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蘭 浙江省瑞安市飛云中學 325200
清晰的評價標準,也稱為“量規”。Heidi Andrace認為,量規不但可以快速、有效地評價學生的作品,也是支持學生學習和發展他們高級思維技能的教學工具。以段落的方式來呈現量規通常較為繁瑣,不夠直觀。更為合理的方式是以表格的形式,由此產生了“評價量表”。量規是一個真實性的評價工具。教育領域中通常采用評價量規(assessment rubric)作為表現型評價的標準。
核心素養導向的評價量表制定中,教師應該以核心素養發展為軸,以學業質量標準為紐帶,設計不同學習階段或表現水平的評價任務構建考查學生素養發展的相對完整的評價體系。
寫作教學是一個長期系統的過程,貫穿學生整個初中三年,所以教師必須規劃整個初中階段的寫作總教學目標,為分階段寫作教學目標和任務做好指導。而七年級正是學生踏入寫作的起步階段,我們老師必須指導學生從細微入手,進行寫作的起步指導。
七年級學生在學一般過去時前,已經開始了一些話題的寫作,但由于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有限,學生糾錯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師給予方法的指導和充分地鼓勵與等待。所以在這份評價量表中,我設置了單詞拼寫、標點符號、大小寫這三方面的基本評價,細化寫作要求,讓七年級學生學會關注寫作細節,對于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教師要充分調動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習作完成后,教師刻意鼓勵學生默讀自己的習作,對照評價量表,發現并自行糾正錯誤,從而養成好的寫作習慣,為后階段寫作奠定基礎。
七年級下冊的學生,經過半年的話題寫作體驗和平時不斷滲透單詞拼寫、標點符號、大小寫這三方面基本要求的評價量表,學生通過自我評價和同伴互評之后,已經初步養成了良好的寫作習慣,所以不再在評價量表中設置這三項目標。而是按課本模塊要求讓學生關注but, because, so, not only…but also連詞的運用。
學生在評價作文時,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語言、語法錯誤、或者有無好詞好句、長句的使用等,會忽略謀篇布局,內容框架、語句與主題相關性更為實質的問題。所以教師有必要根據課堂寫作目標提供清晰的評價量表,讓學生的輸出和教師的輸入達成一致,將教材的寫作微技能不斷滲透到平時的寫作中。
微技能的訓練不一定都是以成文為目的,很多是在詞、句、段的層面,但這些正是一篇作文的必要基礎,是我們為學生搭建腳手架的起步階段。這些訓練并不是孤立進行,而是與課文教學密切結合。
通過示例觀察,學生知道了文章需要鮮明的主題句,并且一定有細節支持自己所寫的主題句。然后進行片段寫作,這些寫作微技能緊扣課本教學,以話題作文為依據,進行相關微技能片段訓練,為以后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科核心素養是通過學科教育獲得的,而不是通過日常生活自然形成的,它是可教育的素養,而且是必須通過學科教育才能獲得的素養。寫作評價主要是依據課程標準和具體的寫作目標,對學生的習作進行解讀,并給出反饋意見,所以寫作評價是監控教學過程、反饋教學信息、激勵學生學習、促進教學改進,從而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評價量表是寫作教學的要素之一。它是教師和學生進行寫作交流的載體,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拓展提供了“最近發展區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讀者意識。
寫作時一個循環式的心理認知過程、思維創造過程和社會交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在其中得到不斷地發展和提高。通過評價量表的指導,學生得到反饋信息或指導意見,產生新的想法,付諸于習作的修改和完善,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1.學生主體原則
《英語課程標準》第四部分,實施建議的第二部分評價建議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評價標準的確定、評價內容和方式的選擇以及評價的實施等均應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目標。學生應當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使用適當的評價方法和可行的評價工具,了解學習進程,發現和分析學習中的具體問題,主動反思和調控自己的學習策略,認識自我,樹立自信,不斷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
2.依據課程目標要求原則
《英語課程標準》第四部分,實施建議的第二部分評價建議中指出:“本標準是確定課程評價內容與標準的依據。教師應當綜合考慮五個方面的目標要求及特點,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確定評價標準,選擇評價內容,采用恰當形式。”
核心素養導向的評價量表寫作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教師、學生和同伴對學生習作多次反饋與評改,促進學生英語寫作知識的構建。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反思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和同伴欣賞的能力,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教師通過評價的反饋與糾正功能,讓評價服從并服務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以及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基于量規的英語寫作教學,其基本特點是評價優先于教學設計(逆向設計),其全過程指向學生學習結果的質量。強調從終點(想要的結果)出發,根據標準所要求的學習證據(或表現)和用以協助學生學習的教學活動形成教學。
總之,一線教學是個不斷探索和求知的過程,任何一種嘗試都能給我們的教學帶來新的啟發和感悟,也給我們研究自己為之傾注了熱情的課堂帶來了無限動力,讓我們為真正的實效課而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