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 要:中西文化有著不同的民族習慣與歷史文化背景,也有著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獨特的思維方式、價值尺度與道德規范。在與其他國家的人民交流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有許多文化差異的現象出現。本文主要從生產工具、餐具和食物、主人公性格、不同文化背景、價值觀層面等五個方面分析了兩種不同的文化相似與差異,以及這些相似與差異對不同國家人們跨文化交際帶來的啟示。
關鍵詞:《愚公移山》;《老人與海》;中西方文化相似與差異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7-0-01
《愚公移山》是我國先秦文學中的一篇具有神話色彩的寓言故事,出自《列子·湯問》,講的是一位年過九旬的老人堅持挖“高萬初”之山;《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作品,講的也是一位老人孤身一人在大海拼搏與鯊魚搏斗。它們的主人公都擁有不同尋常的經歷,都表現人類的堅忍不拔,以及與困難作斗爭的勇氣。這是兩部描寫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作品,各自所處于不同的社會階段,但在某些文化層面卻很相似,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文學作品中,我們不免會發現這些相似與差異。本文主要從以下幾點來探究這兩部作品中的中西方文化相似與差異。
一、生產用具
在《老人與海》中,老人圣地亞哥主要是靠打魚為生,桅桿、船、船帆、魚叉、魚鉤、繩子等都是他在海上所使用的工具。在古代中國,漁夫所使用的捕魚工具是漁網。兩者的差異主要在于當時不同的地域環境,中國江河較多,內陸淡水為漁民主要的捕魚地,魚也比較小適合用漁網;古語中常有“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當然人們也常常認為在江邊垂釣是一種悠然自得的享樂方式。然而西方國家由于其海洋地域環境,魚較大,更適合使用魚叉、魚鉤、繩子等捕魚。
二、餐具和食物
餐具使用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中西方人們的飲食習慣和文化傳統的不同。傳統中,西方用的是刀、叉以及罐等餐具吃飯。中國的餐具則完全不同,即是碗、筷子等餐具。中西方在日常生活中所吃的食物不同,當然也就使用不同的餐具。面包、牛肉等在西方飲食中占較大比例,需要切來吃,刀叉就成了必備餐具;在中國,食物以米飯、面條以及家常菜為主,用筷子則比較方便。
三、主人公性格
兩部作品中的兩位主人公都被描繪成了強者的形象,他們克服困難時堅持不懈,都可以被稱作是“硬漢子”。他們都處于艱難的環境之中,愚公面山而居,前方的道路為山所阻;圣地亞哥獨身闖海,但連續84天出海都沒有捕到魚。兩位老人都曾經受到過人們的嘲諷,但他們都信心十足、堅持自我,面對困難毫不退縮。一個堅決出海,一個誓要移山,他們都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大自然權威發起挑戰,無論前方道路多么艱難,他們都絕不讓步。在東西方的文學作品中,這一主題很常見,人類既要依賴自然,但又不能無條件地順從自然,雖然大自然的力量很強大,但人類也要向它發起挑戰。從這兩部文學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東西方社會、文化、環境等因素不同,但與大自然相處的原理是一致的。人們都希望能克服大自然對自身生存的威脅。
四、不同文化背景
《老人與海》描寫的是“闖海”,《愚公移山》描寫的是“移山”,這又反映出中西方不同的經濟基礎與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意識。
西方文化源自于希臘半島及毗鄰的愛琴海諸島等,陸地極小、海域極大,所以很多人的謀生選擇便是“闖海”。西方各國民族進步的必由之路便是向海外謀求發展。西方文化中有著無數描寫海的文學作品,例如《荷馬史詩》、《魯賓遜漂流記》、《老人與海》等。古代中國是自給自足的農業型經濟,也是一個極度封閉的封建國家,擁有廣闊的陸地面積,在很長時間內過著安穩、保守的內陸生活。我們華夏民族的性格和文化歷史就是以山的厚重和沉穩為基礎的。
五、價值觀層面
價值觀念可以確定個人、群體或社會采用什么樣的生存形態、交流準則以及行為方式,它屬于文化中最深層次的部分。中西文化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原因便是其屬于不同的地域環境、生活習慣、宗教信仰。
在中國價值觀念中,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重集體、輕個人,強調團結合作、同甘共苦、共創和諧。集體主義是中國的群體價值觀,是中國文化的核心。而且大多數東方國家在價值觀層面很相近,提倡集體主義,日本、韓國把“個人主義”理解為與“集體主義”相悖的價值觀導向,認為“個人主義”是“一切從個人出發,一切以個人利益為出發點的思想”;同時在中國文化中,“個人主義”被看做是“利己主義”的同義詞,是貶義的。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個人主義”是其重要組成部分。西方人強調每個人的獨立意識、重視個人價值的實現,他們認為在充滿競爭的社會中,個人的能力與個人價值的實現可以決定個人的生活水平與生存的意義。因此,每個人必須積極奮斗,努力去實現個人的能力和價值,這便是西方文化中對于“個人主義”的理解,個人利益至高無上,它并不是中國人眼中的貶義詞。“個人主義”在美國文化的發展進程中,構成了美國文化的精髓。
這兩部文學作品向我們展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其差異根植于不同的民族背景與價值觀。不同的民族行為沒有對錯之分,不同的文化沒有優劣區別。在與不同文化與民族的人民溝通時,我們要以設身處地的立場,包容不同文化的態度去考慮問題。能夠有效地解決跨文化交流中的沖突與誤會,對跨文化交際能力也是極大的要求,同時也為世界各國、各民族之間的往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為了更好地增進世界各國、各民族之間的友誼,理解各國的文化背景,培養良好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