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震達 慈溪市觀海衛社區教育學院 315315
村民學校是社區教育四級網絡的基礎,也是離廣大村民最近的社區教育基地。城南社區位于觀海衛鎮中心,觀海衛路、329國道穿區而過,由里宅、花橋和居委三片組合而成,區域面積0.5平方公里。轄區內共有2個小區,現全社區共有住戶1847戶,其中外來人口1393人。轄區內有老年人495人,空巢老人9人,已婚婦女896人。隨著觀海衛鎮衛星城市建設的持續推進,特別是新城建設的蓬勃發展,城南社區的城市中心區位優勢日漸突出,但農村居民的生活習慣仍未改變,居民文化素質亟待提高,尤其是在老年人和已婚婦女中尤為突出,為此,城南社區立足實際,積極構建“村民學校+”的學習模式,即以村民學校為基礎,整合各類學習平臺,發揮學習資源優勢,打造幸福學習加油站,為村民的幸福生活加油。
1、調查了解社區居民學習需求,制訂學習加油站計劃。
一是調查摸底、了解社區居民基本情況。組織調查摸底,對社區居民的居住情況、健康狀況、愛好特長、生活需求等進行登記。二是發放學習需求調查表,制訂學習型加油站工作計劃。發放學習需求情況調查問卷。對調查結果作整體統計分析,確定切實可行的學習型加油站工作計劃。三是廣泛宣傳動員,營造學習氛圍。利用宣傳欄、公開欄等宣傳教育資源,以居民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宣傳,努力營造有利于活動開展的濃厚氛圍,不斷激發居民的學習興趣。
2、建立社區學習加油站領導班子,健全各類學習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社區學習加油站機構建設,由社區書記任組長,居委會主任任副組長,其他社區班子任組員的強大的社區教育領導班子。在鎮社區教育學院的指導下,形成了以村民學校為基礎,社區老年大學、婦女培訓班為骨干,家庭學習點為補充的社區教育培訓網絡,建立健全了學習加油站的實有載體。二是完善社區學習加油站工作的評估制度,指導教師的管理制度,組織評比制度,經費、檔案管理制度,活動的準入制度等,使社區學習加油站工作規范化、制度化。
1、依托社區村民學校,開設“社區大講堂”。
根據社區實際,以村民學校為核心,開設四個課堂:紅色課堂、法制課堂、健康課堂以及消費課堂。每月第一周開設紅色課堂,紅色課堂為社區老黨員、老干部學習國家最新政策,通過學習結合自身的經驗,在村合作社股份制改革、社區道路建設等社區動態工作中充分發揮黨員的優良傳統,獻計獻策,確保政策的順利實施;第二周開設法制課堂,特別是針對已婚婦女的政策法制維權培訓,讓她們懂得婦女應有的權利和義務,在社區公約的制訂中,在美麗家園的創建中,她們也應參政議政,充分發揮婦女半邊天的作用;第三周開設健康課堂,請來慈林醫院的醫生來為社區老年人講課,使其能把上課聽來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心理平衡;第四周與寧波銀行、商會等聯合對老年人進行假幣知識的培訓,對已婚婦女喜歡網上購物的情況,開展如何辨別網上購物商城真假的培訓等。通過四大課堂使居民百姓“周周有課上,月月長見識”,從而達到構建“學習型社區”的目的,實現居民素質全面發展的目標。
2、依托社區活動中心,建設“社區閱覽室”。
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以往都是老年人聚會的集散中心,自開展學習加油站活動以來,社區學習加油站工作人員專門組織人員每星期開展一小時的讀書、讀報活動。借助報紙、書籍為老年朋友帶來及時新聞、保健知識、生活常識等多方面的信息,大家以邊讀邊聊的方式讓老年人更好的掌握相關知識。以“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為社區老年人連演了5場戲曲,受到了居民們的歡迎。
3、依托社區教育學院,舉辦“社區培訓班”。
社區教育是推進全民終身學習的最有效載體,鄉鎮成人學校教育是最典型的社區教育。在人們學習需求多樣化的背景下,成人學校的教育功能進一步凸顯,加強基礎建設,使成人學校成為社區居民隨時隨地可以學習、健身、培訓的場所。為加強、加快社區居民的職業技能和就業勞動能力,近幾年我們成校根據居民實際需求舉辦了各種培訓如西式面點師培訓、育嬰師培訓、月嫂培訓、烹飪培訓等。去年8月,該社區60名家庭主婦參加了成校主辦的西式面點師培訓。在老師們耐心指導下,經過理論知識學習和反復實踐操作,歷時15天的學習,使婦女姐妹們掌握了一門新的技能,為生活增添了一抹新的亮色。有一位學員之前因丈夫無所事事而夫妻關系緊張,通過培訓與自學掌握了基本的西點制作技術,開始了家庭作坊式的糕點制作買賣,婦做夫送,夫妻關系改善。今年7月,為了更好的讓待孕媽媽、準媽媽、準奶奶以及有意向從事月嫂工作的學員們掌握好科學育兒的專業知識。成校開設了為期25天的初級育嬰師培訓班,共有109名婦女參加培訓。通過培訓提高了農村婦女就業技能,進一步拓寬了勞動就業渠道,有效滿足了社會家庭服務業的發展和社會經濟需求。
4、依托社區地域文化,搞好“社區特色活動”。
觀海衛鎮一直是慈東地區重要的文化藝術中心,鎮內名勝古跡眾多,歷史人文底蘊深厚,青瓷文化、圍墾文化和移民文化在這里交融并蓄,形成了獨特的“衛文化”。近年來,該社區以“承古韻、活文化、創特色”的文化強鎮思路,積極搞好社區特色活動,如“觀海衛燕話達人選拔賽”、“觀海衛太極拳比賽”及一年一度的傳統民間藝術觀海衛都神殿廟會等活動。通過傳承地方文化,進一步豐富和繁榮群眾生活,促進社區群眾素質的全面提高。
5、依托社區學習圈,培育“家庭學習點”。
“家庭學習點”—學習共同體是指有相同興趣愛好或相關行業經營者,以學習引領者家庭為主陣地,吸引、吸納相同學習愿望者(助學者)共同構成的團體,他們彼此之間經常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相互影響、相互促進。這些家庭學習點學習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如該社區有看書讀報為主的戴嘉康家庭學習點、戲曲歌舞為主的張飛勇家庭學習點、健身休閑為主的方水婉家庭學習點等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家庭學習風格,在每周固定的日子里他們開展學習排演,在社區及鎮舉辦的各類活動中都會表演助興,有效的豐富了周邊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
構建“村民學校+”的學習模式,建立以村民學校為基礎,發揮各類學習平臺的作用,實現了優勢互補,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參與各種學習活動,進一步促進了和諧社區的建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1、學習加油站讓家庭更和美。
通過學習加油站的學習,不少老年人和婦女們把自己的健康作為第一要務,運動健身的人越來越多。廣場舞、健身操、跑步、爬山等體育健身項目逐步替代了打撲克、搓麻將,這既鍛煉身體又結交了新朋友,給生活增添了情趣。
2、學習加油站讓鄰里更和睦。
通過學習型社區創建拓寬了社區居民群眾的精神空間和精神度量,提升社區居民群眾的文化素質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品味,促進了人的和諧發展。婆媳關系、鄰里關系是社區的細胞組織,通過社區學習加油站,說笑聲逐步替代了爭架聲,你幫我助成為社區一道亮麗的風景。
3、學習加油站讓社區居民的責任感增強。
去年底社區要求創建美麗家庭示范區塊,要求每戶要有綠化,庭院整潔,區塊內的老年人和家庭婦女們紛紛行動起來,盡自己的力量配合社區搞好美麗家族示范區塊,并通過了鎮級驗收。
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進一步推進,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和求知愿望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立體化的趨勢,傳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平臺已不能適應當前社區居民的學習需求,“村民學校+”的學習模式,正是為適應學習大眾化的變化趨勢。以此為學習臺,通過學習加油的管理機制,全面開展社區居民的學習活動,提升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為幸福生活加油,促進和諧社區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