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偉 四川大學 四川成都 610000
英國進入現代化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的沉淀,才得以成功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三個方面相互聯動,經濟的發展為現代奠定物質基礎,使得資本主義社會的建設又充分的資金和技術的保證,思想文化的解放運動為經濟的發展與政治建設營造出良好的氛圍,而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建設進一步為經濟和思想文化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
從依賴引進,到自主創新。英國在16世紀引進大量歐洲先進的技術并鼓勵國外先進的工廠入駐英國,為他們提供豐厚的待遇,在引進之后并對這些技術進行消化吸收,使之內化成為符合本國的技術,在吸收的同時也不斷的刺激自身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技術的不斷學習和創新過程中不僅促進了自身產業化的發展,而且極大的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傳統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變化。“羊毛猶如一根神奇的杠桿,撬動了英國傳統的經濟結構”,英國圈地運動的發展,使得傳統以農業為主的英國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農業出現分化,農業與手工業分離,由此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勞動力和原料,由此產生了新的生產關系,資本主義性質的雇傭勞動關系,并促使新的階級形成。
思想文化對于英國現代化的形成與發展是必不可少的,在英國現代化過程中經歷了三次重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在不同時期分別為英國現代化注入強勁的推動力,思想文化領域的變革對于英國現代化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大的方面。
第一,培育了一系列有利于現代化發展的精神。名族精神、逐利精神、開放精神,在英國現代化發展過程中起著強大的推動力。人自身對于宗教的脫離,思想開始覺醒,文藝復興拉開了英國社會精神觀念改革的起點,14世紀開始的文藝復興,使人們改變了以往宗教傳統下人們對于人生命運的看法,人們活著并不是要為了宗教,而是要去追求人生的現實意義,使得人開始對于自己本身的回歸,拉開了反對神權的序幕。政治脫離宗教,人們的思想活動脫離了羅馬教會,英國本民族不在受到羅馬教會的控制。宗教改革批判繼承了文藝復興對于宗教的思想觀點,并且從個人上升到國家政權層面,使得英國教會脫離了外界教會的控制,成立了英國國教,促進了本國思想的解放;并且將教會的大量財產搶奪到了自己手中,由本國資產階級有占有。英國確立自己的國教,擺脫了教權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屬于英國的名族精神,解放大量教會財產,讓社會個人也能去追逐財富,為社會營造了良好的創造財富的氛圍。在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之后,人們脫離了教會的控制回歸了自身,人們有權利去追求自己的財富,在這一和諧的氛圍之中,開發精神孕育而生,在開放精神影響下,英國很容易接受國外傳入的各項先進技術和思想,同時,也很容易走出國門對外進行交流,在國際上創造和掠奪各種財富。
第二,思想文化領域的發展為英國現代化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啟蒙運動具有鮮明的反抗和解放意識,旨在對抗封建和教會思想 ,啟蒙運動發源于英國,在啟蒙運動過程中涌現了一批資產階級思想家,為資產階級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先進理論。涌現出大量資產階級思想家為社會提出關于國家政權建設、人本性的回歸、法律制度等先進思想,其中一些原則在仍然被作為當今資本主義社會運行的準則。
第三,思想文化領域的活躍造就了包容開放的社會環境。英國在現代化之前也處于封建社會,但是英國傳統的貴族文化并不是封閉式文化,英國傳統文化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包括英國的貴族階級都不是一層不變的,個人努力也能夠進入到貴族階級這位社會注入了強大的活力,使整個社會都具有積極奮斗的精神。英國思想文化領域還具有充沛的自由精神,這種自由的精神在現代化進程中國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政治方面,他促使個人追求屬于自己的權利逐步限制君主的權利,使英國建立起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建立起現代化的政治管理體制;其次,自由的氛圍也影響這經濟領域的發展,英國崇尚經濟自由主義,鼓勵工業商業的發展,政府很少參與到經濟的干預中來,由市場自由調節經濟的運行,在現代化過程中自由主義促進了資本的積累,極大的促進了英國經濟的發展。
文化的力量在當今世界的競爭中,越來越成為一個重要的力量,英國現代化的過程向我們展示了文化在變革中的引領作用,文化的先進性為政治和經濟建設開辟了思想道路。在我國的建設中,文化的作用也是不能夠被輕易忽視的一股巨大力量,只有掌握好運用好這個力量,才能更好的在新時代我國的建設中發揮更加強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