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錦 劉本甫
摘要:本文以我國水環境監測現狀中存在的普遍問題為切入點在此基礎上對解決水環境監測問題提出了若干解決對策。
關鍵詞:水環境;監測;對策
中圖分類號:X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09-0-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9.099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wate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in China
Zhang Wenjin,Liu Benfu
(Dingxi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Dingxi Gansu 743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gener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in China, this paper proposes several solu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wate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Key words:Water environment;Monitoring;Countermeasure
現階段我國工業產業和農業產業的發展依舊處于半粗糙化的階段,這種粗制濫放型的工農業產業模式未能將環境保護置于發展的基礎之上,因而直接造成了水體環境嚴重的破壞問題,尤其是我國大規模的水體污染事件使我國用水安全的社會問題始終處于懸而未解的狀態,我國的水環境監測在處于工業產業和農業產業雙重污染的威脅下存在著較多的現實問題。水環境監測作為水域保護和水體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和技術前提關系到我國用水安全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的實現,水環境監測通過利用監測設備對污染水體中的污染物進行科學的檢測和分析來完成治理水體污染的前期準備工作,水環境監測能夠準確的尋找水體污染源來達到水污染治理的目標,同時也能夠為社會群體的用水提供精確的水體污染等級的明細劃分。
1 我國水環境監測現狀綜述
目前我國水環境監測的發展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依舊具有落后性的特征,水環境監測水平的提升不僅在周期上有著相當長的經驗積累,通過我國水環境監測技術領域、法律法規、人員素質方面存在的問題表明我國水環境監測制度、效果等內容的完善需要在保障執法力度的基礎上才能夠達到高水平的水環境監測質量,現階段我國的水環境監測在發展過程中取得的效果與我國經濟結構特點之間的矛盾是水環境監測水平提升的關鍵點[1]。
水資源在人口基數的影響下產生的用水質量問題、水資源分布不均衡問題以及供水壓力問題等一系列與水環境監測有關的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問題的重要表現形式。尤其是社會經濟發展速度加快背景下工業產業用水、農業產業用水造成水體污染的廣泛性使得水環境監測始終面臨污染問題帶來的影響。我國水資源分布的地域性特點導致我國南方水資源的充足與北方干旱地區水資源緊張的對比使得我國水環境監測在地域上同樣具備了較為明顯的差異,而科學合理的水環境監測能夠在滿足安全用水的前提下對我國水資源的調配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國水環境監測在發展的過程中基本形成了江、河、湖等多種水源區為基礎的水環境監測網絡[2]。并在完善水資源地形圖的前提下實現了相對完善的水環境監測網絡體系,隨著水環境監測設施設備技術的發展我國水環境監測的技術規范同樣具備了行業領先的優勢,其中在水環境監測發展過來中積累的水環境監測點、水樣采集和水樣運輸等技術方面的經驗使得解決水環境監測問題具有了技術前提。
2 我國水環境監測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水環境監測權責問題
我國水環境監測工作的監督管理是根據水體的不同進行相應的監督管理。水體中表現的不同形式下的不同監管是我國水環境監測的主要特點,水體一般分為地表水、地下水、污水,而根據水體的形式水資源監管部門便普遍由城建部門、國土資源部門、環保部門以及水利部門等多個部門分別負責監管。其中一些水體因為功能的疊加又出現由多個部門共同監管的現象。這就造成了水環境監測職能的權責問題。現階段水環境監測管理工作中權責問題的存在是影響水環境監測質量的重要因素,權責問題導致有關水環境監測部門之間工作職能的混亂,而各個部門之間的交叉管理混亂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水環境監測資源的浪費問題,這種混亂的水環境監測管理形成的單個指令重復執行的監測工作形式不利于水環境監測的向前推動。
2.2 水質監測指標問題
水質監測指標作為水環境監測的基本信息直接關系到水質的安全與應用,不合理的水質檢測指標與水質的選取有著直接的關系[3]。我國水環境監測管理部門在水環境監測發展過程中普遍認為我國地理水系以及城市用水的污染程度已經由無機物污染向有機物污染方向轉變。這種背景下決定了水環境監測工作中要與時俱進得調整水質監測指標,當前我國水質監測指標的主要內容中有機物污染指標屬于綜合項目的一部分,這就使得有機物污染指標在缺乏針對性的前提下控制力的作用被嚴重削弱,從而增加了有機污染在我國水環境中的污染程度,因而水質監測指標中缺乏對新指標的更新使得水環境監測信息不能做到及時性和確切性,水質監測指標問題直接影響到我國水環境監測系統的發展和完善。其中水質監測指標中以重金屬指標和綜合指標為重點的《污水綜合排放標準》實際應用中普遍缺少對具體指標的更新和控制方案,當前我國水環境監測方案的實施主要集中在部分水源地對有機物污染指標進行監測和控制,而廣泛行為水源地在有機物污染指標的監測方面普遍存在很大的不足。
2.3 水環境監測技術問題
我國水環境監測技術方案與現階段實施的水環境質量標準有著根本的內在矛盾。其主要表現現有的水環境質量標準與水環境監測技術的分析方法不相適應,我國水環境監測體系中缺乏完整的水質分析技術使得落實水環境質量標準變得相對困難和不足,尤其是水環境監測項目缺少適應性的標準分析技術在當前水環境監測技術問題中表現的較為突出。我國水環境監測中重點監測的8項污染指標在缺少技術的前提下嚴重影響了在監測工作中對水質的判斷和分析。
3 解決水環境監測問題的對策分析
3.1 完善水環境監測體系
完善水環境監測體系的過程中要以質量控制機制作為基本的框架來保障水環境監測制度中的權責分配明確。水質質量監測是水環境監測工作的根本目標和工作關鍵。水資源的管理工作需要從水環境監測中獲取具有穩定性、可靠性的監測數據。因此需要不斷的加強水環境監測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工作來提升水環境監測的質量,這就需要通過設計和利用完備的水環境質量控制系統,水環境質量控制系統作為水環境監測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制定和實施中要將質量控制的文件化作為完善水環境監測體系的前提依據來落實和監管,質量控制的文件化有利于實現對技術分析工作人員的行為進行規范化的目標。水環境監測管理人員以及相關部門的職能要體現在水環境監測體系之中,通過明確管理人員和相關部門的權責關系來促進水環境監測數據的科學性、準確性是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工作的根本要求。
3.2 完善水環境監測指標
完善水環境監測指標是提高水環境監測質量的根本要求,這個過程中需要將提高監測數據的實用性作為水環境監測的主要形式來制定和實施,尤其是水環境的變化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提供確切的預測信息來對我國流域、季節下水環境監測因素的影響程度進行分析和研究,因此提高水環境監測指標需要從水環境的變化中獲取污染指標的更新信息。
3.3 水資源監測技術的更新
水環境監測質量要以技術手段作為提升監測質量的重要前提,這個過程中需要積極的引入水環境監測傳感技術、網絡技術等新科技手段來加強水環境監測的全面性、綜合性以及客觀性[4]。通過利用水環境監測自動化技術來實現對監測工作配置的靈活和高效。這就需要分析和整合水環境監測部門獨立性的基礎上將減少重復勞動以及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作為解決水環境監測的主要手段來實施。
4 結束語
我國水環境監測在比較大的水源地的監測工作正在利用自動化水環境監測系統進行試點布局,這意味著未來以科學技術為導向的水環境監測網絡系統已經成為水環境監測發展的主要戰略方向。
參考文獻
[1]周惠麗,田林鋒,陳月霞等.我國水環境監測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低碳世界,2017(16):14-15.
[2]施玲麗,余晨光.淺析我國水環境監測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化工管理,2017(17):203.
[3]張紅.水環境監測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7,14(13):122-123.
[4]張海英.水環境監測存在問題及對策[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7(3):221.
收稿日期:2019-02-18
作者簡介:張文錦(1983-),男,漢族,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監測實驗室分析及現場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