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環評工作是環境保護當中的重要內容,將公眾參與引入到環評之中能夠有效提升環評的準確性,進而促進環保工作的進一步完善和加強。基于此,本文就將重點分析目前公眾參與在環評工作當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問題和對策
中圖分類號:X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09-0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9.013
Research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yinuer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valuation Center, Urumqi Xinjiang 830003, China)
Abstract: The EIA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troduc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into the EI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EIA,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and enhance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EIA work, and giv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ublic particip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1 公眾參與
1.1 內涵
實施公眾參與可以有效保證公民的公眾參與權。目前,公民公眾參與權的維護不但需要國家與政府,還需要公民自身的努力。換句話來說,公眾參與機制就是公民通過制度主體參與公共權力的一種表現,這在極大程度上能夠確保公共活動的公開與公平,并且能夠在維護各方利益的基礎上,實現對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
1.2 參與流程
在環評工作之中,公眾參與基本都是由委托環評機構或者是建設單位開展的,再通過環境信息公開的形式讓公眾及時對實際情況可能會帶來的環境問題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再利用公眾意見聽取、聽證會以及論證會等各種形式來對公眾的意見進行聽取,最終通過相關的統計分析來及時反饋公眾意見。具體流程如圖1。
1.3 參與范圍和數量
環評單位征求意見的公眾通常需要包括有法人、間接或直接影響的公民等,另外在選擇公眾的時候需要綜合考慮職業、地域以及表達能力等相關因素。具體來說就包含有這三種:①受到項目建設直接影響的個人及單位;②項目當地的政協委員以及人大代表;③專家。
2 問題
2.1 參與對象缺乏廣泛性和代表性
在我們國家的多項法律條文之中都明確指出了要在環評當中有公眾參與,但是在實際工作實施的過程中,卻并非如此,其所選取的對象基本都缺乏相應的廣泛性與代表性。例如,一部分單位會使用調查問卷的形式來實施公眾參與,基本都是會對利益受害者予以回避,選擇的公眾對象基本都是既得利益者。不僅如此,公眾對象缺乏相應的廣泛性也是存在的一項嚴重問題,通常公眾對象既需要基層群眾,又需要專家學者等。
2.2 參與對象缺少正確的參與意識
這幾年由于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國民教育的不斷進步,使得國民素質相較于從前有了極大的提升。但是從整體情況進行分析,我國基層的公民其環境素養以及法律意識都還相對比較薄弱。在實際進行公眾參與的時候,也缺乏強大的專業素養與環境意識作為支撐,因此在環評的時候其態度都是以自身的短期利益作為主要參考依據,這就使得整個參與過程缺乏相應的合理性與科學性。
2.3 參與缺少多元化,參與度較低
在目前的環評工作之中,公眾參與從根本上進行分析還都是“由上到下”的模式,其中有關機構和單位的意見與態度對基本評價結果起直接性影響。公眾在參與環評的時候,在理論方面有多種方式,比如調查問卷、訪談或者是會議討論等等,但是在實際參與的時候基本都是以調查問卷為主,所以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將公眾參與的成本與難度降低了,但是因為參與形式的單一性和內容深度不足等問題的影響,不能將公眾對環評工作的決定作用發揮出來。
2.4 信息公開不及時、不充分
公眾參與的基本保障是信息公開的及時性與充分性,但是在實際工作之中,大部分的建設單位在公開這些信息的時候都存在不及時和不充分的情況,基本上都是只對項目規模和內容進行粗略的講述,對于項目建設中可能會產生的污染物等沒有及時公布,因此這就使得公眾參與在其中始終處于劣勢。
2.5 尚未認識到公眾參與的重要性
這幾年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但是這也導致了很嚴重的環難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環境問題受到了極為廣泛的關注,對此需要進一步重視環評工作。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們國家的環評工作并未充分認識到公眾參與的重要性。在實際開展工作的時候,不論是公眾本身,還是項目單位及環評單位都缺乏相應的參與意識。大部分的政府與建設單位只注重政績與經濟效益,所以公眾參與在其中就流于形式化,不能有效發揮基本的作用。
3 對策
3.1 提升參與對象的廣泛性及代表性
選擇參與對象的時候,保證基本的廣泛性和代表性是提升環評工作質量的重要基礎。對此,在選擇的時候就需要加強對各個層次對象的進一步考慮,不僅要有受直接影響的公眾,還應該要有對項目感興趣的公眾。另外還需要對參與對象進行合理分類,以此來獲得更加廣泛的公眾意見,進而給環評工作的公正公平奠定基礎。
3.2 強化參與意識
在這之中還需要進一步強化公眾的參與意識,具體來說可以從這兩點出發:其一,利用各種方式提升公眾的參與和宣傳力度,進一步加強公眾參與和相關環保法律知識的教育與宣傳,促進公眾環境意識與法律素養的提升。其二,進一步強化環保教育力度,將環保教育結合到九年義務教育之中,進而讓公眾可以在潛移默化之中養成良好的環保意識。
3.3 進一步創新優化參與方式
在環評工作之中還需要進一步改變調查問卷這種單一的參與方式,并加強對公眾參與有效性的提升,有效創新優化參與途徑。另外,就算是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也要加強對問卷內容的豐富,將問卷的深度提升上去,確保可以將公眾對建筑項目的建議與意見完全表達出來。
3.4 增強信息的公開力度
另外,在往后的環評工作之中,還應該要進一步保證信息公開的充分程度與及時性,確保公眾的知情權。目前,我們國家頒布的相關法律雖然對公眾參與內容做出了相應的規定,但是卻沒有對知情權等實施保護。所以在今后進行法律完善的時候,就需要加強對信息公開相關規范的規定,進而通過法律給信息公開提供一定的保障措施。如果相關單位沒有及時進行信息公共或者公開虛假信息還需要加大懲處力度。保證信息的充分性和及時性是確保公眾參與環評工作地位的重要手段,倘若這一點無法得到保障,那么公眾就無法和相應的利益團體相抗衡,公眾參與勢必就會成為一種形式。
4 結語
目前公眾在環評當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所以這就需要進一步細化其基本的參與程序,并有效明確參與的方式和內容,在法律層面上建立基本的保障制度。與此同時,還需要加強宣傳教育,提升公眾的參與意識,確保通過政府監督,進一步提升公眾參與意識,使環評工作可以落實到位,同時保證環境與公民的基本權益。
參考文獻
[1]劉貝貝,林偉龍.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問題的應對策略分析[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8(8):139-141.
[2]林鋒.環境影響評價中的公眾參與制度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7(6):90.
[3]任正偉,吳永杭.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現狀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8(3):120.
收稿日期:2019-07-02
作者簡介:阿依努爾(1984-),女,維吾爾族,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為環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