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若萱
這是我的第一個中篇,寫了差不多半年,中間一直斷斷續續地拖延著,后來被編輯催得緊,一鼓作氣了一個星期,終于寫完。本來這個小說一開始是要寫成短篇的,后來我想,不如寫個中篇吧,嘗試一下,于是又加了幾個人物進去,字數倒是夠中篇的體量了。
初稿很不滿意,經過了一次大的改動和一次小的改動,才算定稿。看著小說一點點被刪去、填充、搭建、打磨,內心也逐漸歡快起來。以前我很討厭改小說,都是寫出來就急急忙忙投稿了,我一直有個錯誤的想法:小說應該是一氣呵成,修改反而損害了原來的感覺。但這個中篇的修改,讓我享受到了整個過程,而且也學會了一些小技巧。之前我不明白小說的技巧,甚至認為小說不需要太多技巧,需要的是真誠,現在明白技巧和真誠并不是一對抵抗詞,而且可以互相作用,起到更好的效果。
這個故事有許多現實中的影子,一開始,我的目的是寫幾個縣城青年,我在縣城生活了很長時間,親戚朋友大部分在縣城,所以比較了解。他們往往很早輟學,開始在社會上漂泊,家里有錢的就做個小買賣,沒錢的就出去打工。過幾年再結個婚,生幾個孩子,繼續打工和做買賣,代代循環。說實話,我忍受不了這種生活,太無聊了,縣城里什么都沒有,沒好吃的,沒好玩的,沒幾個就業機會。女人幾乎不工作,在家打打牌,帶帶孩子,幾十年就過去了。我二姨就一輩子沒上過班。我表姐十八歲生了一胎,今年又生了二胎,工作時間加起來不超過三個月。我一開始會勸她們出去工作,女人不工作就相當于斷了腿,但她們不理解,覺得工作那么累,賺得又少,還不如做家庭主婦,后來我就不勸了。
我最初是想把這些人的生活狀態展示出來,由于我習慣用情節串聯,我所有的短篇小說都是用這種方式寫的,但這樣寫中篇就有些力不從心了。后來朋友提醒我,也許你應該放棄對情節的執念,轉而去塑造人物,因為中篇的人物多,只用情節是不夠的,甚至也沒那么多情節可寫。我突然就有點明白了,加上修改期間一直在讀伍爾夫,她的小說中幾乎沒有情節,靠著人物思想推動的,對我起到了一定啟發。我去掉了一些無關痛癢的人物,地點設為城市和縣城的穿插,并在一則曝光黑代孕的新聞上獲取了靈感。人物少了之后,除情節之外的東西就可以延伸了。所以,我把本來寫幾個縣城青年的生活狀態和感情狀態的故事改為了縣城女孩想賺錢,替城市人代孕的故事。這樣一來,故事更簡單也更明了,并且我去掉了很多戲劇性的情節,讓小說顯得真實平和。我把主人公當成了自己,加入了自己的生活細節,并問自己,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怎么選擇?這個質問的過程讓我備受折磨。
寫完之后,第一時間拿給朋友看,他說了一番鼓勵的話,你正在變化,是好現象。我很激動,又趁熱打鐵完成了另一個小說,突然間,好像有一道明光傾瀉在眼前,我理解了中篇的其中一種寫作方式。在此之前,我被“小說無法寫長”困擾著,而一旦寫完,這種困擾自然而然淡化了,我身上充滿了力氣,期待能再寫出幾個中篇。中篇和短篇的確是完全不同的創作思路,如果將來有一天,我能自如地在短篇、中篇、長篇這三種體量中自由切換,那就非常知足了。
此刻又突然想到在這個小說之前,我才算是真正開始了閱讀。我堅持讀完的第一個長篇《包法利夫人》,為什么想到這個,因為我一開始對這本小說沒什么感覺,重讀了兩遍后,才真正明白了其中難以言說的好。創作和閱讀無法分開,我讀短篇和中篇,開始了寫短篇,讀長篇,就開始了寫中篇,這其中的道理我無法解釋清楚,但的確是這么回事。后來我又讀了阿特伍德的長篇,艾什諾茲的長篇,托爾斯泰的長篇,不管是現代主義還是古典主義的作品,都給我帶來了無數可汲取的養料。包括讀的一些作家學術性的作品,卡爾維諾的《文學機器》、伍德的《不負責任的自我》、略薩的《小說套盒》等等,也讓我足夠熱血沸騰,我明白之前的我有多么狹隘,而文學這條路是多么包容與豐盈,我此刻所做的是完全不夠的。
今年很快要消逝了,寫小說寫了差不多四年,已經不好意思再說自己是小說初寫者。我的進步是緩慢的,每次想到這里就很羞愧,尤其是想到很多作家在我這個年紀就已經寫出了驚人的作品,就更沮喪了。下半年我幾乎沒怎么寫,一直在閱讀,懷著敬畏之心,發現了很多可能以前無法欣賞的好作家,我沉浸在他們的世界中,逐漸忘記了現實時間。加之這段時間我對藝術和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睡前讀一讀某些細碎的片段,身心感到強烈的滿足。在逼仄的房間和昏暗的臺燈下邊,我經常會升起一股沖動,想要靈魂出竅,重回那些哲人和畫家生活的年代,感受其中的壯美與遼闊。
人是滄海一粟,遲早要消失,但我奢望自己的作品可以活下去。我想寫出更好的東西,但不能著急,還是要多積累。現在各大雜志都在推九零后作者,自然會對他們更寬容關注,我警惕自己,千萬不要被眼前的歡快遮蔽了雙眼,也不要為其他的東西勞心費神,那樣只會停滯不前。以前我總是逼自己逼得太緊,告訴自己沒有退路,一定要不停地寫,但現在我找到了退路,就算有天不再寫小說了,依然會閱讀,依然會進入到那個美妙的世界,所以沒什么可焦慮的了。
創作談比小說更難寫,嘮嘮叨叨說了這么多,竟然不太明白自己想要表達的是什么。但我保證上述所有全部是我心中所想,沒半點虛假的成分。這個小說算是我在探索階段的一個證明,從這篇開始,我對小說的很多理解都改變了。我希望我能繼續走下去,好了,那就趕緊下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