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翔/西北政法大學
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的出現,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討論國際關系所形成的一種思想,同時這也是他的最初面貌,也被一些學者叫做”經典理論體系”,雖然上面的兩位哲學家都沒有寫出一本理論體系相對比較完善的著作,但是他們的研究方法以及理論思想在卷帙浩繁的書卷中都能感受的到,比如:在《德意志意識形態》這篇內涵豐富的經典著作中,馬克思第一次提出“國際關系”一詞,并且在書中對“一個國家的對外政策以及與這個國家的統治集團的內部力量進行對比”這一觀點進行了深刻討論。
在目前的研究中,眾所周知的是,提到馬克思主義國際理論關系的最初形態主要有以下三種:分別是《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十八世紀外交史內幕》,其中最有代表意義的作品是《德意志意識形態》以及《共產黨宣言》,《德意志意識形態》主要涉及一些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的哲學基礎、世界歷史的參考等,同時該著作也被學者稱之為”馬克思主義國際理論的奠基之作”。《共產黨宣言》雖然對科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詳細的論述,但是該著作中也記錄了豐富的國際關系思想,尤其是記錄了國際戰略思想,所以也稱其為馬克思主義國際理論的奠基之作之一。
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國際關系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也就是歷史唯物主義,它在人類歷史上具有劃分時代的意義,它主要強調的是任何事物都要從歷史事實出發,不能對其進行漫天猜測,不能進行抽象的猜測,它提倡要在舊的世界里去發現新的世界,根據這一科學理論,馬克思也提出了整體主義的方法,對后人在國際關系理論的進一步研究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我國學術界,袁明教授也對歷史唯物主義進行對比分析及研究,他認為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說明歷史的復雜性,同時也可以避免他的簡單。在他的研究中,他認為西方的歷史學研究者在分析歐洲國際關系史中的重大事件時,同樣會使用這種思路,唯一和恩格斯不同的是沒有像他說的那樣具體、透徹。傳統的國際關系理論可以說都來自于西方的歷史,這也是為什么該領域會產生種族主義的原因。我們最終要實現的目標是去實現人類的解放,即形成“自由人類聯合體”,表達的含義是每一個人都應該自由的去發展,并且這是所有人自由發展的前提。這種高深的意境,讓它和那些具有保守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拉開了距離,最終能夠在國際關系中占據一席之地。
第一種是政治形式,這條道路的開拓者是列寧,它是馬克思主義原始狀態的堅定傳承者,同時也是當時俄國的偉大領路人,他對時代的性質、戰爭和和平的意義、以及不同國家采用不同制度且應如何和平相處等一些重點問題進行詳細的闡述,他發表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是國際關系理論行業公認的經典著作,在列寧之后,其深遠的影響也對我國的對外戰略以及政策進行指導,對我國當代國際關系的發展發揮著著深遠的影響,譬如鄧小平先生對新時代主題的判斷、江澤民所倡導的新安全觀、以及現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尤其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繼承和發展了我們黨幾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國際關系的主張,習近平主席在國際國內多個重要場合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并對其豐富內涵和實踐路徑作了深入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明確回答了世界向何處去、崛起的中國向何處去、新形勢下中國怎樣辦外交等重大命題,是當代中國外交理論的重大創新成果之一,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之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超越了西方主流國際關系理論,蘊含著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必將有力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第二種是學術形式,從全世界的方向分析,幾乎每一個國家都會有對馬克思主義國際理論關系的研究人員及提倡者,比如說在英國、美國、加拿大、巴西,甚至在一些非洲地區的國家也都存在,這些研究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葛蘭西學派和法蘭克福學派,這兩者的創始者是羅伯克·考克斯以及安德魯·林克萊特,他們兩人對國際科學關系甚至整個社會科學的發展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同時也正像我國教授李斌所提出的那樣,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想主要運用在國際關系中,他們研究的是一種“批判轉向”的分析,后來也引導了當代社會科學其他領域的分析,從而一起走進對國際理論關系的研究中去。
我們應該進一步說明,以上所講的馬克思主義國際理論創新發展的兩種路徑各有千秋,研究的主題上也都各有側重點,兩者之間應該進行互補,從而豐富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了解認識,并對做出積極貢獻,我們在觀察學習時,應該保持著不相互詆毀,特別是不能盲目的相信某一套科學理論,要保持自己的見解,這同時也是我們的理論標準。
前面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國際理論的描述,講述了它的悠久歷史,以及它的發展過程,展現了其豐富發展歷程,但是目前的馬克思主義國際理論關系仍然無味,可能是許多原因所導致的,但是從它的理論特質,現實概念以及它的推動力量上,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它在新的歷史時期會繼續存在和發展。當然,走馬克思主義國際理論關系的創新發展道路是艱難的,我們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所以我們需要從以下方面著手推進:
第一,堅持唯物主義理論,并且學習相關研究成果,進一步發展出新的具體的行動策略,我們要充分強調他的連續性、發展以及實踐的歷史唯物主義,這也是同其他國際關系理論的最主要區別。不能盲目的接收馬克思主義的現有研究,我們需要辯證的對馬克思主義進行分析,不斷的將它擴展、研究、深化。最近幾年,國內外的學術界在歷史唯物主義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美國著名學者大衛·哈維的貢獻顯得尤為突出。他創立了歷史-地理唯物主義理論,發展出了新的研究領域,明確標示出新的議題,并有著自己的判斷,這是馬克思主義國際理論關系十分重要的前期準備,也是保證他成功的關鍵之處。
第二,應該關注時空問題,并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人們的行為總是在特定時空中進行,離開了某個時空,我們所有的社會事實都無法被認定。所以說對時空的研究對于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并且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談論一個國家,就會涉及到這個國家所處的時代背景,歷史環境與其他國家的不同,所以每一塊時空都會出現各自的特點。馬克思主義也描述了空間差異對國際行為體的影響,我們需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具體情況,對國際行為體的表現做出深刻的學術研究。
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歷經的過程曲折,不止一次從骨灰中爬起,獲得新生。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說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會在持續的創新發展中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