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各種科學技術的應用,人們的生活環境發生變化,包括土壤環境。近幾年,國家意識到環境對于人們生活的重要性,將保護環境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在土壤保護方面,開展了土壤例行監測及農用地、行業企業用地等專項監測,構建了土壤環境監測模式。實地勘測和分析土壤質量所獲取的數據,將在很大程度上用于促進土壤環境質量的提升。本文主要探討了我國在土壤環境方面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技術路線。
關鍵詞: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技術
中圖分類號:X8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09-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9.084
Study on technical route of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monitoring in China
Gao Feipeng
(Rizhao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Rizhao Shandong 276826,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variou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has changed, including the soil environ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state has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environment for peoples lives and has made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 priority. In terms of soil protection, special monitoring of soils, agricultural land, and industrial land use was carried out, and a soi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model was constructed. The data obtained from field surveys and analysis of soil quality will be used to a large extent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status quo,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monitoring technology routes in China.
Key words: Soil environment; Quality; Monitoring technology
我國環境質量不斷污染惡化,國家對保護環境也越來越重視。近幾十年經濟的快速發展破壞了環境資源,合理的保護環境則能促進經濟發展,所以經濟和環境的發展,兩者缺一不可。而保護環境的首要前提是對環境質量開展監測,了解環境的目前現狀及發展趨勢,然后及時作出合理規劃并實施,采用各種技術手段來實現規劃。
1 我國土壤環境污染現狀和問題
由于我國人口的快速增長和經濟建設的需要,使我國的土地資源更加匱乏,造成糧食供給不足,過去我國是糧食出口國,現在,我國已經變成了糧食進口國。此外,不合理的使用本就匱乏的土地資源,如一部分礦業和重工業企業生產時,不重視環境的保護,使周邊土壤受到了嚴重的污染,土地利用現狀不僅沒有得到改善,形勢反而更加嚴峻。
土壤質量的惡化不僅影響經濟的發展,還使人們的身體健康受到一定影響,因此,治理土壤環境的污染工作迫在眉睫。原國土資源部走訪調查時發現,我國部分地區有明顯的土壤污染問題,比如大面積使用污水灌溉土地,使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屬污染。土壤污染處理起來情況復雜、難度大、成本高,有的污染還是不可逆的,污染會影響土地的利用,從而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
土壤環境污染最大的難題在于我國有關部門對土壤污染的防治力度小,效果也不明顯,尤其在資金投入方面,由于資金投入不到位導致基層防治力度不足。即使相關部門能夠意識到土壤環境對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但若無法解決資金投入問題,那么環境保護這項工作將無法正常進行,達不到預期效果。此外,土壤污染防治針對性不足,無法有效地改善各地土壤環境污染的現狀,尤其是仍有部分地區沒有對土壤防治工作作出明確的要求,導致地方有關部門及對群眾土壤污染的防治不重視。如果生產的農作物受到土壤污染,其所含營養成分發生變化甚至殘留一些有害物質,就會造成食用后影響身體健康的后果,部分產品若是出口到國際市場上,會對我國的農產品出口產生大的負面影響,遭受更大的經濟損失。
2 國內外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情況
不僅我國面臨嚴峻的土壤環境污染問題,國外的土壤環境污染程度也相當嚴重。美國是最早進行土壤環境監測的國家,隨著監測方法的成功研發,日本、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也逐步開展了土壤質量監測的研究。通過開展的一系列監測工作,這些國家建立了土壤監管體系,從而大大提升了環境保護精準度。甚至有部分國家根據本國國情制定了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的相關法律法規,嚴格約束各部門按照相關規定來實施。現在越來越多國家意識到土壤監測的重要性,相繼開展土壤質量監測及土壤污染治理、改善工作。
我國在改革開放后開始對土壤環境進行了調查和監測,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技術人才,摸索出很多有效的方法,總結了經驗并獲取了不少研究成果,為我國開展土壤環境監測奠定了基礎。近幾年國家加強了監測力度,不但每年例行開展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還開展了農用地土壤、行業企業用地專項調查監測,并形成了具體的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報告。但即便如此,我國在土壤環境質量監測上仍存在很多問題,如部分指標無監測方法;有的監測方法操作復雜,難以得到準確的結果;各級監測部門水平參差不齊,操作不規范;現有的檢測技術所需的硬件設施投入大,技術要求高,這些問題加大了后續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的實施難度。
3 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技術路線
以上分析了我國目前土壤環境污染及監測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我國應重點完善全國性的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體系,提高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水平,以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數據作為基礎,采用科學的監管方式和有效的措施,保護土壤環境。
3.1 建立監測點位
我國目前開展的土壤環境質量監測,以調查土壤污染狀況為基礎,以系統、科學的工作為原則,經過層層篩選,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點位,構建了土壤監測點位體系,以五年作為一個時間周期,再系統的優化這些點位,通過監測分析這些點位的土壤質量,來分析評價土壤污染情況。
3.2 采樣及制樣的方法
在監測方案中確定監測點位,按照采樣規范要求采集合適深度的土壤,進行分裝,注意土壤樣品在轉移過程中的保存,做好運輸記錄,不要污染樣品。與實驗室交接后分類存儲。用于分析有機物的冷凍存儲,用于理化和常規項目的放在土壤樣品風干室風干。注意風干過程中用風干盤來盛裝樣品,除去其中石塊、植物根莖等雜物,放于陰涼的地方自然風干,風干完成后再通過粗磨和細磨加工,最終制得分析測試所需的土壤樣品。
3.3 分析測試及評價手段
利用建立的全國性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各級政府按照國家規定的要求和目標開展土壤監測工作。各級監測站在分析測試的各個環節要嚴把質量關,采取有效的質量保證和控制措施,保存好相關記錄,使土壤監測數據更真實、準確、全面。此外,為提高監測效率,保證數據質量,我們應采用較先進、科學的檢測技術,同時保存好土壤樣品及相關檔案,以備復測。
3.4 編寫報告
我國土壤例行環境質量監測是選擇一些基礎點位及部分重點區域進行監測,每年的監測重點各有不同,每年各省都會編寫一份省級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報告,并上報國家。同時,以五年為一個時間周期,生態環境部都會編寫一份國家級的五年土壤質量監測報告。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土壤污染防治重視程度的提高,還陸續開展了農用地土壤詳查、行業企業用地土壤詳查等專項土壤質量監測。這種極具針對性的監測是對已開展的土壤例行監測的有效補充,使我國的土壤質量數據更加全面。
4 土壤環境質量監測保障措施
4.1 完善土壤環境質量例行監測網絡
目前我國已建立土壤環境質量例行監測網絡,由各省生態環境廳管理,擴展到各市、縣監測站,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的質量基本得到了保障。但是大部分市級站土壤監測能力不強,有的市級站就只能監測相對簡單的理化和常規重金屬項目,能監測有機物的市級站較少,具備土壤常規監測能力的區縣站更是鳳毛麟角。儀器設備和技術人員的匱乏是各省監測系統土壤監測能力難以提升的主要原因。各級政府應加強各級監測系統土壤監測能力的建設,尤其是提高市級監測站能力水平,并初步建立縣級土壤監測能力。
4.2 運用合理的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手段
相較于發達國家的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手段,我國起步晚、發展慢、能力弱,問題較多,所以,合理的運用監測手段至關重要。我國應以土壤污染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出發,引進國外先進的監測方法和技術,提高我國土壤環境監測的水平和能力,將這些新技術新方法逐漸滲透到市、縣一級監測系統,這將有利于我國土壤環境監測的開展。
5 結語
綜上所述,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是國家實施的必要的手段,通過科學的方法對土壤環境質量進行監測,不僅可以掌握我國土壤環境污染狀況,而且可以依據監測數據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理,既能有利于人們的身體健康,又能促進我國社會及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何利平.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技術的應用路線分析[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8,36(02):115-117.
[2]趙海萍,王宇飛.我國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技術路線研究[J].化工設計通訊,2017,43(08):221-222.
[3]歐志海.研究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技術路線[J].中國高新區,2017(10):141+167.
[4]陳玉芳.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7,35(03):67-69.
[5]舒笑寒.我國土壤環境監測制度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
[6]王業耀,趙曉軍,何立環.我國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技術路線研究[J].中國環境監測,2012,28(03):116-120.
收稿日期:2019-08-07
作者簡介:高飛鵬(1983-),男,漢族,碩士研究生,中級職稱,研究方向為材料物理與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