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俊江

人生長河里,時間是寶貴的?!笆昼姟闭f長也短,說短也長。對我們這些退休在家的老同志來說,“十分鐘”微不足道,一晃而過。但在我印象中,那次特殊的“十分鐘”,使我至今記憶猶新,久久難以忘懷。
那是去年陽春三月的事。
我應邀參加陜西電視臺衛視頻道《秦之聲》欄目組做嘉賓。電視臺給了約“十分鐘”時間,要我完成四項任務:一是演唱秦腔《龍鳳呈祥》諸葛亮撐船選段;二是來點武術表演,教給人們遇到歹徒如何防身,保護自身。而且,在未經打招呼,未經演練情況下,現場表演,現場示范,讓節目主持人,身高1.82米的楊碩,從我身后摟腰鎖喉,我分解制服。三是給《秦之聲》欄目贈送《秦韻書聲》一幅字畫;四是給現場評委贈送本人2006年撰寫,由陜西人民出版社發行的《路》。
面對面向全國乃至全球轉播,也是陜西人民特別是廣大戲迷非常喜愛的陜西衛視熒屏,面對演播大廳現場爆滿的戲迷觀眾,面對現場能說會道的戲曲家評委,憑著在公安戰線摔摔打打近四十年鍛煉的經驗,憑著對秦腔古老傳統文化執著的熱愛,憑著一名老公安干警打擊犯罪,保護人民的神圣使命和高度責任感,自己既滿懷激情,又沉著冷靜,悠然應對。短短十分鐘時間,比較好地完成了四項任務,受到現場觀眾熱烈的掌聲和評委們的好評。
從參加電視臺活動至今,雖有一年多時間,每每回想起臺上那短暫十分鐘,那既緊張又熱烈的場面還歷歷在目,令我感受頗深。
一是陜西電視臺對秦腔傳統文化宣傳力度之大令人敬佩。秦腔,作為戲曲鼻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截至目前,在我的經歷和體會中,還沒有發現哪門藝術像秦腔那樣,能如此酣暢淋漓地表達一個人的生命激情,能如此熱血涌頂地呼喊一個人的生命渴望,能如此深入腠理地宣泄一個人的生命悲苦。這也是自己為什么執著熱愛秦腔的重要原因之一。
秦腔到底生成于什么年代,至今尚無大家容易接受的論斷。但有史可查,秦腔至明朝已是比較成熟的形態,不僅盛行于“陜甘”一帶,而且,隨著明末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四處征戰而流播八方。據載,明末起義領袖個個都是秦腔愛好者,有的甚至是高級“票友”。而李自成出身樂戶,唱秦腔更是夠得上專業水平,因此,連軍樂采用的也是秦腔曲調。
秦腔固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深受廣大群眾特別是西北五省區廣大戲迷喜愛。正如廣大戲迷所說,無論你是高興,還是憂愁。特別是后者,你吼幾句秦腔,頓覺神清氣爽,悶氣全無,難怪廣大農村田間地頭,家庭院落,時不時大秦之聲縈繞耳畔。
在信息化瞬息萬變的今天,信息就是金錢,信息就是財富。電視熒屏的播放,動輒分秒來計算的情況下,電視臺竟然給一個秦腔愛好者約十分鐘的表演時間,這能不讓人感動,能不讓人受寵若驚,能不讓人終身難忘,倍加珍惜!
二是組織之嚴密令人贊賞。
自己從事公安工作三十余年,期間,組織參與全省乃至全國各類大小活動,舉不勝舉。但參加電視臺活動,給我的感覺和體會,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概念。電視熒屏,面向全社會,范圍之廣,受眾人數之多,影響之大都無法估量。而且,聚焦熒屏,整個錄制,既有演唱,又有樂隊伴奏;臺上既有支持者,臺下還有觀眾。更重要的,還有錄像、照相、燈光、服裝、道具等,一點小小疏漏,都會影響正常錄制,一處或一人,哪怕一丁點漫不經心,都會影響錄制效果。但從當天上午錄制情況看,組織嚴之又嚴,細之又細,實之又實,嚴絲合縫,圓滿成功。對此,自己既開眼界,又從中學到不少東西。同時,對電視臺領導和工作人員的一絲不茍、認真負責的嚴謹工作作風心悅誠服,由衷贊賞。
三是宣傳效果之好讓人叫好。回顧總結,自己在職在位,及退休后近十年,無論參加陜西電視臺《秦之聲》欄目組織的戲迷大叫板,還是應邀參加演唱也好,不少于三四次。記得最早是2007年前后在建西街,電視臺邀請省廳機關愛唱秦腔的干警參加。經篩選,廳機關四人參加,自己僅唱了《趙氏孤兒》程嬰四句唱詞。之后,分別參加《戲迷大叫板》和兩次邀請演唱。其間,大叫板榮獲周冠軍。這次應邀,電視臺所給時間之長,項目之多,前所未有。電視播放后,既收到很好的宣傳秦腔傳統文化效果,自己也受益匪淺。不少戲迷來電來訊,既有省內的,也有外省的;既有同學、學生、親朋好友,還有素不相識的戲迷朋友。不僅如此,演唱結束,陜西電視臺《秦之聲藝術團》給自己頒發了證書,聘請自己為該團特邀演員。更重要的是,通過演唱,增強了自信,鍛煉了膽量,提高了水平,充實了生活,擴大了交流,強健了身體。與此同時,既傳播了秦腔傳統文化,又把歡樂帶給廣大戲迷,真是一舉多得,樂哉!美哉!
夕陽無限好,已知近黃昏,自己不以此悲,不以此嘆!不用揚鞭自奮蹄。將一如既往組織更多人,唱響、唱好大秦之腔,傳播秦腔傳統文化,收到“一花引來百花千花甚至萬花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