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燦權 南京陸軍指揮學院 210031
干部管理制度革新的核心是對制度的管理,這其中有一系列的管理方面的要點。在進行管理制度的改革時,要使其成為一個具有活力的系統,各個環節要相互配合,相輔相成,以此保證系統的合理規范運作。干部管理制度改革的制度性原則,能夠為干部管理制定方向。
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改革在進行的過程中,要提升干部的制度意識,只有干部的制度意識得到提升,才能夠有效的發揮制度的約束及管理作用。在當代政治學的主流理論新制度主義中也涉及了這一問題,顯而易見的是,制度是長期存在的,有固定對象的掌管全局的。對處于制度規定下的對象而言,切實的增強其制度意識在制度執行過程中是非常必要的。
在制度改革中,要切合實際的對制度進行設計,明確對制度的邊界進行界定,對制度改革中產生的各個指標進行詳細的規定,同時要對實際情況進行考慮。其一,要對各項制度的具體內容進行規范的界定,這樣才能使制度能夠對所有人員進行管理,而不是部分人凌駕于制度之上,造成被管理人員的不公平性。這種不公平性會直接影響制度改革的效果,但由于制度是由人制定的,難免會導致制度中存在可以被被管理人員利用的地方,當被管理人員能夠對制度進行壓制時,管理制度就形式化了,為了避免這一問題,可以對不常變化的制度模板進行引用。同時進行與實際情況進行融合,使得被管理人員能將自己切實的融入到被管理環境中去,這樣才能使得制度設計實現最大合理化。
制度改革中可能會產生執行不嚴格的問題,這種問題的產生,對制度的公信力有極大的影響,它將可導致管理制度的不可行。制度在設計出來之后便要投入到實際管理工作中去,這時要嚴格執行制度的要求,不能因人而異,就是我們常說的“看人下菜碟”。這種制度對象的差異性一旦存在,便會導致整個管理制度的混亂,制度的公信力下降,這種公信力的下降基本是不可逆的。因此在制度改革以后,在嚴格執行制度,保證制度的公信力不受傷害,這樣才有利于制度的長期實施。
發揮非正式制度的限制功能,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共同構成了干部管理的管理系統。同時非正式制度對正式制度具有征兆性的影響。其共同構成的管理系統,對干部管理起到了相輔相成的作用,非正式制度能起到預測的作用,這個機制將能夠降低干部行為的不規范性,同時有助于減少管理方面耗費的時間,減少管理制度中所使用的人力物力成本。確保管理是可控制的,合理的,使其有條不紊的進行。
分級管理制度能夠有效的對各個環節的干部人員進行監督管理,這種管理制度能夠有效的保證各個環節的干部人員的利益不受損害,同時降低合人員可能發生利益沖突的可能性。對分級管理制度的完善,能夠有效的保證管理制度的平穩運行,當制度的執行人缺失時,可以及時安排可以擔當的人員。另外這種分級管理制度能夠有效的將制度的內部操作,和外部所聯系溝通的企業,政府等等相結合起來,以達到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時,分級管理制度本身也具有反饋作用,這種反饋作用對制度變遷具有較強的預測作用。這種分級管理的每一環節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目前的文件中,往往還會出現時間比較模糊的詞語,例如“盡快”“速度”“原則上”等等詞語,以“原則上”來作為例子,什么原則,為什么,都沒有說清楚,這種不規范性直接影響了管理的標準的模糊,也使得被管理人員對制度的界限變得模糊,影響按規矩辦事,因此要對管理制度進行細化,盡量避免出現模糊性的詞匯,以達到制度的規范性。同時要對行為的執行者和影響者,執行者的義務,執行過程,執行結果做一個細化,對獎懲制度進行細化,這都有助于提高制度管理的效率。
其一制度的制定要準確,精細,要讓管理人員在工作中達到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取,使得每一項行為和工作都有具體的要求與規范。其二,在將制度運行時,要平等對待所有人,不搞特殊性,按標準獎懲,嚴格執行制度要求,確保制度發揮作用,同時維護制度的公平性,使得被管理人員可以依靠制度。其三,要完成制度的精確化,數據化,不能給人模棱兩可的感覺,這樣才能依據制度來完成工作及任務,同時,也要在制度管理下收集數據,使得制度自身的反饋機制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能夠反作用于自身,以優化現有的制度,預測制度的變遷,這種反饋機制如果充分利用,可以使得現有的制度革新更適合于干部管理,同時也能為之后的制度改革提供方向與建議。
干部管理制度的革新與發展是非常必要的,要切合實際的對制度進行設計,在制度建立之后也要嚴格執行制度的要求,完善分級管理制度。政府不僅僅是改革的主體,同時也是接受改革的對象。因此,在干部管理制度改革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作用,完成制度設計,資源的整合與調整,對各方面利益進行協調,這將有助于解決干部管理制度改革中可能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