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競 蘭陵縣長城鎮初級中學 山東臨沂 277726
實驗教學往往是初中生物教學的常用教學手段,在日常的實驗教學中往往“輕過程、重結果”,忽視了學生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的養成。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以生本教育理念為指引,結合生物課程,進一步探討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使生物課堂教學效果有進一步提升。
所謂生本教育,就是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各個方面,教師起到為學生服務的作用。其主要有三個原則,其一就是主體性原則,也就是說不論采取何種教學方法,都需要以學生為主體,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而不是教師的一言堂;其二就是全面性原則,就是教師要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注重因材施教,因為學生在學科學習過程中會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響,所以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及心理變化教師都需要高度重視;最后就是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生物學科實際上是一門探究性課程,既要求學生掌握知識,又要求掌握實驗操作方法,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讓學生做到對所學的生物學知識有比較透徹的認識與理解,并為今后的學習或生活做好必要的鋪墊。
生本教育的重要特點有:第一,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學生能夠掌握真正有用的知識,具備掌握知識、學會學習的能力;第二,通過合作學習,帶動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第三,探究性學習,學與思共進,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是教學理念的更新,由考試為主轉變為謀長遠為主;是道德教育觀念的更新,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無論對老師教學還是學生學習來說都至關重要;更是教學評價體系的更新,教學不應該是一次性的結果評價,更應該是綜合性評價。
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當前的應試教育體制在某種層面上對學生這一教學主體的發揮有一定影響。教師受到教學評價體系的影響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置于學生的學習成績之后。所以,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師要以學生為教育主體,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自主性學習能力。
生本教育的最核心意圖就是讓教育成為為學生主動熱愛學習而設計,教育要為了學生,尊重學生,依靠學生。首先,教師要與班委合作,全面了解教學班級全體學生能力的差異,并結合學生情感、愛好、性格等等方面的差異,互補搭配組成生物學習小組,并選拔小組長,鍛煉其課程組織與協調能力。教師可以引導生物學習小組發現問題,探討問題,引導組長起到協調作用,配合好老師教學,鼓勵多樣思維,作出不同結論。總之,要通過生物學習小組的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生物教學的過程中來,增進對知識的理解,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對《植物對環境的適應與影響》這一小節課進行教學時,老師就可以按照分好的學習小組,引導學生分組討論植物與環境的關系,植物分為各種類別,每一組負責一個類別,這樣每組派出一名代表發言,組內其他成員負責補充。這樣各小組之間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完成“植物對環境的適應與影響”這一課題的討論與思考探究,并由教師總結同學們的討論,并系統性地對這一知識進行總結,這樣的話也加深了同學們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有實質性提升。
當然,除了生物學習小組外,教學手段還可以進一步豐富,如運用多媒體教育、舉行小規模的生物知識競賽,開放學校實驗田等。學校要為學生學習充分創造條件,合理安排實踐引導學生進行生物探究實驗,如馬鈴薯種植、玉米的蒸騰作用等等,將學生的視野從課本和常規的實驗室實驗中拓展開來,引導學生深度思考。
知識都是生活的提煉,學習知識最后還是為了生活,服務生活。生物課程與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處處有生物。在教學中要時刻為學生強化這一理念,并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身邊的一草一木、一針一線,從中悟出生物原理。初中生正處在世界觀形成的階段,對世界充滿著好奇。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前嘗試進行一些小實驗,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例如,《植物細胞》這一小節主要是要讓學生學會觀察生物細胞,繪制植物細胞圖。那么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深入大自然收集不同的植物做成臨時標本,例如楓樹葉、銀杏葉、青菜葉等等,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自主探究不同類型的植物細胞之間的差異與共性。
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學習興趣也得到了提高,動手操作能力、思維能力也一定會有很大的進步與提升。
綜上所述,生本教育理念下,學生是主體,探究合作學習是形式,理論與實踐操作結合是根本。初中生物教學要盡快進行教學改革,豐富教學手段與形式,更加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小組學習與探究式學習,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學資源,合理安排生物實驗,加快提升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參與感,體驗生物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學會用所學的知識去認識日常事物,讓學生時刻享受到生物學習的樂趣,感受奇妙的生物界的力量,使學生的學習素養和綜合能力得到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