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秀婷 設計/龐婕

電子設備的普及讓成人慢慢脫離紙本書,習慣了電子屏的碎片化閱讀。但事實上,網絡的碎片化資源遠遠不能達到知識所應有的深度和廣度。閱讀在很多發達國家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很多兒童從小博覽群書,這對于兒童的心理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本期將為您展示各國是如何培養兒童的閱讀習慣的。

英國,一個地理上的小小島國,卻是一個閱讀大國。全英書業年產值高達40億英鎊,且四分之一的圖書產品出口。1998年,英國提出世界首個國民閱讀年活動,宣傳口號是“將閱讀進行到底”,重點將2300萬歐元資助給各個學校,讓每所學校的圖書館可以購置價值1000歐元的圖書。這項活動因收效良好被美、日、韓等多個國家所采用。
為貫徹“讓國內每一個人都有閱讀的能力并有能力閱讀”宗旨,自1998年起,英國小學設置每天1小時的文學課程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政府還撥專款用于培訓小學教師如何上好讀寫課程。此外,還實施了“閱讀起跑線”計劃。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專為學齡前兒童提供閱讀指導服務的全球性計劃,該計劃以“讓每一個英國兒童都能夠在早期閱讀中受益,并享受閱讀的樂趣為基本原則,培養他們對閱讀的終身愛好。”此外,英國政府還開展了旨在向英國貧困兒童和難以接近圖書資源的兒童提供閱讀幫助的“閱讀是基礎”運動。
進入網絡時代新紀元后,為適應數字閱讀新趨勢,英國還組織了在線閱讀會等活動借助網絡進行閱讀推廣。英國還開展了針對成人,特別是針對閱讀能力相對較差的人群開展“快閱讀”活動。經過多年的努力,接近九成的參與者讀、寫、說、能力均有提高。

兒童時代是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黃金時期,在德國尤其注重嬰幼兒時期的閱讀教育。市面上有很多專門針對3歲以前孩子的書,這些特制的書造型別致、材質多樣:描寫動物類的書也許會做成小貓小狗的模樣,外表毛茸茸的,讓小朋友在觸碰、撫摸中得到極大的滿足感;情節故事方面的書會配上音效,從視覺以外的感官上刺激閱讀。這類書無一例外地抓住了幼兒的好奇心,將讀書行為扎根于他們的心中。據德國書業權威雜志《德國圖書商報》報道,針對0~2歲孩子的書已經成為德國少兒圖書市場的強勁增長點。
眾所周知,語言文字類的邏輯功能由左腦控制,而視覺藝術類則是由右腦控制。在兒童學會讀書認字以前,利用他目前已有的視覺能力,形成圖畫思維是一個有效的讀書方式。因此,為嬰幼兒特制的繪本、插畫書應運而生。為普及繪本,德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措施:設立與繪本相關的獎項、對繪本圖書給予減稅的優惠政策、對繪本創作給予資金支持等。目前,德國每年約出版8000種新的繪本作品,約占圖書市場總值的8.8%。同時,德國也會引進國外的優秀作品。目前,引進版繪本作品約占繪本市場的30%。
由于德國一直把鼓勵和吸引青少年兒童從小愛讀書作為重點,使國民養成了自覺讀書的習慣,直至今日,德國人仍然保持著較高的購書熱情,平均每人每年購書11本,人均花費110歐元左右。82%的德國人每天要閱讀1小時左右。50%的孩子表示喜歡和非常喜歡讀書。

縱觀美國歷史,幾乎每一位總統上任后都大力提倡閱讀,閱讀推廣早已成為美國政府的重要議程。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任時曾提出“美國閱讀挑戰”的運動,旨在改善美國的閱讀能力下降等問題。
曾有調查顯示:如果孩童在三年級結束前還未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那么他們會在今后的學習中遇到困難。而全美閱讀評量結果顯示,美國內陸大約70%的四年級生基本閱讀能力較弱。據此,時任美國總統的小布什制定了“閱讀優先”計劃,提出口號:“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這個計劃撥50億美元資助教育改革,希望兒童們能在三年級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

丹麥人熱愛讀書的傳統,也與當地政府、社會注重創造良好的閱讀條件密不可分。幾乎所有的丹麥圖書館都設有專門的兒童圖書和閱覽區,閱覽區內設有沙發,還有少量玩具,小朋友看書累了,可以玩會兒玩具休息一下。除此之外,在社區服務中心大廳、社區醫院或者牙醫診所等相關網站,都有專門為小朋友們準備的各種繪本和圖書。美國紐約市也開始注重兒童圖書館的建設,已經完工并對外開放的就有近百個公共圖書館。遍及每一個城鎮、區縣甚至社區的圖書館,為兒童閱讀提供了豐富資源。肯尼亞國家圖書館則在全國47個郡有65個分館,均提供專門的兒童圖書借閱服務;一些圖書館還會向貧民窟兒童、自閉癥兒童及聾啞兒童等特殊群體提供專門服務。對于沒有圖書館覆蓋的偏遠地區,國家圖書館每周都有定期的“大巴流動圖書館”服務各地讀者。

日本能成為一個閱讀大國與其政府多年不間斷的閱讀推廣努力是分不開的。日本在二戰后就認識到要提高大眾的文化修養,讓文化成為日本國民可以自由使用的權利。為此,日本政府多次立法,推廣國民閱讀運動。
日本將2000年定為“兒童讀書年”。此舉在于培養下一代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們從小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培養他們的情商和想象力。2001年11月制定了《關于推進中小學生讀書活動的法律》規定了讀書活動的理念,明確了國家、地區和公共團體在讀書活動中的責任。2005年初,一項國際中學生學習能力調查結果表明,日本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嚴重滯后,退居后位。有鑒于此,日本有識之士呼吁政府急需立法振興日本圖書文化。同年7月《文字·印刷文化振興法》法案在國會通過,目的是繼承發揚人類漫長歷史中積淀而成的文字、鉛字文化知識與智慧,致力于推動全民讀書活動。法案確定了國家與地方自治體要增建公立圖書館,充實學校圖書館館藏,日本國民應負有創造國民讀書文化環境的權力和義務。同時確立日本讀書周初日(10月27日)為日本全國“文字·印刷文化日”,并指出,在日本讀書周期間,國家與地方自治體應共同努力搞好多種活動,構筑全民讀書氛圍。2007年2月,日本文部科學省又制定了《新學校圖書館配備五年計劃》,并啟動了1000億日元的資金。上述法律條文的頒布為日本出版產業的發展和閱讀活動的推廣提供了必要的制度和政策上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