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摘 要:考古發掘、調查和勘探是大遺址保護重要構成環節,考古調查是考古勘探的重要基礎和保證,是考古發掘的有效基礎和依據,考古勘探工作科學性及嚴謹性是大遺址保護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考古勘探工作實行的過程中,應保證科學性和嚴謹性。本研究主要對考古勘探工作與大遺址保護間的關系、意義及相關要求進行探討,內容如下。
關鍵詞:考古勘探;大遺址保護;協調關系;文化遺產
通過考古勘探工作可以大概了解古代遺址遺留一些物體,以及遺址在結構、特點、面積等方面的問題,能為后期的保護工作提供更好的依據及技術上的支持[1]。隨著當前我國對大遺址等保護工作的逐漸重視,怎樣進行有效的保護已成為考古部門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對考古勘探工作及遺址保護等作了詳細的分析介紹,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性建議。
1 考古勘探工作與大遺址保護的關系
大遺址不僅是深厚文化積淀的代表,更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在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工作中,對發現的古代文物遺址最重要的工作是根據考古研究和發掘,對古代文物遺址有效價值進行明確。并根據考古發掘相關研究,對古代遺址進行有效保護。考古勘探不僅能夠提高人們對遺址的保護意識,同時也可對遺址重要性進行驗證,進而增強對遺址的保護工作。相關報道表明,隨著考古工作時間的不斷延長,會為遺址保護提供更多、更有效的證據和材料,有利于勘探工作的進行。大遺址對相關考古人員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他們將其作為家園事業,努力勘察,旨在對價值和內涵進行揭示。遺址公園創建的科學依據是考古發掘、調查、勘探及所掌握的相關研究內容,同時這些內容也是遺址公園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希望考古相關學者能夠更新文物展示和提供考古資料。處理考古和文物保護兩者之間的關系,主要就在于是否能夠合理地利用文物,這些要建立在對文物保護的大前提之下,保證二者有效融合,對考古相關發掘應立于大遺址保護的觀念下進行。“保護為主,加強管理,搶救第一,合理利用”是文物保護工作堅持的主要方針。另外,考古相關學術研究工作和遺址的保護是相互的。考古工作的前提條件是科學地對大遺址進行保護,通過考古進行勘探、發掘及科學的研究,遺址相關內涵及其價值才能夠被大家充分的認識,遺址合理保護等相關規劃才有了學術基礎,針對遺址的操作性保護才會更加完善。
2 大遺址受考古勘探保護
嚴謹科學的勘探考古能夠提供有效的遺址保護資料,在對大遺址保護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的遺址保護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大遺址是有關于歷史的發展、自然環境的演變或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做出的自然記錄,豐富了相關的歷史信息及古代文化的內涵。目前工業化和包括新農村建設在內的城鎮化建設進程日益加快,遺址的相關保護是否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需要,這兩者之間的矛盾突出。目前我國主要采用從整體角度保護遺址的模式,也就是建造遺址公園的方法,這是對考古及相關文化遺產的一種有效且合理的保護。所以,考古勘探工作是這一保護模式的根基。
大遺址保護中,有效充分的考古勘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對遺址基本信息的認識與明確,就是對遺址的規模、建立的時代、所承載的文化內涵、遺址的布局及其歷史價值、科學價值進行明確,并對其進行有效且科學保護。考古研究、勘察、發掘是相關信息獲取的主要來源,因此,應對考古發掘和勘察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為保護遺址提供有效的規劃前提。研究表明只要對遺址做好了充分的勘探,那么其保護規劃就會更加扎實,相關的內容也會更加豐富,更具有相對的科學性和較強的說服力。勘探和發掘是兩種不同獲取地下遺存埋藏信息的方式。對發掘出來的文物,使我們能夠以一種比較直觀方式對埋藏在地下的各種最初遺跡現象進行研究。對遺址進行發掘會產生較大的破壞,對遺址進行勘探也會對文物和遺址產生一定破壞,但是程度是輕微的。在揭示地下埋藏遺跡的程度上、獲取資料的具體方式和方法上,考古勘探對遺址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所以,我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對遺址進行詳細全面的考古測繪、勘探,編寫考古勘探工作報告,對遺址文物進行有效展示和保護。為行政和文物部門相關決策提供更具參考性的資料,進而為考古學及其他相關學科的交叉研究提供可靠的考古課題資料。充分全面的考古勘探在考古發掘過程中,能夠有效避免考古工作的盲目性,提高了考古工作的目的性和科學性。
專項且適時考古勘探可解決相關遺址保護問題。遺址是我國各個地區和民族在各個重要歷史階段遺留的文明文化,具有非常高的綜合價值,蘊含獨特的歷史文化,每項資源都是珍貴且不可再生的。準確科學地開展考古勘探工作,可對遺址文化內涵進行有效闡述。例如以青海省考古大遺址為相關案例,制陶品、加工作坊遺跡和墓葬區沒有集中發現,同時對遺址也沒有進行有效確定。該地區是較大規模的古代遺址聚落,其墓地具體在什么地方?是否存在公共墓地?以及陶器和玉器等主要來源何處?專業化的手工作坊是否在遺址的范圍外存在?這些問題都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解決。在這之前的考古工作的調查及發掘過程中這些問題沒有被發現,只有在專業的考古勘探工作基礎上,進行有效且深入的認識,獲得科學性的資料后,才可得出結論。
3 考古勘探工作在大遺址保護視角下相關要求
課題意識提升的關鍵之處在于提升考古工作人員的勘探水準及技術。懷著專業性強的課題意識進行考古勘探,同時基于對古遺址相關背景及環境的研究,可對古遺址信息,文物遺存等問題有一個準確的認知,以此為大遺址勘探性發掘保護作出相應的貢獻,且在文化保護上具有科學及深遠的參考價值。遺址保護視角下對考古工作者的勘探工作做出以下兩項要求:第一,需研究考古學的相關需求。第二,需在遺址保護前提下開展考古勘探工作。遺址發掘性保護時,對考古工作者的專業性要求嚴格,同時也要遵循合理規范化標準等,以此確保勘探工作的順利實施。依據課題意識及方向開展考古勘探,可針對古遺址特點進行發掘性保護。
確保考古工作的科學性。在考古勘探中工作人員需具備扎實的考古學知識及必要的考古實踐經驗[2]。實際勘探工作中,仔細認真記錄好勘探結果及系統性細節描述,之后撰寫好科學、嚴謹的考古工作報告,為古代遺址的相關性研究及保護提供科學有效的依據。考古勘探工作須嚴格從實際出發,按照行之有效的科學技術及方法才可確保考古勘探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同時也保證了勘探報告的真實性及可靠性。
綜上所述,為大遺址發掘性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相關部門對考古勘探工作等提出相對應的高要求。其一,實際考古工作進行時,需有機結合大遺址保護性及考古學的相關研究意識,可極大程度上保障考古勘探工作符合相關部門的要求,為我國考古學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其二,考古學專家需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合理合法地選擇科學考古勘探的位置、技術及方法等,最大限度降低因位置不對發生的糾紛、因方法不合適導致遺址受損等一些列情況的出現。需不斷提升考古工作者的專業知識水準,促使他們不斷累積考古實踐經驗,確保考古勘探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同時為后期遺址保護性發掘等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持及保證,對我國考古學的發展及文化保護起到關鍵的促進作用。本研究以綜述方式討論了考古勘探工作和大遺址保護兩者之間的關系、意義,以及對相關要求行詳細闡述說明,希望相關工作人員可以更好地協調兩者之間關系,實現勘探和保護工作兩者的雙贏局面。但同是依然要對我國考古勘探的具體方法等進行深入研究探討,繼而促使其較好的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李崗,田亞岐,肖健一,等.2008~2017年陜西秦漢考古綜述[J].考古與文物,2018(5):68-112.
[2]呂春華.江蘇大遺址保護和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幾點思考[J].黃河.黃土.黃種人,2017(6):37.