的關鍵時期,所以如果想讓幼兒學會游泳,這時父母可以托住新生兒的腹部,讓嬰兒面部朝下放在水中,他就會做出游泳狀,逐漸多次對嬰幼兒進行早期游泳的訓練,嬰兒就會慢慢學會游泳了。
(2)嬰幼兒一般在四到六個月后,就會開始出現隨意性的手部抓握動作,而這一行為的出現,也標志著嬰幼兒開始著手動作的一個重要發展進程。這時,父母們可以適當對嬰幼兒進行手部動作的訓練了。如:把嬰兒放在床上,這時父母可以將一些鮮艷的物體或是嬰兒常玩的玩具放在他的面前,讓嬰兒自己去接觸物體,逐漸訓練嬰幼兒對物體的接觸、抓握,同時也訓練了嬰幼兒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以及對新奇事物的探索能力的發展,以此逐漸使幼兒從依靠自己還夠不著物體→只能簡單的觸碰到物體→能通過在使用手臂或身體其他部位的幫助下改變物體的空間位置→能夠通過彎曲手指,用自己的手來包裹并穩穩的抓住物體→嬰幼兒可以逐漸能將物體從地面或接觸面拿離,使其離開地面……嬰幼兒精細動作的能力也以此得到發展。
(3)當嬰幼兒能夠較穩的抬頭時,父母可以逐漸的訓練其坐立能力。如:父母可以握住嬰幼兒的手,使其上身逐漸立住,在嬰幼兒能較穩的坐立時,父母可逐漸減輕手部力度,讓嬰幼兒自己坐立一小會,注意開始時不要過長時間的讓嬰幼兒坐立。隨著嬰幼兒坐立能力的不斷發展,父母可逐漸減少嬰幼兒背后的支撐物體,讓嬰幼兒能自己依靠手臂的力量來支撐。
(4)不少父母會忽視掉嬰幼兒爬行動作的發展,有可能也是因為擔心孩子在爬行過程中弄臟衣服或是擔心孩子會不舒服吧,但是嬰幼兒爬行也是幼兒動作發展中必不可少的,因為在爬行過程中嬰幼兒可以練就手腳的協調能力。因此父母在孩子有想爬行的欲望時,父母可以試著用玩具在嬰兒面前引逗他,讓其嘗試著向前爬行,逐漸的,嬰幼兒的爬行能力從能簡單的“匍匐爬行”→能利用自己的膝蓋來借力向前爬行→能夠通過手腳簡單的協作進行爬行→能夠從低處向高處爬行、從高處向低處爬行……
(5)當嬰幼兒在爬行過程中試圖想通過借助外物支撐站立或是已經準備好行走時,父母可以先讓孩子自己嘗試借助外物支撐站立,或者在抱嬰兒時,可以試著用手將幼兒以站立式的姿勢站于你的大腿上讓其試著找到平衡點,逐漸學會站立,注意幼兒起初的站立時間不要過久,適時讓幼兒能夠坐下或躺下進行休息。當幼兒已能自己站立時,父母可以讓幼兒自己扶著穩固的桌面或其他幫助物向你走來,讓他試著邁出人生的第一步。這種循序漸進的訓練更有利于嬰幼兒動作的發展。
(6)在嬰幼兒已能熟練的行走之后,父母可以逐漸讓嬰幼兒學會跳的能力,首先可以用手放在嬰幼兒的腋下,上下提起,讓嬰幼兒在這一過程中體驗、領會蹲跳的技巧,有助于嬰幼兒跳的能力。其次,可以讓嬰幼兒試著雙腳并腳原地起跳,然后訓練其利用單腳獨立站立,掌握單腳站立的平衡感之后,讓其試著使用單腳來進行原地起跳;在嬰幼兒能夠單腳起跳之后,父母可以讓幼兒站定,然后在幼兒腳前放上一個墊子或是其他的東西,然后用語言對幼兒說:請伸出右腳;然后讓幼兒將右腳放在墊子上,再讓幼兒伸出左腳,踩在墊子上,依次進行雙腳交替行走。
(7)在嬰幼兒十個月大的時候,可以試著讓嬰幼兒自己拿著勺子,當然這只是讓其練習手指的抓握能力,逐漸讓幼兒從全握到用手指控制勺子,這是一個過程;可以讓幼兒通過將報紙或其他鮮艷的紙張進行撕扯,來發展手部的小肌肉。隨著嬰幼兒手部動作的發展,父母可以試著讓其在兩歲左右練習握筆的姿勢,可通過讓幼兒繪畫來進行練習握筆姿勢。
(8)在嬰幼兒兩歲左右,他們會有自己嘗試動手做事的想法,因此在這個時候,父母們不要太寵愛自己的孩子,試著讓其自己穿衣服,當嬰幼兒想試著幫助父母做家務事,父母不要嫌其動作慢或是其他,這不僅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也讓幼兒能在幫助中發展其自理能力、助人能力等。
對于剛做父母的家長來說,無論是來自工作的壓力,還是來自自己心里的迫切希望,都有一種想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快點走路、快點叫爸爸媽媽、快點長大的無限渴望,因此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但是有時就是這種思想所引起的教育,有時對于孩子也是有害的。
(1)當幼兒還不會進行坐立時,父母們就想讓孩子試著坐立,當孩子能坐立時,父母就想著:再讓孩子堅持幾秒;當孩子在坐立時向一側倒下時,有的父母就會將其糾正好,繼續訓練,這種強制的訓練對于幼兒的發展其實是不利的,這不僅會讓幼兒感覺乏累,還可能會產生對坐立的厭惡,而后當父母再想讓幼兒坐立時,孩子可能就會產生哭鬧的情況等。
(2)嬰幼兒時期,嬰兒爬行是嬰兒從坐立到站立動作的過渡,有的幼兒爬行時間早,就會較容易的學會站立,再行走;但是也有的幼兒并未經過爬行動作階段,而是直接向站立動作階段發展,雖然這樣的嬰幼兒可以很快的學會行走,但是爬行階段所鍛煉幼兒的協調性對于這一類幼兒來說,部分幼兒的協調性相對于按正常動作發展階段過來的嬰幼兒要較弱。
(3)嬰幼兒在學習站立時,部分父母會時常將嬰幼兒提在自己的大腿上站立,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的雙腿因為腿部肌肉還未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所以在時常的站立中,嬰幼兒的雙腿可能會因為重力作用而受到壓迫,從而導致“O”型腿、“X”型腿的出現。
(4)嬰幼兒學會行走是需要平衡感和協調感的,嬰幼兒能學會從無法保持平衡到獨立行走,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過程,然而在嬰幼兒學會行走這一過程中,很多的父母就會為嬰幼兒提供輪椅式的學步車,因為父母們都認為:學步車不僅可以免除嬰幼兒受周圍危險事物的碰撞,幫助父母解決部分負擔,而且還可以讓嬰幼兒在學步車中學會行走的能力;但是,實際上學步車是會阻礙嬰幼兒學步的進行,因為嬰幼兒在使用學步車這一過程中是無法得到平衡能力的訓練。
嬰兒的各種動作和運動的發展都是其活動發展的直接前提來源,也是嬰幼兒心理發展的外在表現。對0-3歲的嬰幼兒進行早期教育主要是結合嬰幼兒生長發育的各階段特點,對嬰幼兒進行適合其年齡發展階段的關鍵時期的教育,從而促進嬰幼兒的全面性和個性的發展。因此我們就需要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而這就是成功的早期教育的目的,早期教育就是為了抓住這個關鍵期而創設出的教育。所以作為父母,更應該選擇正確的早期教育方法。
(1)順應嬰幼兒動作發展特點,發現并抓住正確的教育時機對嬰幼兒進行正確的早起教育。
(2)嬰幼兒動作發展能力的訓練是需要循序漸進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父母們需要學會時刻關注嬰幼兒的情緒變化,及時調整訓練的程度。
(3)可以選擇相信某些專業的早教機構的教育方法或是某些嬰幼兒教育軟件,畢竟這些方法和軟件是針對嬰幼兒而創設出來的,但不要過于盲目學習,還是需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發展水平特點來進行選擇教育。
(4)嬰兒的發展是需要一個時間過程的,所以父母們需要調整自己的情緒和性格,用足夠耐心去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