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義明, 張麗萍, 林美蓉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威海醫院,山東威海264200)
疼痛是腫瘤患者最為常見但卻最難以控制的問題[1,2]。癌痛患者基于其生理病理上的特殊性,經常出現傷害感受性或神經病理學疼痛[3]。WHO的相關統計數據發現,世界上大約每年會出現1 000萬新發的癌癥患者,600萬左右的癌癥患者死亡,在這些人中,50%的患者會出現癌性疼痛,而70%晚期患者的主要癥狀就是疼痛。在這些疼痛患者當中,由于不同原因導致50%~80%的患者不能有效控制其疼痛[4-8]。調查表明,中國目前每年的新發癌癥患者大約有180萬,而每年因癌癥死亡的患者則達到了140萬之多[9,10]。數據顯示,在中國,大約50%的腫瘤患者出現癌痛癥狀,其原因大致包括3個:第一位是以腫瘤本身直接導致的疼痛,這部分大約占80%;第二個是治療腫瘤時造成的疼痛,大約占10%;第三個是與腫瘤相關或無關的因素導致的疼痛,大約也占到了10%[11,12]。現代醫學對于癌痛的治療主要參考WHO制定的三級藥物梯度止痛原則,然而對于部分患者的疼痛控制仍難以奏效[13]。另外,長時間應用鎮痛類藥物對患者易產生較為嚴重的毒副作用,且具有明顯的成癮性與依賴性,還受到患者自身耐受性的制約[14]。本研究采用耳穴壓豆療法緩解癌痛患者的痛苦,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及分組 選取2015年7月到2018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180例癌痛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耳穴壓豆組、電針組和羥考酮組共3組,每組各60例。本研究獲醫院倫理委員會審議通過。
1.2 診斷標準 癌癥疼痛的診斷參照《惡性腫瘤骨轉移及骨相關疾病臨床診療專家共識》[15]。即經組織病理學或細胞學檢查診斷為惡性腫瘤,或骨病灶穿刺活檢或細胞學診斷為惡性腫瘤骨轉移;骨病灶經X線平片、或CT掃描、或MR掃描、或PET-CT掃描診斷為惡性腫瘤骨轉移。
1.3 納入標準 ①診斷明確的骨轉移性疼痛;符合中醫學證候標準;數字化評估量表(NRs)評分為中、重度疼痛,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符合細胞學或者病理學檢查,并具明顯的癌性疼痛癥狀;②年齡在18~80歲之間;③預計生存期在3個月以上;④無明顯阿片類藥物治療禁忌癥,既往沒有應用強阿片類藥物治療史;⑤不存在嚴重的心、肝、腎等功能的損害;⑥治療前無惡心、嘔吐、便秘、腹瀉等消化道癥狀,無智力及精神障礙,語言表達能力正常;治療前1個月內未行特殊抗腫瘤治療(包括雙磷酸鹽治療),觀察前1 d未使用止痛藥物治療;可以口服給藥;⑦在治療腫瘤的過程中沒有應用過雙磷酸鹽、糖皮質激素、核素及抗腫瘤中成藥等手段,沒有接受過放化療治療;⑧意識清醒,可以自行理解并回答問題;⑨符合三階梯止痛治療原則;⑩患者及其家屬都同意參與本臨床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①患有肝癌、胰腺癌的患者;②患有心、肝、腎等嚴重疾病的患者;③對相關藥物有過敏反應的患者;④24 h以內應用過短效鎮痛藥物、或者3 d以內應用過長效鎮痛藥物的患者;⑤局部皮膚存在破潰處或者存在皮膚過敏現象的患者;⑥依從性較差、存在智力障礙的患者;⑦存在語言障礙、難以溝通的患者;⑧存在精神類疾病的患者;⑨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婦女;⑩需要進行放療的患者;○11術后產生的疼痛、其他疾病造成的疼痛、因治療而引起疼痛的患者。
1.5 治療方法
1.5.1 耳穴壓豆組 選擇皮質下、神門、肝、三焦、交感作為主穴。根據患者疼痛的位置加減選用腎、膽、胸、胰、額、頸、盆腔、內生殖器等敏感點,每次選擇5~6個穴位,應用耳穴壓豆法,左右兩耳依次交替貼壓,每周替換2次。囑患者在感覺疼痛的時候在貼豆處進行按壓,每個穴位按壓3~5min,共治療3周。
1.5.2 電針組 選取患者雙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將皮膚局部常規消毒后,應用蘇州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生產的規格為0.25mm×40mm的一次性無菌針灸針,針刺得氣后,連接2/100Hz高低頻交流電韓式電針儀,以0.5mA、1.0mA、1.5mA的強度逐漸增強,依次刺激30min。隔天治療1次,共治療3周。
1.5.3 羥考酮組 給予羥考酮緩釋片(商品名:奧施康定,北京萌蒂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500892),10mg/次,口服,1次/12 h,共治療3周。
1.6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分別對3組患者的疼痛緩解率、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生活質量SF-36量表評分、患者治療依從性進行評價,觀察各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和不同治療手段對患者癌痛的影響。
1.7 療效判定標準 (1)依據WHO現行標準,進行疼痛緩解度的判定。完全緩解(CR):治療后完全無痛,疼痛數字評分法(NRS)0分;部分緩解(PR):疼痛明顯減輕,睡眠基本不受影響,NRS 1~3分;輕微緩解(MR):疼痛減輕,但仍有疼痛,睡眠受干擾,NRS 4~6分;無效(NR):疼痛無減輕或者加重。疼痛緩解率=(CR例數+PR例數)/總例數 ×100%。(2)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兩個評分量表,評估應用不同治療手段之后患者的心理變化。心理狀態的變化可經由量表的評分結果顯示出來,其分值越大,則表明患者的心理狀態越差。(3)生活質量評估:應用浙江大學李魯教授設定的漢化版SF-36健康調查量表進行評估。該量表主要包含36個項目,從生理功能(PF)、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活力(VT)、社會功能(SD)、情感職能(RE)、精神健康(MH)、總體健康(GH)等8個維度統計比較。各維度應用李克累加法進行記分,第一步是按照最后題值進行原始分數的計算,第二步是運用標準公式進行轉換分數的計算,第三步統計各維度得分情況:即0分(最差)~100分(最好)。(4)治療依從性評價:參考文獻資料的評價依據對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進行評估,采取自制調查問卷的方式,大致包括:①您是否經歷過未遵照醫囑按時治療;②您是否忽視過相關治療;③當您主觀感覺到自身癥狀有所緩解之后,是否有過自行停止治療;④當您治療的主觀感覺癥狀加重之后,是否有過自行停止治療?這4個問題都回答“否”,則代表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好,只要有1個及以上問題的答案為“是”,則代表患者的依從性差。
1.8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3組患者基本情況比較 表1結果顯示:3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癌癥類型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3組患者的基線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見表1。
2.2 3組患者治療后疼痛緩解情況比較 表2結果顯示:3組患者的疼痛情況均有改善,耳穴壓豆組疼痛緩解率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電針組和羥考酮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3組患者基本情況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basic data of patients in the three groups(,n)

表1 3組患者基本情況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basic data of patients in the three groups(,n)
組別耳穴壓豆組電針組羥考酮組N 60 60 60性別男29 30 31女31 30 29年齡(t/歲)45.67±22.24 47.10±21.01 44.92±24.13教育程度小學24 27 25初中16 13 14高中12 13 14大學及以上877癌癥類型胃癌876肺癌22 20 24結直腸癌18 15 17乳腺癌796宮頸癌597

表2 3組患者治療后疼痛緩解情況比較Table 2 Com parison of the pain relief in the three groups after treatment n(p/%)
2.3 3組患者治療前后SAS和SDS評分比較 表3結果顯示:治療前,3組患者SAS和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均明顯改善(P<0.05),且耳穴壓豆組的改善作用明顯優于其余2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3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SF-36量表評分比較 表4結果顯示:治療前,3組患者生活質量SF-36量表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組患者生活質量SF-36量表評分均明顯改善(P<0.05),且耳穴壓豆組的改善作用明顯優于其余2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3組患者治療前后SAS和SDS評分比較Table 3 Com parison of SAS and SDS scores in the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表3 3組患者治療前后SAS和SDS評分比較Table 3 Com parison of SAS and SDS scores in the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①P<0.05,與治療前比較;②P<0.05,與電針組比較;③P<0.05,與羥考酮組比較
組別耳穴壓豆組電針組羥考酮組N 60 60 60 60 60 6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SAS評分71.32±5.01 31.20±5.82①②③70.24±6.23 51.29±5.86①③71.01±6.02 48.25±5.24①②SDS評分73.24±5.91 30.81±4.87①②③73.47±5.01 49.12±5.67①③74.01±4.21 47.01±4.23①②
2.5 3組患者治療前后依從性比較 表5結果顯示:治療前,3組患者依從性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耳穴壓豆組的依從性明顯優于其余2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4 3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Table 4 Com parison of the score ofquality of life in the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表4 3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Table 4 Com parison of the score ofquality of life in the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①P<0.05,與治療前比較;②P<0.05,與電針組比較;③P<0.05,與羥考酮組比較
組別耳穴壓豆組電針組羥考酮組N 60 60 60 60 60 6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生理功能46.81±5.82 63.12±6.35①②③45.81±6.12 49.32±3.82①46.09±5.98 49.23±3.18①生理職能29.02±4.23 46.64±4.10①②③30.01±4.42 32.98±3.83①29.29±5.11 33.25±3.41①軀體疼痛38.01±3.42 53.21±4.05①②③37.96±3.24 39.01±4.80①37.62±3.31 40.11±4.89①活力54.23±5.31 73.56±4.62①②③54.01±4.98 60.32±4.57①53.90±4.02 61.03±4.78①社會功能61.21±4.26 74.23±4.31①②③60.97±4.92 63.91±3.26①61.09±4.03 64.24±4.31①情感職能41.02±3.72 57.03±4.25①②③41.76±4.03 45.36±3.12①40.91±3.89 46.62±3.35①精神健康57.81±4.13 72.03±4.30①②③58.09±4.13 62.02±4.98①57.91±4.18 63.14±4.93①總體健康42.09±4.23 56.78±4.82①②③41.76±4.64 43.39±4.38①41.86±4.98 43.01±3.20①

表5 3組患者治療前后依從性比較Table 5 Com parison of the treatment com paliance in the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n(p/%)
癌痛的出現是由于癌癥或癌癥相關性病變以及抗癌治療等導致的一種臨床疼痛癥狀[15]。多年以來,癌痛是世界臨床醫學面臨的一大治療難題,不但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量,還造成患者的心理狀態發生焦慮、悲觀等改變,對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產生不良影響,給腫瘤患者造成了難以忽視的痛苦[16-19]。而現代醫學對于癌痛的治療主要包括局部治療、鎮痛藥物治療、阻斷疼痛傳導途徑等手段,這些治療大部分是通過麻醉神經而達到止痛的效果,即為分階段地應用麻醉藥物[20]。祖國醫學對于疼痛的探索有著悠久的歷史,其主要觀點是癌痛出現的主要原因為邪毒內蓄,導致氣滯血瘀,不通則痛,所以,消腫解毒、活血理氣是中醫治療癌痛的基本原則[21]。
耳穴壓豆是在經絡理論的指導之下,利用王不留行籽作用于耳部腧穴,推動機體經絡氣血的運行,調整各臟腑的功能,從而發揮經絡腧穴對機體調節作用的一種治療方法[22]。研究[23]發現,耳穴是通過降低患者血漿中P物質的含量而起到鎮痛的效果。近年來,關于耳穴治療癌痛的報道層出不窮,總體有效率超過了90%,且具備操作簡單、安全可靠、無副作用等優勢,患者在疼痛發生之時可以自行按壓耳穴治療,其治療依從性高[24]。臨床實踐表明,耳穴配合阿片類藥物綜合治療癌痛,不但可以減少阿片類的使用劑量,還可以緩解患者的各種不良反應。依據針灸鎮痛這一理論開展的針灸治療癌痛也逐漸發展起來[25]。依據中醫學的“氣血運行學說”,通過針灸舒經通絡的作用治療癌痛已經深入人心。西醫學認為,針灸是通過刺激穴位促進機體釋放出內源性阿片肽,以發揮鎮痛效果。而低頻(2Hz)的電針刺激可以加速機體內腦啡肽與內啡肽等相關物質的生成與釋放,高頻(100Hz)的電針刺激則可以加速機體內強啡肽的生成與釋放,高低頻電針混合刺激則有效提高了這三種阿片肽在機體的含量。這三種阿片肽則為阿片受體的內源性配體,從而對疼痛起到有效的緩解與抑制[26]。羥考酮緩釋片為目前較為先進的阿片受體激動劑,其特殊的AcroContin技術使得該藥口服之后會出現兩個釋放相,一個是38%的藥物在1 h之內快速釋放,另一個是剩下62%的藥物則在機體中緩慢釋放,因此,該藥具有1 h快速止痛,12 h持續鎮痛的特點,對于臨床治療亦具有良好的效果[27]。
本研究發現,耳穴壓豆治療、電針治療、口服羥考酮緩釋片治療均可以有效改善腫瘤患者的疼痛程度、心理狀態、生活質量,但耳穴壓豆療法對于患者疼痛程度的緩解、焦慮與抑郁情緒的改善,生活質量的提高以及治療依從性的增強具有更為明顯的效果,為臨床治療癌痛提供了一種更為有效的方法,緩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了其生命質量,且操作簡單、方便,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值得臨床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