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果
創作簡介:此為一篇用駢體創作的生態文學,描繪了西安水利生態的歷史進程:第一段追溯歷史寫古時“八水繞長安”之盛;第二段寫水資源的破壞與衰落;第三段寫近年西安市的水利生態工程以及如今的水域生態景觀;第四段簡評希望民生之舉能夠得以延續。筆者翻閱古典文獻,查找近年西安水利生態建設的諸多資料,并遵循駢體規范,力求對偶,多用典故,圍繞水利生態以古體記今事。
昔者炎黃并起于渭水,周祖發跡于涇流。[1] 稼穡殖谷豳風里,泂酌彼行潦河邊。[2] 西漢盛世,資五陵以崔嵬;李唐光華,得八水以縈回。[3] 舠船茯磚,渭涇膺秦商之表;桑佃彩陶,浐澇郁黍稷之饒。天材利多,荀卿撰《強國》于竹簡;分流蕩蕩,相如書《上林》于帛絹。[4] 驪山映漢宮之斜,潏水繞秦塞之曲。百匯輻輳而煒燁,千池云構而彪炳。
然丕顯當時,坎壈來葉。山岳闇然,江湖潛沸。世交屯夷,水運陵替。宮闕鴻建,茂林不避伐斫;帝都播遷,淤渠難得疏瀹。秋浦亂葉,可聽波聲漸小?不辨牛馬,怎知涇渭孰清?[5] 蘭棹櫓聲空蕭索,萬戶不見搗衣人。[6] 覃及近世,浸陷泥蟠。工業莩甲,不免糜擲之災;河池漸眢,終視枯窘之變。廛路磊落,既存蕭墻之患;川澤殄竭,必有長安之悲。故地利失而“陸海”隱,人和沒則“旱城”現。水土危若累卵,清源急如倒懸。鄭國見之無方,西門望而長嘆。[7]
逮奉圣朝,政阜民豐。繩愆糾謬,運天樞而懸規;周爰咨謀,總群言以紆蹇。遂固浐灞之堤防,遏雁塔之沉降。灃惠改建,儀祉首現;遺址追媵,滄池復名。[8] 修三星以附潏水,筑四庫以廣渭域。引大峪而濟城濠,清大環而治西郊。[9] 江河既導,草木之遇陽春;萬穴俱流,魚龍之浸風雨。涇河灘邊有龍女,桃溪堡里逢崔護。[10] 渭川復還垂釣叟,灞岸又見折柳人。[11] 鳥覆春洲,澄江如練。云錦散文于沙汭之際,綾羅被光于河石之節。漢城浩渺,大風閣窮睇眄;曲江曼回,芙蓉園盡暇豫。鳴佩凌波之水,影來池里;吹簫弄玉之臺,絮落衫中。本知相關禽對語,復訝生香樹交花。
微淪且或迎意,騰瀾有足引心。故水利之事,未可不察;民生之舉,詎敢不細?非唯萬民所衣被,亦且古城之福祎。前驅有功,便冀后援司契;撫會運周,唯盼克終效績。[12] 望關中于日下,目秦川于澤間。情以物遷,辭以情發。追為此賦,聊以記言。
注釋:
[1]“昔者”二句:渭河流域為軒轅黃帝和神農炎帝起源地。《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周王朝發跡于豳(今陜西彬州市),從公劉至古公亶父十余代俱居于豳,后受戎狄侵略,周太王由豳遷岐,由涇河流域遷徙到渭河流域。
[2]“稼穡”二句: 《詩經·豳風·七月》細致描寫了周先祖的農事活動;《詩經·大雅·洞酌》有"洞酌彼行潦"句。
[3]“西漢”二句:五陵,西漢王朝設立的五個陵邑,即為漢高祖劉邦建長陵,漢惠帝劉盈建安陵,漢景帝劉啟建陽陵,漢武帝劉徹建茂陵,漢昭帝劉弗陵建平陵;八水,指渭、涇、灃、澇、潏、滈、浐、灞八條河流,在西安城四周穿流,均屬黃河水系。
[4]“荀卿”二句:《荀子·強國》“其固塞險,形埶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勝也”;司馬相如《上林賦》“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
[5]“秋浦”二句:周邦彥《齊天樂·綠蕪凋盡臺城路》“渭水西風,長安亂葉”; 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杜甫《秋雨嘆三首·其二》“去馬來牛不復辨,濁涇清渭何當分”, 這里都是化用語典。
[6]“蘭棹”二句:溫庭筠《河瀆神·河上望叢祠》“楚山無限鳥飛遲,蘭棹空傷別離。何處杜鵑啼不歇”; 李白《子夜吳歌·秋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7]“鄭國”二句:鄭國,戰國時期水利專家,治理水患,改變關中農業區面貌,使八百里秦川成為富饒之鄉。鄭國渠和都江堰、靈渠并稱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西門,指戰國時期水利家西門豹,曾治理漳河使鄴城民富兵強,成為魏國東北重鎮。
[8]“灃惠”四句:指近年改造灃惠渠,建設儀祉湖工程;承繼長安城遺址,使滄池聲名重現。
[9]“修三”四句:指近年修三星湖來配合潏河的治理,建四座水庫來拓寬渭水流域;引大峪水庫之水來濟護城河,治理西郊大環河的污水。
[10]“涇河”二句:相傳涇河小龍王性情殘暴、喜新厭舊,將其妻龍女流放到涇河灘上牧羊。進京趕考落第的湖南書生柳毅,到涇陽尋訪好友途經此地奇遇龍女,遂幫龍女傳書洞庭,后龍女變為凡女,與柳毅結為夫妻,傳為佳話;《太平廣記》載唐時桃溪堡景色秀美,博陵人崔護于清明日獨游長安城南桃溪堡,叩門求飲,柴門之內一美貌女子倚桃而立,令崔護銷魂蕩魄。來年清明,崔復往尋之,未見女,便在門扉題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11]“渭川”二句:釣叟,指姜太公渭川垂釣事,李白《留別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門”;折柳人,“灞柳風雪”為關中八景之一,唐代在此設驛站,親友出行多于此告別,并折下枝頭柳枝相贈,楊巨源《賦得灞岸柳留別鄭員外》“楊柳含煙灞岸春,年年攀折為行人”。
[12]“前驅”四句:指前期工作取得成效,希望把握規律;順應時勢不斷發展,有始有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